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西部开发中旅游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以及陕西、西安的对策

入世后西部开发中旅游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以及陕西、西安的对策

杜耀武[1]2002年在《入世后西部开发中旅游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以及陕西、西安的对策》文中指出<WP=1>入世;西部开发;西部旅游服务贸易

金贵南[2]2001年在《韩中经贸关系发展及其趋势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韩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文化相通,官方和民间往来频繁,经济上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在近代,韩中两国都遭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有着共同的命运和互相同情、支持的传统友谊。 然而在20世纪中期的一段时期,两国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相互隔绝了40多年,过去的所有往来和交流全部中断,两国关系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状态。 自70年代以后,由于亚太地区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及两国调整各自的对外战略和国内政策,两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1992年8月24日,在韩中两国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重新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自建交以来的8年间,韩中双边关系如决堤之水迅猛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经贸往来与合作。 韩国和中国为了更加促进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两国都采取了各种有力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外贸政策上,两国都加强了经贸交流与合作。 韩中两国的经贸与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成长,已从探索阶段进入到实质性阶段。韩中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总额从1992年的50.3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250.4亿美元。与商品贸易相比,韩中两国的投资起步较晚,但其发展也很迅速,韩国企业1985年开始对中国进行间接投资,1988年开始直接投资。韩中建交后,韩国对华投资迅速增加,截止到1999年底,韩国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已达12724个,合同金额达163.2亿美元,使用金额为85.4亿美元。韩国已成为中国的第叁大贸易对象国和第二大投资来源国,中国也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韩国第叁大贸易伙伴国。 在服务贸易方面,随着韩中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必将进一步加强。在韩国和中国的服务贸易中,金融保险、劳务合作、海洋开发合作、运输以及旅游等领域都有极大的合作潜力,两国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将给双方带来巨大的利益,进而推动两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进入新的世纪,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这种关系发展自然也会受到来自两国各自国内因素的影响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当今世界形势风云变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加快,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资本流动的范围和规模日趋增大。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收入等方面的差距继续加大,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日渐突出。这些都给韩中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韩中两国间迅猛发展的经贸关系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两国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官方和民间的有关人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日渐增多。但山于历史的原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总体卜还不是很多,而巳大多数的文章和着作都流于介绍情况,缺乏深入、客观、全面、系统、有机相连的分析。有些研究成果虽然较有深度,但又限于某一侧面。总体卜还较肤浅,理论上也尚无突破。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韩中经贸发展的实践,深入分析两国的经贸发展特点。战略和两国之间经贸关系,以及韩中两国国内因素和周边环境因素对韩中两国经贸关系的影响。此外;本文还考察了韩中两国目前的经贸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囚,并为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最后展望了两国经贸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利于二十一世纪韩中两国经贸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综合归纳、演绎推导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有关图表和数据引用了韩国统计厅。韩国财政经济部。韩国产业资源部。韩国财务部。韩国进出口银行、韩国经济企划院。韩国贸易阶会、韩国关税研究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中国海关总署。中国国家统计局以及其他官方和民间机构公布的和在韩国和中国出版物上发表的图表和数据。 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围绕韩中经贸关系,包括韩中经贸关系的历史、韩中经贸关系的现状、韩中两国经贸发展的特点。近期世界经济形势对韩中经贸关系的影响、韩中合作共同开发中国西部地区的战略和问题以及韩中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本文共分5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韩中经贸关系发展概况。本章首先回顾了韩中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基础,从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经济、政治等因素分析了两国经贸往来的原因,并考察了当代韩中经贸发展的概况。其次考察了韩中两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分析了两国双边贸易的特点、贸易结构,同时还考察了两国投资合作的发展和两国投资的特点。最后分析了韩中经贸发展的原因。 韩中两国经贸上有着密切联系和很强的互补性,两国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韩国和中国曾一度处于相互隔纶的状

