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学理论研究与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理论论文,人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人类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百年同时又是千年之际的交接点——21世纪的门槛。在这里,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迅速发展起来并走到现代科学的前沿,成为当代大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凸现出来的,并且已经发展成为当代人文科学的重要前沿分支。然而在我国,对人生学的学科体系及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全面,很不系统,因而很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疏理和廓清,以使人生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能够在学科体系上和基本理论方面不断丰富并日臻完善。
一、关于建构人生学的意义
人和人生问题是当代社会科学领域乃至自然科学领域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不要忽视人”,这是世界各国学者用不同语言所表达的一个同一的思想。一些学者认为,现代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仔细地端详着自身有时仿佛就像重新发现了人”。正像德国存在主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任何一个时代也没有像当前时代这样多地懂得人,但任何一个时代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少地懂得什么是人的问题。任何一个时代,人都没有像当代这样成为大问题。”因此,建构一门相对独立的人生学,是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的。
首先,建构一门相对独立的人生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早在本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一本叫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书,书中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的问题已日益成为各门学科研究的一个迫切问题,这同科技革命的双重后果密切相关: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使得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哲学、伦理学、文学等人文科学在高扬着人的主体性,突出人是社会的目的,强调着人的地位、人的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对人的生物属性和心理属性已经或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一些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往往偏重于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秩序,只把人作为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力量,而忽视人的主体性。正因为如此,在当今的高科技研究中,“人”这个主题显得日益重要、突出。从研究一般物质到研究生物,从研究一般生物到研究人,从研究人的肉体生命现象到研究人的精神现象、研究人脑即“自然界物质的最高精华”,人们可以感受到高科技发展的深刻的内在的逻辑伟力(注:见冯昭奎:《挑战,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载1988年7月3日《人民日报》第7版。)!有人断言,在21世纪, “关于人的科学将成为一门主要学科”(注:《21世纪“人的科学”将成为主要科学》,参见1989年5月11日《参考消息》。)。 人生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早在1986年,我国理论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就提出了成立人生学研究会的设想,并作了一些有关筹备工作。到了90年代初,全国及有的省市的人生科学研究会便相继成立起来。1987年,日本提出了一系列以“人”为中心词的研究计划——“人体新领域研究计划”、“人体地球科学计划”、“人脑研究计划”等。日本还成立了美好人生协会。日本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福永法源先生甚至以倡导和研究人生学为终身事业,走遍日本各地,奔波世界各国,向人们讲示自己的人生学,法源人生学也在其不懈努力下终成体系,并在日本拥有近20万学生。为此,他在富士山下建立了“法源人生大学”,并自任校长。这是何等伟大的事业!这是何等高尚的精神!
其次,建构一门相对独立的人生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十五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也向教育战线提出了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知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表现在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因此,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当前,人民群众中有许多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亟待解决,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我国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一些非科学的迷信思想的传播,都需要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引导。因此,要解决人们深层的思想问题也必须研究人生学。
另外,建构一门相对独立的人生学还是这门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我国的人生学理论虽然从本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一些有志于人生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辛勤耕耘和艰苦探索,先后发表了许多有创见的理论文章和学术著作,从不同层次和侧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极大地丰富了人生学的理论宝库,但是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还没有真正形成相对完整的人生学体系。因此,对人生理论的研究,一方面需要从每一层次、每一侧面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尽快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人生学体系,以沟通各个层次,各个侧面对人生问题的研究,综合起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促进人生问题的理论解决和实践解决。
二、关于人生学的性质
我们先来看看与揭示人生学的性质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
