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徐红艳

探讨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徐红艳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 150500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研究本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5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这56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循证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92-01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患病者通常会发生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且右下腹存在固定压痛点。该病一旦确诊就需要马上进行手术救治,以最大限度减少该病对病人的伤害。随着人类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手术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急性阑尾炎的手术的成功率非常的高。而对于急性阑尾炎手术后期的护理,也需要相关的医护人员引起重视,一个好的护理,不但会加快患者的康复,还会给医院带来良好的口碑。本研究通过对比本院的56例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效果,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回顾研究本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5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15岁,平均年龄为 37.5±2.6岁。实验组中有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16岁,平均年龄为39.7±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这56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包括:(1)密切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情况。(2)严格执行医嘱。(3)及时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告知其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进行循证护理的方法包括:(1)切口护理。患者手术前后均需禁食较长时间,机体免疫力下降,且创口暴露时间长,容易被细菌感染,导致切口感染。护理人员要做好切口消毒,密切观察切口的变化。(2)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度增加,导致形成微血栓。适当进行下肢活动,可改善静脉血流速度。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床上适度进行肢体锻炼,进行肢体按摩,以防止形成静脉血栓。(3)预防感染。患者术前、术后大多需禁食,机体抵抗力降低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手术切口变化情况,出现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并告知医生处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定期对房间内空气、地面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章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4)对患者进行预防手术切口出血的护理。医护人员需对病患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控,需严格掌控其活动量,避免患者出现运动量过大而导致腹内压力增加的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分析。(5)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患者因惧怕疼痛从而排斥尽早下床运动,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鼓励患者术后6h若生命体征稳定可尽早下床运动从而尽快恢复肠蠕动[1]。(6)心理护理。患者因发病突然、对外科手术产生恐惧、过度担心疗效等因素,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讲解疾病发生原因、手术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列举临床成功治疗病例,给予必要的语言鼓励,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2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出血,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0.7%。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3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出血,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21.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别为 97.59%,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8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患者大多起病急、病情进展迅 速,若未获得及时救治将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目前临床上针对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十分优越。手术具有时间短及操作简易等优点,但部分护理人员也因此而忽视相关的护理工作。有研究表明,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有学者提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临床护理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2]。循证护理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护理理念,循证护理模式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每个护理环节中运用最佳或最新的证据来保证护理操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科学性,从而尽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出现,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循证护理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临床经验、文献资料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见性地发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前,应该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如病史、药物治疗史、本次就诊病情等资料准确评估其实际情况,判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根据提出的问题(即患者本次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给予系统的文献检索,获得护理研究资料中实质性证据并评价其可靠性、真实性及实用性,目的在于获得对提出的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的真实可靠的临床护理证据;此外,还可以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如此一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做好护理工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循证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为(P<0.05),表明阑尾炎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较常规护理更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与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焕珍,李雪梅,张汉群等 .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31-232.

[2] 万春红. 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2):239-240.

[3] 王晶晶.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25-126.

论文作者:徐红艳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探讨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徐红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