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玉米种植的增效技术论文_景国华,翟晓丽,张瑾

试分析玉米种植的增效技术论文_景国华,翟晓丽,张瑾

闻喜县农业农村局 山西运城 043800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食品供给和安全保障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但可以提高我国玉米的种植产量,同时可以确保玉米的种植质量。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成为当代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因此本文对玉米种植增效技术展开了研究,目的在于为玉米种植的增效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促进我国玉米种植绿色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玉米种植;增密减氮;机械化生产;生态有机肥

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玉米种植中,化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为了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大量的施用化肥,导致玉米的增产越来越依赖于化肥的施用。在一定范围内,化肥的施用对玉米种植的增效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大量盲目的施用化肥,会大大降低玉米单位产出量,这也是近年来玉米产值总量上升,而单位产出量却呈现逐年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大量的施用化肥,不但增加了玉米的种植成本,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探索玉米种植增效新技术势在必行。

1我国玉米种植现状

现阶段,我国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在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的农村地区,其中产量较大的地区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区,玉米总产量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6%,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玉米总产量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28%,其他地区较少,这些地区玉米每年的输出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虽然我国玉米种植的产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对玉米的需求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因此,这些地区都采取了玉米种植增效手段,然而在这些地区玉米种植的增效,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化肥的施用来提高的,这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化肥生产和消耗最多的国家,这不但不能满足我国居民的需求,同时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也是相违背的,因此为了提高玉米种植效率,越来越多的农业新技术被应用进来。

2我国玉米种植增效技术的相关理论概述

2.1增密减氮技术

李少昆,王克如(2016年)指出,所谓的实现玉米种植增密减氮,就是加强玉米种植的密度,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他们认为该方法不但可以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同时可以保证玉米种植的质量。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玉米种植氮肥利用率为25%,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氮肥利用率,如美国为49%,因此我国玉米氮肥利用率亟需提升。我国玉米的种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氮肥的吸收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氮肥的需求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玉米的生产发育前期,由于根部还不完善,对氮肥的吸收能力也较弱,而到了玉米生长中后期,由于拥有了较强的根系,对氮肥的吸收能力也提高。然而在实际的玉米种植中,往往存在玉米生长的前期施用较多的氮肥,造成前期的土壤营养过剩,而生长后期降低了氮肥的施用量,导致土壤营养不足,这样不但造成氮肥的浪费对于玉米的生长也是大大不利的。因此适当的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可以缓解这一现状。因为玉米种植密度的提高,加强了玉米对氮肥的吸收,进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然而,在提高玉米种植密度的同时,也要降低对氮肥的施用量,因为氮肥量过高,会引发病虫害和早衰的问题,进而影响玉米产量,因此增密减氮需要同时进行,以提高玉米种植效益。

2.2机械化生产技术

付苒,胡元峰,张春庆(2017年),他们通过对2016年山东省玉米种植成本收益分析发现,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益,这是由于玉米是一种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农作物,玉米种植的整个流程包括耕种,播种,施肥,施药都可以由机械来完成,这不但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效率,此外研究还表明,玉米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越高,其成本越低,而且机械化生产技术对于玉米的密度种植也是十分有利的,因为玉米的密度种植势必会增加人工成本,这对于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农村是十分不利的,而采用机械化技术将有效的改善这一现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我国玉米种植增效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3.1增密减氮的实施方案

增密减氮的实施不是盲目的,要根据地区的不同,品种的不同,来采取不同的增密减氮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增行缩株。玉米种植的增密不外乎这两种方法,一是增加行距,二是缩小每一株的距离。这时我们要选取耐密的玉米品种,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如在光线比较强的区域,我们可以将玉米的种植密度加大些,在光线弱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将玉米的种植密度减少些,从而实现玉米种植与区域条件的最优配比,避免由于玉米植株过密引发其他问题,造成玉米减产。第二,氮肥的施用要坚持前少后多的原则。前文我们已经提到玉米的生长对氮肥的需求呈现的是前少后多的模式,因此在前期的氮肥施用中一定要控制好量,而到了玉米生长的后期,一定要保证氮肥的供应,这样不但可以促进玉米花穗的分化,同时对于果实的形成和饱满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氮肥施用的方法也要进行改善,传统的施肥模式是采用挥洒的方法,这样不但不利于玉米的吸收,同时加大了氮肥的气态损失,因此采用深度施肥的方法,不但有利于玉米根部的吸收,同时对于氮肥的释放也是十分有利的。综上所述,增密减氮是一项综合性要求较高的技术,不但需要合适的品种,对于配套的施肥手段以及病虫害防治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第三,增加生态有机肥的施用。化学氮肥的施用,很容易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随着我国绿色经济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有机肥被应用到玉米种植中来,如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轮作,不但可以降低玉米种植成本,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对玉米种植的增效是十分有利的。

3.2机械化技术实施的方案

要实现玉米种植的机械化,要严格把握以下两个要点:第一,玉米的种植要呈现规模化。传统的玉米种植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种植面积较少,也比较分散,而且种植的农作物品种较多,不利于机械化的开展,因此要扩大玉米种植规模,具体可以采取大范围的承包制,还可以建立玉米种植基地,以合理的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控制,进而实现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第二,玉米品种和机械的选取要匹配。选取抗倒高产的玉米品种,以防止机械化作业过程中倒伏的现状,进而影响产量。选择合理的机械进行作业,根据玉米种植的行间距及质量要求,选取合适的机械进行播种,施肥,收割以及后期处理,进而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益。

4结论和展望

本文结合我国玉米种植的现状及玉米种植增效的相关技术,重点对增密减氮技术和机械化技术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技术不但符合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对于玉米种植的增效也比较适用。此外,两者的结合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玉米种植增效技术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它不但可以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同时可以保证玉米种植的质量,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是十分有利的,而且随着玉米种植增效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种植会更加倾向于管理过程的绿色发展,例如抗病害种子的选取,专业的玉米种植人员培养,在田间引入大型的自动化管理设备,使玉米种植增效更加自动化,规范化,进而实现玉米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而实现中国农业经济的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少昆,王克如. 实施密植高产机械化生产 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J]. 作物杂志,2016(04):1-6.

[2]付苒,胡元峰,张春庆. 2016年山东省玉米种植成本收益分析[J]. 农业展望,2017,13(07):37-41.

[3]徐北春,刘慧涛,杨双,吴迪,徐晓红,舒坤良. 基于节本增效的东北松嫩平原玉米种植模式评价[J]. 玉米科学,2018,26(01):167-172.

[4]刘方明,孙云云,高玉山,窦金刚,侯中华,万成山,刘慧涛,王立春. 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效果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6):9-11.

论文作者:景国华,翟晓丽,张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  ;  ;  ;  ;  ;  ;  ;  

试分析玉米种植的增效技术论文_景国华,翟晓丽,张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