摘 要:一位语文老师如何把握课堂,根据教材创设富有成效的教学艺术让学生会学、乐学呢?方法很重要。《语文课堂的小涟漪》着重从“富有挑战的实践活动课”、“富有气息的学科整合”、“富有情趣的把话变画”、“富有灵性的诗歌赏读”这四个小涟漪诉说语文课堂的微妙之处。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
一、富有挑战的实践活动课
课改要求我们打破语文教学原来的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纪念日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课:预习激情、引导实践、拉近距离——制订计划、收集资料、活动展示、习作。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选择喜欢的纪念日,在精心的组织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有的选择“5.12”,同学们表演了自编小品“做手术”,生动诙谐,朗诵刚学过的诗《我只看见你的眼睛》——非典医护人员的眼睛,介绍了有关“世界红十字会”的知识、绘画展示;有的小组选择“六一节”,表演了小品,进行歌词的改编创作:“六一、六一我爱你……”;有的小组选择“国庆节”,《七子之歌》唱响了祖国统一的渴望……让我深受感动,感动同学们的精心准备,感动同学们的分工合作、共同搜集资料,在交流整理中,丰富了对各种纪念日的认识与了解,感动孩子们围绕主题灵性的选材、诗意的创作、活灵活现的展示。
语文实践活动课是常常可以引用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品尝更多的乐趣,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何乐而不为呢?
二、富有气息的学科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伊始,我依托网络优势,播放了《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舒缓的音乐,绚丽的画面,迷人的风光,清晰的导游词,孩子们深深陶醉了。从他们惊叹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憧憬、对知识的美的感受。学生通过与文本充分的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体会、品味;通过目睹《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好像身临其境,置身于美妙绝伦的世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余时间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在计算机中完成,那就是:“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如何写一篇导游词,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取之不竭的源泉。” 我们便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写作辅助材料。学生遇到难懂的知识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就让他们上网查查资料,上网查找资料成了学生自学的一种学习手段,学生感受到了学无止境,激发了学生探索奥秘的热情,拓展了语文学习领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富有情趣的把话变画
教学《海上日出》时,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采用了以画代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把日出的过程画成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图画,把相应的介绍画面的文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画的下方,再分小组读读、讲讲、评评、比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过程,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教学《挑山工》,利用迁移——用旧文学新课教学,先阅读《峨眉道上》,运用本课的学习方法先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但有时学生的读和想是一回事,读和理解又是一回事。发现学生读书时遇到些阅读障碍,如本课中挑山工所走的折尺形路线,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阅读障碍,于是我设计了“作画——评画——再作画——再评画——再作画”方法,多次反复地让学生把文中的语言变成直观的画面。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画,边画边读,边画边思,督促他们在作画的过程中一遍一遍深入细致地读、一遍一遍深入理解地读。由于学生多感官地参与了语言实践活动,就很顺利地扫除了阅读障碍。看来,把话变成画,确实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四、富有灵性的诗歌赏读
“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新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北师大的教材每一单元围绕一个主题,每一主题单元里基本上都有一首诗。入情入境的诗歌,有滋有味的赏读,同学们陶醉了,同学们感动了,陶醉于诗歌的诗情画意,感动于语言文字的美丽。在陶醉感动之余,同学们创编了富有灵性的新诗篇。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还在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创造性地学,才能在创造性的教和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要打破“经典式”的语文讲读法,创造新颖、高效、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以人为本。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论文作者:施丽茵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学生论文; 雅鲁藏布论文; 同学们论文; 大峡谷论文; 语文论文; 一遍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