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困境论文,中小企业融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除了企业的战略决策正确,市场定位恰当,营运管理高效外,获得外源性资金的支持,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得资金者得生存,得资金者得发展。但是长久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在获得外源性资金的支持方面,一直面临着极大的困境。由于在国内金融市场获得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相对有限,中国中小企业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贷款等间接方式融资。长期以来,国内金融市场上有限的可贷资金机构,对中小企业实行严格信贷政策,同时民间资本被限制进入金融市场,使得中小企业一直面临重大风险。那么,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为何那么难?出路又在何方?
四大原因导致贷款难
中小企业贷款难应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企业财务信息不规范。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财务制度、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审计等关键环节上,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瑕疵,从而不能向银行提供规范化的高质量信息,使银行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拟贷款项目的未来收益,以及企业的还款能力。为规避违约风险,银行往往不得不采取信贷配给,甚至拒绝贷款。
第二,企业信贷历史无记录。由于长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导致了中小企业在银行系统内缺乏足够的过往贷款记录,使银行对于其实际还款能力缺乏足够的信心和数据上的支持,从而进一步约束了企业以贷款获取资金的能力。这种状况下,越无过往贷款记录,越难获得银行贷款。越难获得银行贷款,越无法在银行建立贷款记录。从而形成了一种信贷悖论。
第三,贷款抵押资产不充分。商业银行贷款绝大部分的资金来源,是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普通居民储蓄,所以银行在贷款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贷款的风险,通常会要求借贷企业提供相应的抵押物或者担保。而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普遍存在抵押物、担保品不足的情况,从而造成银行对降低贷款项目的风险缺乏足够的信心。
第四,规模效益考量不经济。银行授信人员花费同样的时间和成本,完成的信贷流程所带来的信贷资金量和盈利水平,单项大企业项目要远远高于单项中小企业项目。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仅不具有规模效益,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非规范性,银行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来审查和实施对中小企业的信贷。
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下,国内金融市场上可贷资金机构的数量有限。一旦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不会成为有限的商业银行的选项后,就往往不会成为任何合法可贷资金机构的选项了。带来的结果是,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非正规化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即使这种流动在体系外的资金成本会高达年化利率的35%~40%。可以想象,这种高企的民间融资利率,充分反映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严重偏离。
多管齐下解决难题
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未来30年以科技创新为主打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事关中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政府的制度安排、银行的风险控制技术与盈利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及中小企业财务信息规范化等诸方面多管齐下。
在政府层面上,目前已有大量的企业信息分别存储于不同的政府机构与部门,政府首先应协调工商、税务、财政、贸易、金融、统计、行业组织等相关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
其次,应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准予民间资本进入,增加合法可贷资金机构的数量。逐步建立起由大型国有银行、财政专项资金、政策性银行、社区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担保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在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并针对这种多层次的融资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监管规则。
再次,中小企业信贷天然具有高风险,对于任何一个非政策性的商业信贷机构而言,都需要有较高的回报率加以补偿。而这种较高的回报率又通常是中小企业所不能承受的。这种“悖论”实际反映了中小企业信贷问题上某种程度的“市场失灵”。在重大而又市场失灵的问题上,政府应该介入和“买单”。在这方面,美国政府通过联邦中小企业管理局专项拨款,担保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的方式,值得借鉴。
从金融机构层面上看,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分层。对于从事中小企业信贷的金融机构,应大力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风险控制技术和赢利模式,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金融产品。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充分理解信贷机构所具有的分配金融资源的功能,和获得贷款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除了企业借贷所必须具备的还款能力外,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的规范化是企业必做的一份“家庭作业”。此外,银行除了要评估企业的“硬”指标外,还会要考察企业相关的“软”信息。这些“软”信息会包括贷款企业的文化、管理团队的特点、企业在业界的地位与声誉等。这些信息都是企业在与银行的交往中逐渐积累和传递的。因此,借贷企业还需要十分重视银企关系和信誉的培养。
中小企业融资难,并非中国独有。从根本上来说,中小企业在经营规模、规范管理、风险程度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商业借贷寻求低风险、高盈利的特性,共同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但是,中国金融市场在制度安排层面的有待完善,以及企业征信体系的相对缺失,无疑大大加剧了中国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困难,使其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时至今日,已到了必须成功破解的时候了。
(北京大学汇丰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朱凯对本文亦有贡献。)
标签:银行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信贷配给论文; 融资论文; 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