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对照论文_蒋佳

永州市中心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 要】目的 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采用信封抽签法,观察组治疗中采用经伤椎固定,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指标相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Cobb角丢失度、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患者经伤椎固定术后脊椎矫正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

通常在外力的作用下,会造成胸腰段脊柱骨折,比如交通事故、重物砸伤、高空坠落等,由于其生理结构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影响脊椎正常的功能。在临床中有着较多的手术方式,传统方式为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近期效果良好,但是远期对伤椎的高度、后凸畸形的矫正等效果不佳,严重者还会矫正丢失,所以需要对内固定方式进行改进[1]。如今生物力学、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更新,也让内固定手术的方式不断优化,我院为了对比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展开了本次研究,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采用信封抽签法,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纪最小29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3.6±4.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纪最小27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4.2±4.5)岁。以上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经过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手术中两组患者均保持平卧位,使用X线机对受损的椎体和骨折位置进行定位,并进行全身麻醉,在骨盆和胸骨柄下放置软垫,入路于后正中,伤椎为中心行微创入路,暴露周边组织和伤椎。

对照组使用跨伤椎固定方式,将4枚椎弓根钉分别置入伤椎上下两侧,固定后将预弯的纵向连接杆放在此位置,待放好后将其纵向撑开,支撑伤椎到正常高度,并矫正后凸畸形;观察组患者使用经伤椎固定方式,前期操作与对照组相同,之后再选取2枚比上一椎体短5-10mm长的螺钉,将其置入伤椎椎弓根,注意避免挤压伤椎内的骨块,之后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进行纵向连接杆的安装,待安装好后将螺帽拧紧,再以此为支点,从两侧撑开连接杆,拧紧各处螺钉螺帽;若患者同时存在脊髓损伤,在内固定后要采取椎板开窗术,用复位棒将未完全复位的骨块推回椎体内,在椎间小关节和横突间放置横向连接杆实施植骨操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住院时长、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记录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Cobb角丢失度、椎体高度丢失。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统计和处理都是使用的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值±平方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组间差异较大时,呈现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

经过对比发现两组患者住院时长、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均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s)

3 讨论

在临床中,脊柱损伤的患者中有90%以上者都是胸腰椎段骨折,这是因为在生理结构上,此位置是前凸和后凸连接处,受到重创后非常容易骨折,还常并发椎体滑落、脊髓损伤等状况,手术方式的选择决定着预后效果[2]。通常在手术中会采用微创入路方式,将椎弓根钉置入并进行内固定,由于创伤小,能够更好的预防肌肉萎缩、神经支配功能障碍以及疼痛等并发症,患者术后能更快的恢复健康[3]。

在内固定中,跨伤椎固定是传统方式,由于操作简单、固定节段短,复位和间接减压效果显著,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但是随着手术时间的推移,常发生脊柱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等问题,还容易损伤脊神经,部分患者必须进行二次手术,无形中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伤害;为弥补跨伤椎固定的不足,有学者提出经伤椎内固定法,也就是将螺钉置入伤椎椎弓根以及临近上下椎体椎弓根,伤椎会下传一部分重力,连接杆的承受力均匀分布,产生三平面固定效果,让脊柱屈曲、旋转、轴向压缩更加稳固,术后较长时间也不易松动,从而减轻伤椎负荷,让骨折更快愈合[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伤椎固定,平均住院时长为(18.24±3.16)d、平均术中失血量为(421.73±34.51)ml、平均手术时长为(102.62±8.42)min,与采用跨伤椎固定的对照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两种固定方法不会影响手术质量,患者术后的短期恢复时间也基本相同;另外,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后凸Cobb角为(3.75±0.69)度、椎体压缩率为(5.21±0.62)%、Cobb角丢失度为(0.68±0.21)度、椎体高度丢失为(1.28±0.41)%,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说明,经伤椎固定在远期效果上,更有助于脊椎的矫正,提升脊椎功能。这是因为在经伤椎固定中,在4个椎弓根螺钉的基础上,再增加2枚短的螺钉,对伤椎进行直接的固定,降低其它螺钉的负荷,同时从平行四边固定,变成六点固定,提高稳定性,同时在撑开连接杆时选择椎体终板损伤重的一侧,降低健侧椎体的牵拉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位效果。

综上所述,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患者经伤椎固定术后脊椎矫正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骞,扈桂海,侯学全. 经伤椎单侧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39-42.

[2] 郑进昌,庄林波. 经伤椎与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疗效比较[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5):546-548.

[3] 任龙龙,张军武,马永刚,等. 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评价[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7):1670-1673.

[4] 田学涛,黄吉利. 经伤椎单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临床骨科杂志,2017,20(4):406-409.

论文作者:蒋佳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对照论文_蒋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