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标准预防在口腔门诊职业防护中的应用论文_刘奕伶,张萍,张琼

探讨标准预防在口腔门诊职业防护中的应用论文_刘奕伶,张萍,张琼

刘奕伶 张萍 张琼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口腔门诊病人流动性大、诊疗环境开放、治疗操作程序繁琐,医务人员经常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是职业暴露的易感人群,需要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采用标准预防,讨论能否有效地做到减少职业暴露,避免院感的发生。结论:标准预防能够保证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患意识,切断传播途径,降低院感的发生。

【关键词】标准预防;职业防护;口腔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355-01

随着大众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口腔诊疗病人越来越多。由于病人就诊前没有进行相应的术前血液检查,导致高频率地接触病人唾液血液的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机率提高。我国引入标准预防措施保护义医务人员的安全。标准预防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做好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是门诊诊疗和控制院感的重要环节[1]。

1.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距离病人口腔约36~46cm[2],在诊疗操作中,使用的涡轮机和超声机器产生大量微粒、喷雾,携带着致病微生物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核分枝杆菌等形成的气溶胶,黏附于器械、医护人员手及眼结膜表面,直接引发感染。这些微粒还会悬浮于空气中,或部分沉淀于周围器物表面,形成较大范围的污染区,范围几乎可以波及整个诊室,包括无操作区域[3]。

1.2 化学因素

口腔使用的药物多为醛类、氯类、过氧化氢、酒精等,在临床用于牙体、牙髓病等治疗或消毒;清洁擦拭地面、台面工作中使用的消毒液会使诊室内弥漫着醛味、氯味等,医护人员长期处于此环境中,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致敏作用,可引起皮肤、呼吸系统等疾病[4]。

1.3 物理因素

(1)锐器伤(最为常见)。因为口腔器械多小而锐利,稍不慎有可能刺破皮肤,极有可能引致感染。(2)光辐射。主要是口腔照明设备和光敏灯,研究[5]表明强光刺激早期就能够对视网膜的超微结构造成破坏。(3)噪声。其来源主要是涡轮机、吸唾器、超声仪器设备等,这些声音都将对人体造成不良刺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心理因素

主要为精神紧张、疲劳、压力感。

2.防护措施

2.1 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加强院感管理与培训

医院应建立和完善口腔门诊的院感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每月或者每季度都应有规范的操作、个人防护、诊间消毒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2.2 个人防护

标准预防[6]提出,医护人员应该做到:手卫生、戴手套、戴工作帽、各种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水鞋。(1)基本预防措施:手卫生、戴口罩、戴手套。(2)诊前消毒漱口液含漱30秒。在口腔治疗前给予消毒漱口液含漱可有效减少口腔诊室空气中的细菌菌落,从而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率[7],研究表明效果最佳的为氯己定[3]。(3)佩戴防护面罩或眼镜。特别强调防护面罩的佩戴,防护面罩比眼镜保护面积更大,能够有效地避免眼部和鼻部的污染[8]。(4)两前三后要洗手,快速手消毒不能替代洗手。提升手卫生依从性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9]。(5)佩戴有色护目镜,减少光敏灯对眼睛的刺激。(6)使用含季铵盐的湿纸巾替换含氯消毒剂进行诊室的消毒,减少对粘膜的刺激。(7)取消非一次性帽子,如:护士帽、医生布帽。研究[10]显示:护士帽清洗不方便、容易滑落,是潜在的传染源。更换护士帽为一次性帽子不仅能覆盖头发、避免污染,而且能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8)工作服定期更换、清洗。(9)定期预防性接种疫苗。

2.3 环境管理

(1)口腔诊室通风良好、配备空气消毒,每月监测空气微生物,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2)制定锐器管理条例。对小器械的传递使用传递架,切勿直接接触锐器,如注射器之类的锐器使用后须立即置于锐器盒内。(3)诊疗椅位专人定期检修保养,吸唾器不用时随时关闭,及时淘汰陈旧设备,引进功能好、噪声低的新设备。(4)诊疗全程贯穿无菌观念,坚持“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2.4 合适的休息,避免精神不集中发生不良事件

3.结论

医院感染是国内外学科高度关注的重点,是医院立足和发展的基石。而医务人员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角色。在口腔门诊中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对医务工作人员来说,巩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工作质量,促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患意识,切断传播途径,降低院感的发生率。标准预防措施简单有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宋江美,周兰英,林素兰.传染病护理学[M].2014:331.

[2]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2011:22.

[3]刘颖君,安娜.口腔诊室细菌性气溶胶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8):773-778.

[4]莫娇,陈静,陈慧婷.探讨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S1):172.

[5]王小婷,徐国兴,徐巍,等.光损伤对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435-1438

[6]彭刚艺,刘雪琴.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2013:473

[7]刘沁玉.口腔治疗前消毒漱口液含漱对口腔诊室空气中细菌菌落数的影响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6(22):3-3

[8]文才,孙旭,冯浩,等.口腔医生面部各区污染风险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5):678-680.

[9]肖丙莲.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关系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6,6(28):30-31

[10]张凤娃,宋秀荣,韩琳.护士帽菌落数监测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7):125-127.

论文作者:刘奕伶,张萍,张琼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探讨标准预防在口腔门诊职业防护中的应用论文_刘奕伶,张萍,张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