农雪明[3]2004年在《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的现状、趋向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旅游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对外开放较早的行业,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已取得不俗的成绩。截至2002年底,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已超过500亿美元。外资进入一方面弥补了我国旅游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基于大量详实的数据,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的现状,指出尚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行业分布不均衡、利用方式单一、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并根据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分析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的趋向:旅游业利用外资将进一步扩大、外资进入旅行社步伐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将大幅增长、外资注入旅游资源开发比重将加大。本文提出一些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的新策略,如旅游企业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景点线路开发以项目商品化融资、旅游企业要主动“走出去”利用外资等。又以广西旅游业为例,进一步阐述旅游业利用外资新策略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有关部门制定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政策、为旅游企业进行决策和学术界进行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并籍此为中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的实践带来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王媛媛[4]2007年在《中国旅游业引进外资的现状、走势评估及外商投资旅游业产生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产业。它的诞生,源自于强劲的市场需求,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有20多个省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优先发展。优先发展意味着在制度、政策、法规、人力、资金等方面要给予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在上述因素当中,资金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源于叁个方面:一是政府资金,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资金;二是国内民间资金;叁是国外资金,特别是FDI(外国直接投资)。截至2006年,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已超过930亿美元。通过大规模利用外资,我国旅游饭店业才能够在20年的时间内迅速成长,成为国内少数能够达到国际水准的行业之一。外资进入一方面弥补了我国旅游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基于大量详实的数据,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外商投资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外商投资对旅游业的影响,并根据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分析外商投资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走势。本文提出一些外商投资我国旅游业的对策,旅游企业要主动“走出去”利用外资、健全旅游法律、法规等。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有关部门制定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政策、为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秦学[5]2004年在《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一体化、区域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世界性、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各地区近年来明显加快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步伐,尤其以包括亚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中国旅游业的国内国际合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近年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了旅游开发合作、旅游研究合作,国内的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更是方兴未艾、一浪高过一浪。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迈上快速发展之路,促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84年中共中央提出发展旅游业“五个一起上”的方针政策,在经济发展、开放扩大、政策英明的综合作用下,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国内旅游形成了的以广东开放地区为先导、以江南繁盛之地为中心,神州大地、自南向北、由东往西的蓬勃发展之势。全国各地区的旅游业潜能和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各地旅游业出现了突破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界限,形成了跨行业、跨地区协作发展的良好开端和普及之势。进入90年代后,中国旅游业“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格局初步形成,国内各具特色、规模有别、层次不同的旅游区域层出不穷。这些旅游区域内各旅游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企业、民间)之间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旅游业合作,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合作内容日益全面,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合作效果越来越明显。 在国内各个旅游合作区域中,以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主体的“粤港澳大珠江叁角洲旅游区”是旅游业区域合作开展得最为成功的地区。粤港澳旅游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中国和东南亚及南亚的过渡地带,处于极重要的战略位置。该区域以广东、香港和澳门叁省(特区)为核心区域,辐射到周边的海南省、广西东南部、湖南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形成我国目前范围最大、旅游经济最发达的跨省(区)旅游合作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叁地提出的“粤港澳大叁角旅游区”构想,形成叁地旅游业合作的理论雏形;以1993年12月成立的“粤港澳珠江叁角洲旅游联合推广机构”为标志,叁地旅游业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港澳相继回归祖国,2003年广东与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市场的开放,2004年内地与港澳两个CEPA的实施,“泛珠江叁角洲”概念的提出,粤港澳叁地的旅游业合作进入迅速提升“广(度)深(度)高(度)速(度)”的阶段。10年来,粤港澳叁地旅游业通过密切合作、荣辱与共,已高度融为一体,成为国内最活跃、亚洲知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区域。作为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已经形成,目前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500家旅行社销售这一旅游线路。“大珠江叁角洲紧密整合型经济区”和“粤港澳旅游金叁角”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根据以上背景,以粤港澳大珠叁角地区为案例,全面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合作模式、合作内容、协调机制与对策等深层次问题。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合作是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的一个典型代表,因此论文首先按照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逻辑顺序,对国内外旅游业跨区域合作进行全面的综述。论文在简要分析世界旅游合作的背景和总体格局后,重点分析了中国旅游业区域关系总体态势、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概貌以及国内旅游业跨区域合作典型案例,为人们展现了一幅中国区域旅游业合作的壮观图景,从中也可以了解到粤港澳旅游业合作的宏观背景。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全面分析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区域成长的一般规律,侧重分析区域旅游业的空间扩张以及由此引起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原理。接着深入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地理学原理、社会学和文化学原理和系统理论等理论机制,并从区域利益机制、微观动力机制、产业空间扩张机制几个方面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动力机制。随后对中国及粤港澳地区的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从中国旅游业区域差异及问题、中国旅游业中的“行政区经济”现象、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条件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入微地分析;也对粤港澳叁地旅游业合作存在的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作了深入探讨。使人们对粤港澳叁地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对我国实施“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论文第叁部分,根据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旅游业跨区域合作的模式,包括区域模式、合作主体模式、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等,并以粤港澳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不仅系统回顾了粤港澳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历史和发展阶段,并且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该地区的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模式。 论文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区域协调机制的特殊性,指出政府协调机制对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的重要意义;继而对粤港澳大珠叁角地区旅游业合作协调机制的演变历程及特点、本区域旅游业合作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进行了详细

