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园
(天津市圣安医院一病区 天津 300074)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出走行为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照组与干预组研究病例分别来自我院精神科出走行为防范护理干预实施前(2015年8月—2016年7月)及实施后(2016年8月—2017年7月)各自接收的6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比较两组病人的出走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结果:防范护理干预前,对照组病人的出走事件发生率为25.0%,其出走原因主要有住院生活枯燥、觉得自己没有病、受到病态心理驱使、医院大门或门窗破旧损坏、对医务人员不满、外出检查管理不完善等;防范护理干预后,出走事件发生率由25.0%降为5.0%,家属满意率由80.0%上升为96.7%,P=0.002,P=0.004。结论:了解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出走行为的高危因素,并给予防范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避免出走事件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出走行为;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221-02
精神病病人因行为、意识及思维障碍,若看护管理不到位,通常会拒绝配合治疗,产生出走意念,进而引发出走事件,给自身及社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1]。为此,如何预防住院精神病病人出走行为的发生是精神科安全管理的重点。住院精神病病人出走行为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与精神症状的支配驱使有关外,还与医院的管理制度、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及病房环境等息息相关。临床有研究指出[2],全面细致地分析住院精神病病人出走行为的发生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护理干预是杜绝出走事件发生的关键。本次研究主要对我院以往住院精神病病人出走行为的原因进行调查,并针对性提出防范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与干预组研究病例分别来自我院精神科出走行为防范护理干预实施前(2015年8月—2016年7月)及实施后(2016年8月—2017年7月)各自接收的6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所有病人均符合精神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病人及家属自愿参与配合本次调查,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1.2.1出走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以循证医学程序为指导,自行设计《住院精神病病人出走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对防范护理干预前的60例病人的出走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重点调查四部份内容,第一部份为病人的基本资料,如是否自愿住院、是否觉得住院生活枯燥无味、是否有恢复期的心理负担及是否存在病态心理等,第二部份为环境因素,如医院的大门是否破旧、窗户有无出现破损情况,第三部份为医务人员因素,如医务人员有无责任心、医务人员对病人的病情是否充分了解、护患沟通情况及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等,第四部份为管理因素,如安全检查是否到位、陪护制度是否完善、外出检查时管理是否疏忽等)。
1.2.2防范护理干预对策
(1)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了解病人是否自愿入院,加强与病人的交谈,对病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让病人安心接受治疗,并指导病人学会自我宣泄情绪。若病人精神症状控制较稳定,自知力恢复想出院,需告诉病人后续巩固治疗的重要性,若病人想家,可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尽量多来院探视病人,与病人聊聊家常,对病人的病态语言给予更多的包容,鼓励病人安心住院治疗,争取早日康复。(2)培养护患沟通技巧:精神疾病病人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病人准确的主诉较少,护患沟通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护理人员需根据病人的不同症状及性格特点,实施一对一的针对性沟通,加强对病人的健康宣教,充分赢得病人的信任。(3)环境管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确保门窗无损坏,对有破损的门窗需及时给予维修,并妥善保管好大门钥匙,以免钥匙遗失留下安全隐患。(4)安全管理:完善交接班制度,加强夜间巡视工作,病人外出时需安排专人陪护。此外,组织病人开展户外活动或治疗时,需在出入前后清点好人数,并确保户外活动场所的封闭性,以免病人趁机出走。(5)丰富院内生活:尽量丰富病人的院内生活,根据病人的特长,可适当安排其参加绘画、打球、健身操、太极拳、下棋等业余活动,避免病人住院生活过于枯燥、单调。(6)出走护理:值班护士一旦发现病人出走,需立即上报,开启应警预案,让门卫锁好大门,及时通知家属并让家属一起寻找。病人归院后,不宜过度责骂,需给予安抚,并了解其出走原因,进一步加强防范管理,进行循环改进。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出走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处理,出走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n(%)]表示,给予χ2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 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出走行为的原因分析
防范护理干预前,对照组病人的出走事件发生率为25.0%,其中3例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病而出走,3例是因住院生活枯燥而出走,4例是受到病态心理驱使而出走,2例是因医院大门及门窗破旧、损坏而出走,1例是由于对医务人员不满而出走,2例是外出检查时而出走。
2.2 两组病人的出走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比较
见表2。
3.讨论
精神病病人受到精神症状的支配通常会存在迫害性幻觉或妄想症,为躲避迫害,往往会想尽办法逃离医院,还有些病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拒绝住院治疗而选择出走,一旦出走后,由于精神发育迟滞,缺乏目的性及定向能力,轻者可能走失,严重时还会在出走途中发生摔伤、骨折、等意外事件,甚至危及生命。据调查[3],高达一半以上的住院精神病病人曾有过出走意念,其中28.41%的病人曾发生过出走事件。住院精神病病人出走的原因较多较杂,本次调查显示,防范护理干预前,6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出走的发生率为25.0%,其出走原因主要有住院生活枯燥、觉得自己没有病、受到病态心理驱使、医院大门或门窗破旧损坏、对医务人员不满、外出检查管理不完善等。针对住院精神病病人出走的主要原因,我们对干预组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培养护患沟通技巧、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及出走护理等防范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防范护理干预后,出走事件发生率由25.0%降为5.0%,家属满意率由80.0%上升为96.7%。可见,了解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出走行为的高危因素,并给予防范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避免出走事件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韦美群,唐雪萍,唐森尤.品管圈在降低非自愿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率中的应用[J].内科,2014,9(01):110-112.
[2]胡雨.精神科患者出走原因及其对策探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1(11):101-103.
[3]曾德志,顾桂英,樊学文,等.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意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08):1131-1133.
论文作者:王思园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病人论文; 精神病论文; 家属论文; 发生论文; 事件论文; 原因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