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黄丽婷

摘要:目的:探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50例患者。实验组采取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教育方案,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48例(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39例(78.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健康教育;消化内科;护理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会增加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几率[1]。消化内科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临床上不仅需要给予对症治疗,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进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2]。目前,临床上通过采取健康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能力[3]。本组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0例消化内科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不良心理状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组研究,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24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52.14±2.08)岁;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52.74±2.3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临床资料经过对比和计算,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护理方法

实验组采取健康教育方案。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准确了解患者的认知程度和能力,随后通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以及开展专家讲座的方式,使得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该类基本概念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方案等,进而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其次,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期间,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与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积极主动帮助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更加利于护理方案的顺利展开;再次,对于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而言,临床研究认为,该类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饮食结构存在密切关联,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期间,需要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叮嘱患者在此期间需要食用易于消化、清淡的食物,禁止食用刺激辛辣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加重患者的患病情况;最后,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而又温馨的住院环境,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避免大吵大闹,进而减少噪音,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确保患者睡眠充足。

对照组采取常规教育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开展护理指导和干预。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和指标,包括: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等,均采取SPSS17.0软件包予以进一步的核验,每组对象经过计算和对比,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比对

实验组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比对[() 分]

3讨论

消化内科疾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临床研究认为,可能与患者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存在密切关联。此外,由于该类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时间的临床治疗,加之患者年龄以及生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将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进而影响整个治疗效果[4]。因此可见,临床上需要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而提高患者对于该类疾病的认知程度,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患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5]。与此同时,对于消化内科患者而言,通过开展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用药和饮食习惯,更加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极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6]。本次实验经过对比和分析,得出结论:实验组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48例(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39例(78.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消化内科患者而言,通过采取健康教育指导,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接受,与患者之间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使得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身边人的关心和照顾,从根本上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方案,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

参考文献:

[1]谢金霞,杨瑞红,曾丽媚,等. 基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下共用护理单元绩效分配方案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17,28(21):3609-3612.

[2]刘阿敏,荣加,唐金莉. 一对一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47-50.

[3]韦素雨,陆柳雪,黄彩妹,等. 百色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认知与遵医依从性调查研究[J]. 护理学报,2016,23(10):30-33.

[4]赵素平,姚溪,张玉莲,等. 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5):78-80.

[5]杨宝林. 微信平台远程护理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观察及价值评价[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2):257-259.

[6]张瀚文,李静,张铭光. 10天序贯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失败患者的影响[J]. 四川医学,2016,37(3):305-308.

论文作者:黄丽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黄丽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