夏书钰[6]2013年在《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及其变动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服务贸易结构体现了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也体现了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大小。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发展中大国,是近年经济迅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两国在人口、资源和国情等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同时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印度在新兴服务贸易领域的迅速发展使得其在世界服务贸易的总体格局中占据优势,而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仍以传统服务为主。因此,对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变动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寻找二者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利于我国参考印度服务贸易发展的经验,促进自身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本文选取中印两国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服务贸易及结构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阐述,然后对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的历史、现状进行了描述。然后试图通过静态和动态指标的应用,从总量以及结构方面对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出口结构的变动进行分析,并结合服务贸易的优势来源以及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提供一些建议。研究发现,目前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都取得了不少进步,中国的服务出口总量和规模大于印度、增长也稍快于印度,但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力和国际优势并不强,尤其在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部门上的竞争力较印度仍有差距;在结构变动上,中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总体上变动比较缓慢,优化幅度较小;就行业部门而言,中国的劳动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仍然占主要部分,在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上,出口结构的优化不足。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印度在部分服务行业上成功的经验,努力优化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

全锐[7]2004年在《陕西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旅游业作为前景广阔的国际化产业,现已成为陕西省的一大支柱产业。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加入WTO对陕西旅游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克服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期行为,如何把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于旅游业,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如何提升陕西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论文的研究从概括旅游业的特征和作用入手,探讨陕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六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希望能够对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将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于陕西旅游业,明确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陕西旅游业的必然选择;提出了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魏琴[8]2001年在《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1.本论文的目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进一步扩大西部的对外开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集中力量抓好的工作。西部的对外开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从目前已有的文献资料看,谈西部发展问题的多,谈西部对外开放问题的少。本论文的目的,就是以西部对外开放为切入点,以投资环境、战略研究、外资利用等问题为主线,在他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归纳、借用、发展,并作出进一步的探究,提出一些新的论点,充实拓宽本领域的研究,为西部的早日腾飞尽一点微薄之力。2.本论文的研究方法(1)定性分析为主,但也有极为少量的定量分析。这主要是出于手头资料、数据、篇幅和个人能力的有限。(2)归纳,借用与发展。本论文既有对目前一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文献的回顾和借用,也有自己探索发掘出来的新论点。(3)比较研究。通过横向比较,找出西部与中部、东部乃至全国的发展差距;同时运用纵向比较,来说明西部对外开放的沿革。(4)数据、资料力图新颖。如叁部外商投资企业法律的修改,酒乡网的开通,以及2000年西部论坛会上通报的优惠政策,都是采用最新的信息。本论文交稿前一天,都还在力争使用最新资料。(5)案例研究。如在西部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议中,使用了丰富确凿的案例,增加了论文的生动性和说服力。(6)在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新论点。如西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应注意的事项;招商引资中应大小企业并举;现代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在理论上使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西部天然具有特殊优势;不要过度依赖税收优惠政策和中央政府等,都是本论文的成果。3.本论文的成果和结论(1)东部发展再好,没有西部的发展,中国就会象瘸了一条腿的长跑运动员;在世界经济竞赛中,只能参加残疾人运动会。西部对外开放是贯彻邓小平战略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实现内需型经济扩张的需要,关系到我国协调发展、现代化全局、民族团结、国家社会安定。(2)西部对外开放有其区域性特点,一味东施效颦,可能会使别人的佳<WP=7>肴成为自己的毒药。要把西部对外开放带来的微观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作为对外开放工作进展好坏的衡量标准。(3)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流向西部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重中之重。要注意利用外资发展西部的基础设施,综合改善西部投资环境。(4)西部地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尚属低水平,这与其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极不相称。发展国际旅游业是西部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必由之路。(5)西部对外开放必须要有超常思路,要进行战略研究。西部出口跨越式发展战略和“走出去”战略是这方面的两个有意义的尝试。(6)新亚欧大陆桥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物流条件,使落后的西部可以在对外开放中早日实现经济腾飞。(7)西部在吸引外资上面临机遇与挑战。近期利用外资的对策有:制订新的引资战略;有重点、有步骤地招商引资,等等。(8)西部对外开放中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对税收优惠政策过度依赖;对中央政府过分依赖;过分强调资源优势;片面追求人才,认为西部对外开放可以一蹴而就,等等。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中均应避开这些误区,以便更快捷地朝着目标迈进。4.本论文的结构本论文共分为7大部分:题目、主题词、目录、序言、正文、结论及参考文献。

