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阅读内涵,提升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论文_邹巧俐

把握阅读内涵,提升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论文_邹巧俐

四川武胜猛山学校 638403

摘 要:阅读基本能力的内涵包括对文本的客观解读能力及主观评价能力。阅读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客观解读能力的培养和主观评价能力的培养。培养的目标:基本的客观解读能力、基本的主观评价能力的培养,综合解读与评价能力的培养。培养的方法:兴趣是阅读的动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读”,阅读练习不可少。

关键词: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7至9年级“阅读”中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做起来最难也最易丢分的就是阅读这一大“板块”,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了老师和学生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一、兴趣是阅读的动力

学生会不会为兴趣而阅读,喜不喜欢和别人讨论阅读过的文章和书,重不重视阅读,逛书店和和上图书馆看书的频率高不高,都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阅读习惯。

1.阅读与兴趣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首先全身心地沉浸在文章中,声情并茂地讲解,循循善诱地启示,用课文中体现出来的真善美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并以此形成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力和意志力。教师在课堂上的谈吐如果生动流利、深入浅出,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再加以适当引导,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去阅读大量相关的课内课外书籍。教师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的被迫阅读变为自主阅读,尽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要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在课前设计好导入。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会学生“三想”。阅读文章应该“三想”:A.读前推想。读前让学生先看标题,标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读它可以了解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知识情况。看完后要思考一会儿: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内容?B.读中联想。任何一篇文章,其中总有关键词句和精彩的描写,读到这些语句时,要稍停一下,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练习应由浅入深,一步步训练,在评讲订正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思维,培养他们多角度联系的思维能力,把文章的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的画面,即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这对我们理解课文、体会中心、分析人物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C.读后续想。读完后还应该根据文章的故事情节、写作思路继续展开联想,这就是续想。可以给文章的故事安排一个新的结局,也可以顺着文章的思路继续想下去,还可以模仿故事的情节另编一个新故事。

3.推荐一些趣味性比较浓的有益书籍。如中国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集》、《繁星》、《春水》等,列出阅读计划,让学生课外阅读,读后利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上台讲述、朗诵、讨论、复述、表演等,以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自觉地阅读其他有益的书籍。

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欣赏美,学习语言,吸收写法。文章作品丰富的意蕴,存在于字里行间,隐藏在文字背后,存在于空白处留下的巨大审美空间之中。对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不应首先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而应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和旨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读”这一环节。不论何种文体,课堂上要每篇必读,可以吟诵、默读、朗读,在读中思考理解,并学会圈点批注,体味文章的意义、意境、情味。要从停顿和语调的高低、强弱、缓急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三、阅读练习不可少

阅读练习能训练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可利用练习册的阅读题、辅导书的阅读题或网上下载的文章进行阅读训练,教师适当地引导、订正。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学生会很快学会从哪个角度思考,而且这也是积累知识的有效方法。如果能坚持不断、循序渐进地练习,学生的迁移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就会慢慢提高。教师要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不难、可以战胜它,有了成功的体验后才能对阅读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自主阅读大量书籍,语感能力就会逐渐增强,阅读能力水到渠成地提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为学生将来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教学使学生接受了人格上的熏陶,同时还培养了各种阅读技能,如学会辨析各种文体,查工具书查资料,圈点勾划、批注文章,做读书笔记、摘录卡片,分析归纳总结,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等。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用教。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运用以上技能,面对人类文化瑰宝,就不会无所适从,他们将在海阔天空中任意驰骋,实现他们的理想。

论文作者:邹巧俐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  ;  ;  ;  ;  ;  ;  ;  

把握阅读内涵,提升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论文_邹巧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