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记物语《太平记》与《参考太平记》论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太平论文,物语论文,论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军记物语(亦称战记物语、战记文学、军记文学、军记物等)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纵观日本文学史,军记物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历史久远。早在平安时代就有《将门记》和《陆奥话记》问世。前者成书于天庆3年(940年);后者成书于康平5年(1062年)。 虽然《将门记》和《陆奥话记》偏重史实的记述而文学色彩欠佳,但是作为早期的军记物语,这两部作品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中世是日本军记物语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根据保元之乱写成的《保元物语》、描述平治之乱的《平治物语》、记录平家一族兴衰的《平家物语》、着重反映南北朝时期争战的《太平记》等。
军记物语既然是对史实的一种演义,那么它必然会反映出那个时代特有的风采和千姿百态的人物群体来。日本中世时代的基本特点是战乱此起彼伏,武士阶级与王朝贵族,或武士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十分激烈。因此,以描写战乱和武士生活为主的军记物语便成了日本中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之一。
在军记物语中,备受注目的当数《平家物语》和《太平记》。《平家物语》从形式到内容均得到普遍的肯定,被誉为军记物语的“巅峰”;而后人对《太平记》的评价却不如《平家物语》那么高,人们肯定的似乎只是其强劲的汉文格调和对时政的批判精神。不可否认,《太平记》之所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冷遇,这与作品的文章比较难懂有一定的关系。
二
凡是读过《太平记》的人往往都会对书名中的“太平”二字感到迷惑不解。关于这一问题人们观点不一、众说纷纭。有人说“战乱”一词不吉利,故取其反义词“太平”暗示之;也有人说《太平记》初完成时,战乱暂时平息,京都一带已恢复和平;还有人说当时民众饱受旷日持久的战乱之苦,乞盼早日实现和平,作者也正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取题为“太平”的。
在以上几种解释中,笔者以为第三种观点似乎更有说服力。作者为作品命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也不排除在某些场合作品的名称又不单单是作者本人意志的产物。与“太平盛世”相对而言的是“争战乱世”。不管世道乱到何等地步,为政者都不情愿承认这一现实。笔者不想牵强地把武家与《太平记》的命名扯到一起,但事实上又很难断言《太平记》的完成丝毫没有受到来自武家方面的影响。《参考太平记》中有如下记述:“今川了俊难太平记云:法胜寺慧珍上人呈太平记三十余卷于源直义。直义使玄慧读之。间多虚妄讹差。直义曰:吾人所见闻,犹有差谬,须他日改定不可轻传外间也。然终不改作而止……。”当时武家与宫方实力相差悬殊,武家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作者对武家自然不敢轻易冒犯,而对宫方却不必有过多的顾忌。例如,在《太平记》中后醍醐天皇“讨幕”被称作“阴谋”。
总之,我们在分析有关《太平记》的某些问题时,切不可只考虑作品与作者方面的因素,也应对各种外来因素加以适当考虑。《太平记》的书名成因尚不甚明确,但是“太平”二字的确给作品增添了不少耐人寻味之处。
三
如果说佛教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平家物语》,那么可以说儒家的理念在《太平记》中随处可见。的确,我们从这两部作品的序言中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两部作品的序言所反映出的作者的人生观和思想意义却不尽一致。
《平家物语》的序言相当精彩,流传甚广:“祗园精舍之钟声,鸣诸行无常之响。娑罗双树之花色,表盛者必衰之理。骄者必败,如春夜一梦。猛者终亡,同风前微尘。”这段精辟的论述与我国的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的开场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真可谓异曲同工。我们并不认为《平家物语》与《三国演义》之间有何必然联系,但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想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揭示历史演变的规律。
《太平记》的序言也有令人称道之处:“探古今之变化,察安危之所由。……有良臣社稷可守,若德亏虽有位亦难保。所谓夏桀走南巢,殷纣败牧野,即背其道有威难久……。”就序言的形式而言,有人说《太平记》留有仿效《平家物语》的痕迹,但是就序言的内容而论,《太平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富于批判精神。《平家物语》以“诸行无常”的佛教观点解释“盛者必衰”“骄者必败”,而《太平记》称夏桀和殷纣的败北为道德丧失的必然结果。可以说《太平记》所反映出的思想观点与朱子学的名分论是不无关系的。作者欲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的目的在于“守社稷”,其积极参与社稷大业的精神也是可取的。
四
《参考太平记》的完成时间尚不明确,它是为编纂《大日本史》而编写的。由于《参考太平记》的编者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所以从《太平记》研究史的角度看,该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曾对《参考太平记》第一卷《赖员回忠附土歧多治见被杀事》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便于了解《参考太平记》的资料利用情况,笔者编制了下表。
傍注资料利用一览表
资料名称 利用次数 资料名称 利用次数
西源院本 9 金胜院本 5
南 部 本 4 北条家本 3
天 正 本 3 今川家本 2
毛利家本 2 今出川家本1
神 明 镜 2 保历间记 2
增镜 1土歧舟木系图
1
诸 异 本 2
《赖员回忠附土歧多治见被杀事》共有长短傍注19处,其中标明资料来源的有13处,“诸异本”出现过2次。 据分析实际利用的资料数应比以上数字大得多。
众所周知,《平家物语》有多种版本。《太平记》的版本数量虽然不及《平家物语》,但是也有多种版本流传于世。据《参考太平记》的凡例介绍,在编写时共利用了9种不同版本。 在《赖员回忠附土歧多治见被杀事》中,西源本曾出现过9次。 这一数字说明西源本与其他版本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追兵进攻多治见的营地锦小路和土歧的营地三条堀川时,3000将士分两路行进,分别由小串三郎左卫门尉范行和山本九郎时纲率领。关于两队追兵的人数,西源本为小串三郎左卫门尉范行率2000人,而山本九郎时纲率1000人。在追兵的人数上,其它版本均有差错,前后矛盾。除此之外,西源本与其他版本还有许多差异。《参考太平记》的编者之所以十分重视数字、人名及地名等,这可能与修史的要求有关。不过,通过《参考太平记》的傍注,我们可以看出各种版本的某些特色来。
历史题材的作品往往与史书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作品是根据史书写成的,而有的作品为修史提供了依据。《太平记》属于后者。另外,文学界和史学界对于某些人物或事件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前面已经提及,在《太平记》中后醍醐天皇“讨幕”被称为“阴谋”。对此,《参考太平记》的作者给予了辛辣的批评:“……谋诛高时不臣,何得言谋反。是粗妄无识。名不正言不顺,作者之罪甚矣。”《参考太平记》的作者批驳《太平记》的目的就在于要把后醍醐天皇置于正统地位,其立场是非常鲜明的。
《参考太平记》的作者在注释中多次使用“不知孰是”之类的字眼,这并非说明作者不求甚解,不负责任,而恰恰说明作者的治学态度是十分认真、严谨的。作者从史学家的角度审视《太平记》,但也提出了不少有益于文学研究的见解。因此可以说,《参考太平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籍。
(笔者在京都学习期间有幸得到了同志社大学大学院教授加美宏先生的指导。加美宏先生专攻日本文学,尤以《太平记》研究著名。在此谨对加美宏先生表示衷心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