叶晓涛[9]2003年在《加入WTO后宁夏旅游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区域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宁夏发展旅游业的优劣势及当前的困难问题为引线,全面分析了宁夏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面临的良好机遇和需要应对的严峻挑战,通过与旅游业发达地区比较分析,重点论述了入世后宁夏旅游业可行的发展对策。论文以理论结合实证、统计与比较分析并重的方法,形成全文结构。论文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是以中国加入WTO旅游业全面开放为基础,研究内容以WTO协议为框架,在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进经验后提出宁夏的相关发展策略,综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宁夏发展旅游业的研究情况以及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方法。第二章区域发展理论,是全文的论述依据。第叁章宁夏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阐述了宁夏经济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状况,仔细评价了宁夏旅游地资源、旅游服务及服务设施资源、旅游客源市场,总结了宁夏旅游业发展经历的缓慢发展阶段、逐步兴起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了旅游业对宁夏经济发展影响和贡献情况,重点剖析了当前宁夏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是: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优势、政策支持优势;劣势是:旅游经济基础薄弱、旅游经营理念与思想观念落后、旅游专业人才不足、信息渠道不畅且品牌意识不强、旅游业发展起步晚经验不足。指出当前宁夏发展旅游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旅游产业意识淡薄、缺乏旅游精品、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等。第四章我国加入WTO后宁夏旅游业发展机遇,主要阐述了WTO相关协议以及入世后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入世后宁夏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经营机制、旅游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扩大对外宣传等五大机遇,以及叁种挑战:市场竞争加剧、旅游从业人员不适应入世后的竞争需求、政府行为受到冲击等。第五章国内外区域旅游业发展先进经验与比较分析,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世界着名的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和旅游业发达的香港地区为例,论述了品牌效应和利用宣传促销手段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将宁夏与同样地处西部且旅游业发展迅速的云南省作了比较分析,提出可资借鉴的经验所在。第六章加入WTO后宁夏旅游业发展的策略选择,这是论文最重要的一部分,基于前五章综合阐述的基础上,以区域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论述了加入世贸组织后宁夏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策略:一是从宁夏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一点两轴五大重点旅游区”发展规划。二是树立品牌发展策略,实施旅游宣传促销策略。叁是特色发展策略,重点突出宁夏浓郁的民俗特点,建立回乡风情园。四是人才开发策略。五是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笔者以区域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每种策略的可行性方法,较全面地论述了宁夏旅游业在入世条件下的发展方向。最后在第七章对本文研究的内容作了总结和展望。 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次全面地将宁夏旅游业的发展置于WTO协议下进行研究,提出入世后宁夏旅游业应将旅游资源作为产品进行市场营销,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营销策略,要突出特色,不能一味模仿、贪多求全。

