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品德与社会》课开放性教学论文_于宏伟

谈谈《品德与社会》课开放性教学论文_于宏伟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众小学 264400

与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对话两年多了,我真正感受到教师要成为课程建设与课程开发的主人的含义,也体验了开发使用这套教材的酸甜苦辣。使用这套教材,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套教材无处不在的既令人难以把握又令人跃跃欲试、催人创新的“开放性”,它不像以往的教材重视知识的罗列,教师只要能照本宣科地讲授下来,学生只须被动地吸收就行了。这套教材从教材的开发和实施,到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从教学空间的开放到教学时间的开放,无处不显示出这套教材独特的“开放”魅力,它吸引着师生超越自己,去发挥、去感悟、去创造,在师生共同体验中,与教材一同成长。

现就《品德与社会》课开放性教学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超越教材,就会别有洞天

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老师们都会发现:知识性、需要学生记忆性的东西少啦,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多了。过去的教材,注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性,而现在的教材注重的是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教材提供给我们教师的只是一个范例,是一个虚拟的场境,涉及的空间有限,教材展现的场境、图片难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到是以“自己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如果教师只一味地照本宣科,或让学生看图说话,机械地按照课本要求去做,那么,这样的品德与社会课什么也不能给学生留下,更不能让学生走进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超越教材,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以达到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目的。例如:在《我能为家人做些什么》这一环节的教学里,我们教师不能按照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课本上的这些小朋友都会为家里做哪些事,而是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曾经为家人做过些什么,还准备为家人做哪些事。这样学生就能不启自发,说出很多想为家人做的事,如,有的同学说回家要给妈妈洗脚;有的说要给爸爸捶背;还有的同学说要多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好让妈妈高兴。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一衣一食一用,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回报父母,感恩父母。这样课堂上学生就会非常活跃,有什么说什么,完全是自己感情的真实流露,每个学生都能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学生亲自感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种对教材的超越,带来学生学法的改变和教师教法的改变,使课堂教学出现生机勃勃、别有洞天的新气象。

二、走出教室,才能海阔天高

以往的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学习,就是被动地在教室里接受知识,而《品德与社会》教材打破了以往的编排模式。新课程倡导:教学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教室即课堂”的狭隘观念,积极尝试在“校园——家庭——社区”等适合儿童活动的不同的空间场所组织学生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课程标准提倡: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的配合和联系中弹性地延伸。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宽广的、多角度的,如果把这些生活全浓缩在课堂教学时间里,势必造成现实与课堂的脱节,使教学流于形式。因此,要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就应该打破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限,根据课程目标的需要,使教学回归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可与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家庭教育、社区活动等积极配合,可适时地开展课前、课后实践活动,真正做到教学时间的开放。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迷人的家乡风情博览会”一课时,让学生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收集家乡的工艺品、民俗资料和土特产。孩子们的收集真的令我刮目相看,他们有的收集了家乡文登的剪纸作品、刺绣工艺品、布艺老虎等;有的收集了喜蛋、十二生肖面食、过二月二的“小龙尾”等民俗实物;还有的把文登的大花生、地瓜干、大对虾、海参等摆到了博览会上。师生们在班上成功地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博览会,真正地体验到了文登的风情确实是迷人的。试想,如果没有学生课下的收集、调查,孩子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体验和收获呢?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怕麻烦,放心大胆地引领学生走出教室,用自己的脚步去走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会让他们觉得课堂外面的世界海阔天高,精彩美妙。

三、多元评价,带来异彩纷呈

新课程要求:评价不同儿童的发展情况,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应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如果只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你可以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有的学生可能用这把尺子衡量是倒数几名,而用另一把尺子来衡量,他就是优秀的学生,因此,用多把“尺子”,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学生会有更多的成就感和成功的体验。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地寻找多把尺子,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探索出如“三大模块、六大方法”的评价模式,这三种评价的比例为:3∶4∶3,学期末学生《品德与社会》的成绩即按这种评价模式进行折算。这种折算比例加重了学生实践考察能力在教学中的比重。能力和知识同样重要,这种开放式的评价能打破旧的传统考核方式,多维度、多方面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初步适应生活的能力。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我想只要超越教材,走出“小课堂”,并运用开放性的评价方法,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论文作者:于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  ;  ;  ;  ;  ;  ;  ;  

谈谈《品德与社会》课开放性教学论文_于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