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论文_林伶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论文_林伶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宁潭镇新榕村小学,537608)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塑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小学是学生情感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能够通过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及分析语文知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提升鉴赏能力,有助于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情感教学

前言

理想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还应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情感升华,陶冶性情。在此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通过相应的情境创设,使其感悟到人世的真善美,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增添生机与活力。

1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情感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首先,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情感教育就可以改善这一局面。情感教育的运用,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教学“小狮子爱尔莎”相关内容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说一说自己与小宠物之间的故事,或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和小宠物之间的故事,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人和动物之间的深厚的情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还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其次,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落实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真正被内化和吸收的知识少之又少。而情感教学可以改善这一局面,强调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学生的情感思维、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训练,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也因此得到大幅度提升。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但从实际现状来看,由于课堂教学内容较多,需要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也比较复杂,故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经常会过分重视考试相关的内容,进而压缩了课堂阅读时间,长此以往,也降低了学生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其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感情的朗读至关重要,其可帮助学生感受作品所描述的意境,并可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但从当前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忽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如此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极易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很难提升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最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经常会为学生布置很多阅读任务,但由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够,因而通常无法带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在此情况下,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另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之间十分缺乏有效交流与互动,个别学生常应付了事,根本无法提起阅读兴趣。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3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3.1加强语言引导,引导学生启动情感

这也意味着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语言,不断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所以,语文教师在上阅读课的时候要让课堂富有吸引力,给人一种入胜的感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语文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有很多星体围绕太阳转,但是和地球一样能够适合人类居住的星体一共有多少?”通过这句话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激发出来,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除此之外,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比较感人,而且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艺术性的语言将其讲述出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且富有情感的语言,给学生讲述小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和日本侵略者顽强斗争的故事,将小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充分表现出来。教师在讲述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给同桌或者爸爸妈妈讲述这个小故事。通过阅读和讲述这两个过程,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也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教育。语言引导的作用极为有效,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表达和语言抒发积极性,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迸发。对于教师来说,必须了解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运用。例如,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阅读的核心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针对地球的位置、人类数量承载能力提出问题,并且分析答案。

3.2全面把握学生心理

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尝试把握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特征,并将这种特征融入于实践教学,如此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小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异想天开、心思纯净,且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基于上述特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将生动、有趣、形象、具体的场景融入教学,为学生创设恰当情境,如此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容易激发其参与欲望。例如,在学习《要下雨了》一课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将教学难点设定为:在下雨时为什么燕子会飞的很低?为什么蚂蚁要排队搬运东西?为什么小鱼要将头探出水面?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特征,为其营造一个分角色朗读的情境,如有的同学扮演蚂蚁、有的同学扮演小鱼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很快进入规定情境,并且开始尝试着解释教师所提出的难点问题。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达到了情感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3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语文知识教学脱离不了生活,因此在对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更加需要结合生活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中的语文,体验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进一步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探索其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了解知识,感悟生活魅力,推动学生的成长发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是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延伸语文课堂,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通过生活知识或者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例如:在《童年的发现》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童年,有些知识是课堂上无法给予学生的。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在童年里,结合作者的发现以及小朋友自己的发现,教师开展一个对比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进程,推动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时对于学生自身对于大自然中生命的发展以及多姿多彩的变化,学会认识世界,关爱大自然。这猴子那个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的情感世界不断丰富的过程。通过文章中的作者对于大自然生活的观察,展现了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了解生活中生命是如何发展以及变化的,从而推动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进一步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科的教学离不开语言引导,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引导,引导学生启动情感,进入到阅读情境之中,利用自己习得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阅读和感悟,和作者在情感上达到共鸣。

参考文献

[1]李丽艳.聚焦课堂,聆听语文的音符——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管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3:22.

[2]浦黎霞.穿行在语文和文化之间——小学鉴赏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05:55-56

论文作者:林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5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论文_林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