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民建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论文_刘佳1,霍卓越2,王彬3

对工民建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论文_刘佳1,霍卓越2,王彬3

1.身份证号码:42102219860923xxxx 陕西西安 710004;

2.身份证号码:61010319820731xxxx 陕西西安 710004;

3.身份证号码:61010319690918xxxx 陕西西安 710004

摘要:地震灾害发生时,会使得建筑物在多方面压力的驱使下,造成建筑物主体的损坏,进而使得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在目前的工民建筑结构设计中,对其进行的抗震设计,极大地改善了这一问题,并且大大地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但是其还存在一些问题,仍然不容忽视,需要施工方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改进与调整。例如,施工方对于建筑机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工作不重视;未基于本地的实际地质地貌、水文情况,进行抗震功能的设计;抗震建筑施工材料的性能不佳等。这些问题对于目前的建筑物抗震效果的有效发挥,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因此亟待改进。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1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1.1保障人们人身财产安全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建筑物的倒塌,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如果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不将抗震设计的理念考虑进去的话,那么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性则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因此,建筑结构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界结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物抗震性的设计,以最大限度去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效果,最大限度的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的革新

发生完地震之后,有关的抗震设计的专家都会对地震发生的原因、今后的预测和防治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得出新的思路想法,将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设计进行完美的融合。例如日本就是在经过多次的地震破坏后成立了“地震预防调查委员会”,针对性地对抗震结构设计进行不断探索。

1.3为建筑行业树立正面的思想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中,要深入贯彻抗震设计这一理念思想,让更多的建筑企业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充分融入抗震设计,全面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稳定和使用寿命。这对整个建筑行业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还对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在工民建结构设计中加强抗震设计效果的对策分析

2.1重视工民建筑物的施工地点选择

工民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抗震意识,以此才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良好的抗震设计。其在进行结构设计中,需要基于抗震设计意识,以及我国目前颁布的抗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对其施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科学性、安全性的评估,之后根据其抗震性的强弱度,对其建筑物主体结构,使用不同方法,进行设计设防,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建筑物在遭受地震灾害时,可能发生的损害情况。其对于建筑物,进行设防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其按照可能发生灾害情况概率的方法,把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类,以此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在其分类中,不同的区域地质环境对其建筑物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几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与抗震设计之前深入实地,对其具体的施工地点进行详细调查,进而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重视工民建结构形式设计的合理性

目前,在工民建筑物结构的设计中,包含着多样的设计方法,因此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法需要进行不同的抗震结构设计。同时其施工场地,也会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有效发挥,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建筑物设计中,对其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进行重视。在设计中,使用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该结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并且对于地震发生时的多种应力压力,也有着良好的抵御作用,因此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针对该结构进行的抗震设计,需要根据该地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等级以及具体的抗震规范要求,来进行设计。

2.3重视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技术的革新

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施工地点以及建筑结构、地震灾害发生的等级等因素。此外,其具体的使用的抗震设计技术,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现代化的革新,以此促进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不断提高。地震灾害在发生时,将会给建筑物带来较大的应力,因此对于房屋的质量,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其抗震设计技术,基于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加强改进。

2.5加强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薄弱部位的抗震工作,首先应该重点把握的部位就是建筑的薄弱层面。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建筑薄弱部位的承载能力会直接受到构件承重的影响,所以,提升建筑薄弱部位抗震性能的前提就是精准计算构件的具体承载能力。与此同时,在对抗震薄弱部位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能把眼光都放在增强局部的强度和承载力方面,隔震结构的多层次设防目标、要保持建筑的整体协调性,站在整体的角度对部门的抗震性能做好合理的加强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6进行设置抗震多道防线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要置抗震多道防线:(1)首道抗震防线的构件的科学选型。严格意义上说,首道防线的设置以及选型,其负担较小或者是无负担,这样就可以对于一些较小的填充墙以及竖向支撑墙可以承重,此外,应当对一些轴压比值进行最大限度的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轴压较大的框架柱,不适宜做首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但是由于施工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采用单一的框架体系,这样就使得其成为整个框架体系中,唯一的抗侧力构件,此时应当选用的“强柱弱梁”型延性框架。(2)采用赘余构件,增多抗震防线。对于高层建筑而言,一般采用双重抗侧力体系:框架-抗震墙、芯筒-框架、内墙筒-外框筒、框架-支撑,其在水平地震侧力的作用之下,通过各层的楼盖,进行工作的协同。

2.7不断培养抗震结构设计的专业人才

现阶段应大力加强素质教育,长久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应试教育体制,不同形式的扼杀了许多人才创新的能力。但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这种情况决定了改变教育体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就需要人们进行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达成,而且还需要有一段时间过渡。为了培养抗震设计方面专业的人才,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应把抗震结构设计课程安排在各大专院校课程内,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时,绝对不能忽视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大专院校应积极组织工民建领域抗震设计的相关比赛,以保证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对他们进行鼓励,促进他们能够不断推陈出新研究探索,使其最终成为拥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真正意义的专业型人才,为国家工民建抗震结构的发展贡献一份力。

结束语

工民建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设计的时候,需要在抗震意识的指导下,更好地实现全面的建筑物抗震设计,最终使得建筑物在遭受严重地震灾害的时候,可以充分地将其地震带来的压力进行分压,并且有效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张成新.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5,10:93.[2017-09-11]

[2]朱明.论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研究[J].四川建筑,2014,3402:166-167.[2017-09-11].

论文作者:刘佳1,霍卓越2,王彬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对工民建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论文_刘佳1,霍卓越2,王彬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