任瀚[10]2007年在《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逐步开放的中国旅游业像一块强力的磁铁,吸引的不仅是大量的入境旅游游客,还有来自海外的大量资金。外资以各种方式渗透中国旅游业,形成了世界旅游跨国集团争先启动中国市场的态势。目前,中国酒店业已经全面开放,有49个国际品牌酒店进入中国市场;旅行社业也加快了开放的步伐,外资旅行社增加到了25家,并有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正在成为旅游企业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伴随着旅游业全球化发展的加快,中国入境旅游产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入境旅游垄断壁垒瓦解,跨国旅游公司强占高端市场,中外旅游集团正面交锋,形成了国内、国际竞争相互交错的市场格局。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国入境旅游产业怎样才能创造、增加、保持和捕捉价值,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效防止旅游经济的过度漏损,以利于旅游经济长期的增长和繁荣?为此,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理论综述与探讨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把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研究,按照全球-国家-地区-企业的分析思路,分析了中国入境旅游价值创造活动中跨国旅游公司(外资公司)、国内旅游公司、政府、游客和资源等相互之间的关系。论文突出了中国入境旅游产业全球运行机制的研究;突出了中国入境旅游产业受国家、贸易组织和地区制度影响的研究;尤其是突出了旅游产业组织创新、治理模式和产业升级的研究。论文分为八章。第一章是有关论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背景的介绍。同时提出了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从全球-地方联结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入境旅游产业,而全球价值链理论是揭示这种全球-地方产业经济关系最合适的研究框架之一。第二章是对入境旅游研究、全球价值链理论和相关理论以及它们在旅游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回顾和探讨。本章在全面、深入地梳理价值链(VC)、全球商品链(GCC)、全球生产网络(GPN)和全球价值链(GVC)等理论基础上,明确指出价值链、全球商品链近年来理论上走向统一的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的分析也日益走向融合。本文用全球价值链而不用全球生产网络是因为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不是制造性行业,所以用“价值”一词,而回避用“生产”一词,更能突出旅游行业的特殊性。第叁章对中国入境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文中内容特别突出了中国入境旅游产业在各个发展阶段受国家、贸易组织和地区制度影响的方式。第四章对中国入境旅游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网的时空过程进行了分析。在多样化的嵌入中,本章重点定量研究入境旅游全球价值链网“停泊”在不同地方的问题(从国家水平到地区水平),并选取了五个因子,构建数学模型,对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第五章对中国入境旅游产业组织创新与组织中的权力关系、企业间的跨境关系及全球价值链网的全球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全球化的进展使孤立于重视市场作用的经济运行变得困难起来,而链网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对于现代产业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章突出了作者通过对旅游企业管理层的访谈进行的案例分析。第六章对中国入境旅游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中国入境旅游产业价值链网的治理模式是动态变化的。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网的跨国公司与其所拥有的在中国独资旅游企业之间是层级治理模式,它与合资旅游企业之间是半层级治理模式,而国内旅游企业之间也正由市场治理模式向层级治理、网络治理过渡。第七章对全球价值链网中中国入境旅游产业的升级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中国入境旅游产业能否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网基础上实现产业升级,走出国门,掌控中国入境旅游价值链网,获取更多价值,是中国入境旅游经济面临的全局性挑战。第八章是结论,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了概括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并提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入世后西部开发中旅游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以及陕西、西安的对策[D]. 杜耀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

[2]. 韩中经贸关系发展及其趋势的研究[D]. 金贵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3]. 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的现状、趋向及对策研究[D]. 农雪明. 广西大学. 2004

[4]. 中国旅游业引进外资的现状、走势评估及外商投资旅游业产生的影响[D]. 王媛媛.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5].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 秦学.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6]. 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及其变动的比较研究[D]. 夏书钰. 沈阳工业大学. 2013

[7]. 陕西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全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8]. 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研究[D]. 魏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1

[9]. 加入WTO后宁夏旅游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叶晓涛. 华侨大学. 2003

[10].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研究[D]. 任瀚. 河南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入世后西部开发中旅游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以及陕西、西安的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