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患者消化内科治疗的可行性探究论文_舒梅铃,王强(通讯作者)

(遂宁市中心医院消化中心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方法:随机在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目标,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而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则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1.6%;同时治疗后研究组血淀粉酶、白细胞、白蛋白以及C-反应蛋白等检查指标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行性高。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032-02

急性胰腺炎在临床消化内科中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原因相对复杂。患者在发病后,通常会表现为出血、坏死以及自身水水肿等,继而出现急性腹痛与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休克与腹膜炎等[1]。因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展开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为研究消化内科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其治疗的可行性,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在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目标,经诊断,入组患者均为急性胰腺炎。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中,29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其年龄范围在22~68岁,平均年龄为(43.3±7.2)岁;而研究组患者中,28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其年龄范围在21~66岁,平均年龄为(42.4±6.9)岁。研究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该组患者常规的治疗,即:首先,为减少患者肠胃的压力,需要对患者禁食;其次,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将2ml的乌司他丁与0.9%的生理盐水500ml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一日3次;同时,每天给予患者2次,一次1片的奥美拉唑,以对其胰腺消化酶与胃酸进行控制,并每天给予患者2次,一次1片的左氟沙星以防止其出现感染。研究组:该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消化内科综合治疗,即:采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并增加其体液的补充,将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度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同时,适当地对其实施腹腔肠道营养支持,并每天为患者注射2次抑制素,每次0.05mg,与此同时,利用腹腔内镜对患者腹腔血液进行过滤[2]。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淀粉酶、白细胞、白蛋白以及C-反应蛋白进行观察,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为: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彩超检查显示胰腺水肿消失,同时患者血常规、血淀粉酶等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彩超检查显示胰腺水肿逐渐消退,同时患者血常规、血淀粉酶等检查结果趋于正常;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并无明显改善,并且各项检查指标也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以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或χ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若P<0.05,则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81.6%,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构成了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急性胰腺炎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在过度饮酒或者是患有胆囊疾病时,其胰腺所分泌的胰液中,消化酶被提前激活并作用于腺体,从而使腺体产生消化作用,故而引起胰腺水肿、出血等炎症[3]。而炎症因子通过血液循环又会进入到其他器官或组织中,进而引起其他并发症。

本次研究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了常规治疗与消化内科综合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1.6%;同时治疗后研究组血淀粉酶、白细胞、白蛋白以及C-反应蛋白等检查指标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该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内科综合治疗,其临床疗效更显著,由此可证明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分析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为:消化内科综合治疗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对症治疗,持续减少其胃肠压、降低胰腺消化液分泌并缓解其水肿症状;同时,适当给予患者镇痛剂以控制其疼痛,促使其排便的畅通。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视,以观察其病情恢复情况;在其病情相对稳定后,可将流食逐渐转变为正常食物,以促进胃肠粘膜功能的恢复。除此之外,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给予其补液,能够保证其血液循环正常,从而稳定内环境,以避免出现器官衰竭;而抑制素与乌司他丁则具有抑制消化液分泌、保护胰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栾贵波.急性胰腺炎患者消化内科治疗效果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7,26(1):50-50.

[2]姚美林.急性胰腺炎患者消化内科治疗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4):75.

[3]彭海燕.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4):123-124.

论文作者:舒梅铃,王强(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急性胰腺炎患者消化内科治疗的可行性探究论文_舒梅铃,王强(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