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港口企业重组的实现模式与问题_企业重组论文

论我国港口企业重组的实现模式与问题_企业重组论文

关于我国港口企业重组的实现模式和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港口论文,模式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企业重组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趋势。港口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加速实现企业重组,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必要性

一是适应港口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港口企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港口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港口建设投资和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面向市场的港口企业经营新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水运市场竞争正由无序向有序发展。与此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港口管理体制不顺,市场主体不明确;港口费收不一致,存在不正当竞争现象;港口重复建设多,造成港口经营资源巨大浪费;一些大的港口企业机制转换慢,行业自我束缚性强等等。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给港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企业重组这一经济机制和手段,改变港口的生产经营结构和布局,优化港口企业资产的配置,促进港口向集约化和集团化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港口经营效益的提高和经营实力的增强。

二是适应港口功能转变的需要。按照第三代港口的理论,现代化港口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港口作为物流、信息流、人流和资金流的交汇中心,具有货物装卸运输、仓储、商贸、旅游、金融、信息服务等多个功能,具有辐射性强,社会效益高等特点,是世界贸易的后勤服务基地。通过企业重组,拓宽港口的服务功能,必然会促进我国港口的发展。

三是提高港口的综合竞争力的需要。目前,我国港口发展很不平衡,一方面由于港口管理体制不顺,港区建设规划失控,出现了国家、地方和货主码头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另一方面,港口企业中95%为中小企业,资产负债高,经营效益差,产品(服务)种类单一,很难抵御市场风险。通过企业重组,组建区域性港口企业集团(组合港),有利于合理集中有限的建设资金,发展主枢纽港,提高投资效益;有利于配置港口的生产经营资源,增强港口的集疏能力;有利于规范港口企业的经营行为,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港口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模式

我国现行港口企业按照管理体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交通部门管理的港口企业,主要组织形式是按照行政管理级别设立的港务局;另一类是一些地方码头和货主码头港口企业,分属不同的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主要以港务公司作为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规模一般不大,通常是一个比较单一的港口企业。港口企业重组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港口企业之间的兼并、联合、控股、收购等形式,组建大型港口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发挥整体优势,同时理顺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带来的弊端。

1.港口企业重组的三种目标模式和三种实现形式

控股公司化模式——将港务局改组成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将所属港口装卸企业及相关企业改组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港口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和控股人,通过对外参股、控股等手段,实现资本的扩张。

集团公司化模式——将港务局改组成集团公司,原属于港务局的各基层公司成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公司。集团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兼并、购买等企业重组形式将相关企业吸收纳入本集团公司,以达到公司规模化经营。

企业集团化模式——将港务局或其装卸生产主体企业先改组为集团公司,以集团公司为母体实施兼并、租赁、托管、控股等形式,组建企业集团。

港口企业重组一般的重组实现形式主要可分为三种途径:

一是合并重组。重组双方的地位差异不大,经营的产品相同或类似,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但由于实力相近可能造成市场竞争中两败俱伤,也可能由于实力相差悬殊,一方可能会破产。通过合并,实现强强联合或强弱联合,优势互补,使企业实力更强。

二是控制重组。一般是优势港口企业通过对重组企业参股、控股、技术、企业声誉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投入,实现了对弱势企业的控制,实现港口的低成本扩张。

三是吸纳重组。一般是港口企业与相关企业为控制或垄断某一区域市场或特定经营领域(航线、货种)而采取的企业重组形式。综合性港口企业集团一般通过互相参股、经营协议等吸纳手段吸纳货主、船务公司、航线对方港码头企业等组成企业集团,以维持港口自身的经营利益。

2.国有大型港口企业实现集团化重组步骤

第一步,将现有大港口企业改组为集团公司。从我国港口企业分布来看,我国的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广州港等港口已经发展成为区域性枢纽港,但是,这些港口企业由于政企不分、市场主体地位未明确,很难实现企业重组。要通过改制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理顺企业职能,改组成集团公司,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

第二步,通过地域性企业兼并、联合、控股、收购等形式,组建专业化港口企业集团。目前,由于同一地域(主要指同一城市)存在的港口企业归属不同、装卸运输价格差异大、不公平竞争等现象,使港口企业装卸服务的经营效益不断下滑。因此,要发挥港口集团公司的优势,通过政府的行业政策和适当引导,实施对地方和货主港口码头企业、货运及船舶代理企业、航运公司及相关交通运输企业的兼并、联合、控股、收购,促进地域性港口企业集团的形成,这对于发挥枢纽港优势,提高港口的辐射功能和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港口的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步,抓大放小,实现规模化经营。按照第三代港口的功能特征,对港口企业集团实施战略性改组。调整主要是改变港口的单一装卸服务功能,在保证货物运输的前提下,重点发展金融贸易业、旅游服务业、房地产开发、信息咨询及临港加工业等,使港口发展成为现代世界贸易的后勤服务基地。对集团内部小型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造,放活港口内部小型企业,也可以通过合并、撤消、规范等手段,促进这些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四步,实施大集团战略,向国际化港口投资经营公司发展。随着港口企业功能的不断完善和辐射功能的不断增强,港口企业集团不再单纯是一个交通运输行业为主的企业集团,而是以国内外港口投资经营、金融贸易、临港产业、信息服务为主体的国际性港口投资经营管理的公司,港口的货源保障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将不断提高,经营的综合实力将不断加强。

三、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国有港口企业产权管理体制的理顺问题

目前,制约港口企业重组的一个难点就是港口企业的产权管理界限不清楚。我国主要港口目前实行的是“交通部和地方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始终没能界定清楚港口企业的产权到底由谁来管,造成了港口企业无所适从,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不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实施企业重组。另外,由于地方码头、货主码头等港口企业分属不同的行业、地区,也造成了港口企业管理政出多门,利益关系复杂,给港口企业重组带来一定难度。

2.港口水运市场的规范问题

当前,制约港口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水运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主要有港口的建设规划和投资经营渠道过乱,不利于港口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港口装卸服务价格竞争不公平,没有一个统一的港口水运市场管理部门进行市场管理,装卸服务价格和费收标准不一致,船、货代理市场混乱;水运市场运作的机制、信息传递的手段等也不规范。

3.港口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问题

从我国港口企业的发展看,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大部分港口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慢,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4.关于港口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

从东南亚经济危机和韩国大企业集团发展教训看,港口企业重组切忌搞小而全或盲目求大求全,而应以港口企业投资经营为主体,向相关产业扩张,如发展金融贸易、航运、陆路运输、临港产业等,也可以通过参股、控股适当发展其它产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港口的发展壮大,才能实现港口企业重组的目的。

标签:;  ;  ;  ;  

论我国港口企业重组的实现模式与问题_企业重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