关于人生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人生学与哲学之间既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对此,冯友兰先生曾有过一段十分生动而又深刻的论述。他说:“人生哲学即哲学中之人生论,犹所谓自然哲学,乃哲学中之宇宙论也。……哲学以其知识论之墙垣,宇宙论之树木,生其人生论之果实;讲人生哲学者即直取其果实。哲学以其论理学之筋骨,自然哲学之血肉,养其人生论之灵魂;讲人生哲学即直取其灵魂。质言之,哲学以其对于一切之极深的研究,繁重的辩论,以得其所认为之理想人生;讲人生哲学者即略去一切而直讲其理想人生。由斯而言,则人生哲学又可谓哲学之简易科也。(注:冯友兰:《三松堂全集·人生哲学》第一卷,第355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笔者认为, 哲学与人生学之间的联系在于:哲学给人生学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人生学则是哲学思想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关于人生观的哲学学说(即人生哲学)。有人认为,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人生哲学也常常是哲学的一部分,因而人生哲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诚然,许多哲学体系都包含有人生哲学部分,现代哲学流派中有的甚至把自己的整个体系都称之为人生哲学(如存在主义)。如果我们据此而把人生学与哲学的关系简单地看成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难免失之偏颇,正如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政治哲学、教育哲学、科学哲学、艺术哲学等看成是哲学的一部分一样。我们知道,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注: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6月第2版,第816页。),因而是高度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古希腊,哲学是所有一切学科的总称,我们能因此就说一切科学都是哲学的一部分吗?显然不能。哲学与人生学的区别在于: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而人生学是关于人生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人生观;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而人生学则是人们对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的体系。因此,哲学不能也不可能包容和代替人生学。哲学与人生学的关系实质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关于人生学与人生哲理的关系问题。人生学是关于人生观的知识体系,它从研究人生与自然、人生与社会的关系当中揭示人生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研究人生过程中那些最普遍、最根本的问题。人生哲理是对人生实践中的一般认识所进行的较为深刻、透辟的集中提炼和概括,是关于人生本质及其规律的道理,是指导人生实践的具体理论。人生哲理是人生学的理论精髓,它与人生学的区别就在于没有自身完整的学科体系。严格说来,人生学具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因而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而人生哲理则不然。人生哲理没有也不需要有一套严格的理论体系,它是历史上无数哲人、智者和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总结和反思的结晶。由于它能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本质,正确地揭示人生的真谛,因而能够积极地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使人们生活地更明智,更美好,更富有意义,故常常被人们称作人生哲理,作为自己生活和做人的座右铭。其实,中国的所谓人生哲理,它的本义是指那些隐含在格言、俚语、寓言、典故、箴言之中的对生活和做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人生之理(即规律和规则)。这些人生之理之所以被冠以“哲”字,是因为“哲”有聪明之意。古人曰:“知人则哲”(注:《书经·皋陶谟》。)。所谓“哲”,即“智之明也”(注:《书经·皋陶谟》。)。因此,所谓人生哲理,也就是使人聪明、智慧的人生道理。可见,人生哲理在思想史上并不存在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社会科学领域里也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只是人生学所要概括和揭示的人生至理。
关于人生学与人生科学的关系问题。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开始把人生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来进行研究和探索(注:1990年11月18日至22日,由中国人生科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与黑龙江省人生科学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届人生科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中华民族人生价值观,并讨论了人生科学建设的若干问题。)。但对于人生科学的性质,也有一些不同的见解和认识。有人认为,人生科学是一个以人生为研究对象的大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也有的认为,人生科学是研究有关人生问题的一门新的学科。1990年底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届人生科学学术讨论会上,一些专家学者对人生科学的性质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人生科学就是“把人生作为研究对象,即研究人生的过程、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另一种意见认为,人生科学“是研究人的生命活动历程所具有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的学问”。还有的认为,人生科学“是对人生诸方面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或者说是对人生进行总体研究的新兴学科”(注:《全国第一届人生科学学术讨论会纪要》,载1990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第三版。)。从以上关于人生科学的界定中可以看出,人生科学是从更广的意义上来研究人和人生问题的科学,因而人生学与人生科学也是有区别的,二者也不能等同。
笔者认为,人生学既不同于全面地从人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主体目标和人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者的角度来研究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人学,也不同于对人生诸方面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或总体研究的人生科学。人生学是人们对自身的生存和生活所进行的反思(只有人才能够反过来对自己的存在和活动进行思考),并通过探索、总结和概括,揭示出人生的真义和规律,用以指导人生的实践,从而成为人们认识人生和开拓人生的工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人生学是研究人生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人生观的理论学说。
