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观察论文_张玉凤

张玉凤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目的:观察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从 2016 年 1 月-2018 年 3 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选取 56例作为观察样本,将其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基础组(普通护理)和观察组(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相对比基础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 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有效率,减少不良事件,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老年冠心病;应用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291-02

老年冠心病患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增长,且冠心病致死率高,严重威胁到老年患者生命。老年冠心病多数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供氧不足,诱发心脏疾病和冠状动脉功能异常所致[1]。因此,临床以如何控制老年冠心病,提高预后效果作为临床主要课题。本研究以收治的 56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样本进行分析,详细汇报如下。

1.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56 例于 2016年 1 月-2018 年 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 28 例。基础组患者男女比例 16/12,年龄 64-80 岁,平均年龄(72.06±2.43)岁,心功能 NYHA 分级:Ⅰ级 15 例,Ⅱ级 8 例,Ⅲ级 5 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 15/13,年龄 65-80 岁,平均年龄(72.53±2.49)岁,心功能 NYHA 分级:Ⅰ级 13 例,Ⅱ级 10 例,Ⅲ级 5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对比数据差异 P>0.05,不存在统计学价值,可比性高。

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及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年龄 60-80 岁;患者知情研究内容,同意参加,自愿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神志不清、重度昏迷者;沟通障碍者;不配合护理者。

1.2 护理方法

基础组:普通护理,方法:严密跟进患者病情,监督药物服用,做好临床指标检测护理等。观察组:无缝隙护理,方法:(1)按照心功能 NYHA 分级,护理人员组成护理责任小组,推选小组长,整理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患者病情,制定护理方案;同时定期开展护理培训工作,小组长督促学习、考核。(2)按照日间及夜间的责任制,合理性排班,促使护理人员精神饱满,为护理质量、护理及时性等服务提供保障[2]。(3)患者住院后,按照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责任护理人员,并评估病情、生活方式、心理变化、健康状态,发现有效的病情信息,制定有效的无缝隙护理方案。第一,开展健康教育,责任护理人员先了解患者对疾病和健康知识的认识,之后纠正患者错误认识,普及疾病和健康知识,提高其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度。第二,心理疏导,责任护理经诱发法,分析患者内心恐惧及担忧事件,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法;同时为缓解不良情绪,病房内保持良好的光照、通风,适量开展活动,邀请患者参加,转移注意力[3]。第

三,饮食指导,老年患者身体素质低,良好的饮食护理,有利于维持患者良好的身体状态,故嘱咐患者多进食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按照患者情况,腹部按摩,避免便秘。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显效:经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接近全部消除,无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有效:经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消除,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10%;无效:经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未消除,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10%。不良事件包括:心绞痛、心率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心率异常[4]。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护理效果分析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用统计学软件 SPSS22.0 中卡方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 P<0.05,统计学价值存在。

2.结果

2.1 护理效果分析

相对比基础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 96.4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 P<0.05,详情见表 1。

3.讨论

老年冠心病作为临床中的常客,其具有发病高,致死率高的特征,严重危害到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基于此,为进一步提高老年冠心病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本院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经过临床实践,研究结果显示:相对比基础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 P<0.05。详情分析:无缝隙护理按照患者病情,成了责任护理人员小组,按照患者心功能 NYHA 分级,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同时小组长定期监督护理人员参加培训,有效提高护理效果,为患者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同时无缝隙护理在现代化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优化而来,所以护理方法科学,充分体现以患者为护理核心的护理新理念。除此之外,无缝隙护理的实施过程中,经过对患者健康知识及疾病知识的错误纠正、普及,让患者正确认识到金康知识的重要性,继而实施心理指导,经过诱发,全面了解患者不良心理,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再结合住院环境的维持、活动开展,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实施无缝隙护理,护理效果显著,不良事件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菅艳培.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评价[J]. 重庆医学, 2017,44(A02):223-224.

[2]车晓宁, 冯小智.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控制和分析[J]. 北京医学, 2017, 39(1):109-110.

[3]瞿菲菲. CCU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当代临床医刊, 2017,30(5):3377-3378.

[4]刘黎华. 无缝隙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及预后的应用分析[J]. 当代医学,2017, 23(1):134-135.

论文作者:张玉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观察论文_张玉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