三、关于人生学的对象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研究对象,人生学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因而与人生有关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譬如:哲学所探讨的是人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伦理学研究的是人的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政治学探讨的是人的政治关系;经济学探讨的是人的经济关系;逻辑学研究人的思维规律;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教育学研究人的教化与训育;人类学研究人的体质和文化;历史学研究人类过去的历史嬗演及其规律;未来学研究人类将来的发展趋势及其远景……可见,人和人生问题几乎是一切社会科学和许多自然学科的中心问题。这是因为,人世间的一切现象无不与人的问题密切相关。人类的一切思想就其实质来说都离不开对人的自身、人的生活和人的社会的思考。因此,规定和确立人生学的研究对象,就成了建构人生学内容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人生学的对象,国内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近代学者李石岑主张,人生学应论究人生的现实、理想以及意义与价值诸问题(注:李石岑:《人生哲学》,见冯契《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第18页。)。这是我国近代史上较早具体论及人生学对象的,是值得借鉴的。
目前,国内学术界有种意见认为,人生学的对象主要是从人和社会关系的角度研究一个人如何确立他一生的价值取向。它的内容包括:什么是人的社会属性;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一个人应当怎样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道路;应当怎样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标准是什么;怎样选择和规范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应当怎样统一等等(注:邢贲思:应当重视人生科学的开拓和研究,见1990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第 3版。)。这种观点既指出了人生学研究的出发点和主要问题,又指出了具体的研究对象,从而较为全面地规定了人生学的研究范围,对于人生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有一定的意义。但这种意见把人生学的对象用“一个人如何确立他一生的价值取向”来概括,似嫌不足。另有一种意见认为,人生学的内容包括从人生整体出发,对人生目的、人生内容、人生的自然流程和社会流程、人生阶段、人生规划等等方面进行的研究(注:邢贲思:应当重视人生科学的开拓和研究,见1990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第3版。)。这种观点也指出了人生学研究的出发点:人生整体。 并列举了一些具体内容,但对于人生的一些主要问题却没有提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欠。
台湾学者李霜青认为,单就问题的构成形式而言,世界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纳入“3W”架构内,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样?把这个架构套在人生学架构上,就成为:人生是什么?人为什么而生?人生应该怎样?(注:李霜青:《人生哲学导论》第57页,五洲出版社。)应当说,这个“3W”,确实能够比较全面地揭示出人生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当他进行具体论述时,又难免失之偏颇。因为当他就人生与其他生物不同之比较问题而言时,认为需要研究的问题是:(1)是何所自来?怎样发生的?何以成为这个样子?(2)生命何所自来?人的生命与其他生物有何不同?人有什么天赋?人的构成要素如何?(3)人和宇宙自然有什么关系? 其生存之意义与地位是什么?严格说来,这三点大都不是人生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当其就人的现实存在而言时,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1)从生理的关系看, 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男人,一种女人,但人生学往往不分男女来看一切的人(研究社会伦常,认为人生学是超生理学的)。(2 )从生命的变化看,世上只有两个人,一是活人,一是死人,但人生学却认为世上有活着的死人,也有已死的活人(研究人格道德,认为人生学是超生命现象的)。(3)从一般对人生评价看,世上只有两种人,一善一恶, 但人生学却认为人的天性本善,人生目的只在为善,人生哲学在此方面只在导人趋善避恶,奖善罚恶(研究人生善恶,认为人生学不是笼统的善恶论,而是善恶分析论与善恶计量论)。实际上,这三点都是讲的人生伦理问题,且均为伦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因而未能真正揭示出人生学研究的对象。
笔者认为,人生学对象的确定应符合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应从人生学的性质出发;二是应能涵概人生学的基本内容;三是应能构成人生学的学科体系;四是应能使人生学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从这些原则出发,笔者认为,人生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应该包括:人与人生的本质(这是奠定人生学的理论基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人生学的基本问题);人生的目的与价值(这是人生学的核心问题);人生的范畴与课题(这是人生学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再把这些方面加以具体化,其内容主要有:人生的使命、本质、需要、自由;人生实质、目的、态度、环境;人生价值、理想、信仰,以及爱情、人格、命运和人生道路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系统化,就可以建构起人生学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
四、关于人生学的任务
根据人生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我可以确定人生学的主要任务。第一,揭示人生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人生现象纷纭复杂,千变万化,然而,不管人生的领域多么宽广,人生的现象多么复杂,人生都有着共同的本质规定。因此,人生学应该透过那些不断变幻着的人生现象,拨开笼罩着人生的迷雾,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人生的内在联系及其最本质的规定性,真正科学地揭示出人生的固有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透视出人生真谛的奥秘,揭示出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所在。这是人生学必须解决的理论课题,在此基础上,人生学还应进一步深刻地揭示人生的一般规律,这也是人生学重要的理论任务。人生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之源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即认识、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生产劳动。人生学应当把人生的一切现象和本质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去揭示贯穿于人生全过程、渗透在人生各方面的一般规律,并且运用这些规律来解释人生,认识人生,帮助人们正确地把握人生,并努力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揭示人生的本质和人生的一般规律,是建构人生学体系的理论支柱。
第二,总结人生的经验、教训,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来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人生课题。诸如:人生的真义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有价值,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集体、他人的关系等,人生学都应一一作出科学的回答。因此,深入研究各种人生现象和人生问题,分析总结人生的经验和教训,批判揭露形形色色的错误人生观、价值观,廓清其理论迷雾,用以教育和指导人们的人生实践,这是人生学最迫切的现实任务。人生学要面向人自身,帮助人思考其自身的存在和活动,使其意识到并确立起自己生命活动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人生学应当把从理论上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人生课题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为人们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美好人生服务。这正是人生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第三,建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生学体系,为塑造跨世纪的新人服务。人类对于人生问题的关注程度往往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人们关注本体、探索人生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可以想见,在充满竞争和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人和人生问题也必定是世界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因为它是最切近人自身的一个最现实、最迫切的中心课题。人生学正是在这股热流中涌出的一门实用学科。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7页。)。 我们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来观察人生,研究人生,把握人生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就必须凭借理性的力量,对人生进行理论思维,才能洞察作为小宇宙的人和人生的无穷奥秘,从而驾驭人生。如果仅从主观感性出发,就只能越探讨越迷惘,甚至陷入“人生之谜”。人生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为现代和未来的社会发展服务,为完善人生、培养新人服务。
五、关于建构人生学的方法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39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人生的建构也要首先解决方法问题, 以保证这门学科健康科学地向前发展。首先,建构人生学必须以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研究一切科学的根本方法,也是研究人生学的根本方法。研究人生问题,必须以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前提,必须用辩证法的眼光去分析人生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主观与客观、个体与群众等人生关系,而唯物论和辩证法不仅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阐明了客观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这就为我们在根本理论上解决各种人生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钥匙。
其次,建构人生学要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上来着手。在现代社会里,人生问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深邃和复杂,人生问题按其实质来说已成为一个需要各门科学从不同角度加以研究的综合性问题。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它“将成为人的科学基础”(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128页。), “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第82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人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存在物,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同时,现代社会又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时代,因此,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上来研究人生问题,就成为建构人生学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
第三,建构人生学还要注意总结吸取人类以往的人生理论研究成果。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历代的思想家和劳动人民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人生理论遗产,特别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有着博大精深的人生学思想理论遗产,总结和吸取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精粹,来丰富和发展我们今天的人生学理论,是人生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四,要认真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份和材料。现实生活是科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源泉。人类对人生认识的历史成果正是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以不同的形式重演着,并得以传递、吸收和保留,而且每天都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生活,实现着新的升华。人生学作为指导人生实践的科学,必须及时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才能真正走在时代的前头,适应新的生活。
标签:哲学论文; 科学论文; 人生哲学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本质与现象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光明日报论文; 学理论论文; 人生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