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尽管当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但由于时代的更迭与语言习惯的不断变换,传统古诗词让学生感觉“脱节”“吃力”,甚至不知从何处展开学习。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传统文化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搭配,使得古诗词的鉴赏学习变得十分枯燥、刻板;第二,在高中语文的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老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筛选,使得学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提升古诗词鉴赏的高度;第三,教学目标出现偏差,过度重视高考而忽视了学习的本质,因而很难让学生从内心出发对古诗词鉴赏进行深化学习,取而代之的是对一些表现手法、写作方式的死记硬背。基如此,改革创新高中古诗词教学刻不容缓。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和背诵
教材中大部分诗篇的“研讨与练习”中都提出了对所学进行朗读与背诵的要求,诸如“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这两首诗”等。为什么要朗读和背诵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谓最好的诠释。在朗读之中,古诗词的音韵与意境之美、语言表达的规范精准与情感表达的丰富感人等,尽可得以充分展现,并有助于读者向传统吸取营养以陶冶情操或“下笔如有神”。但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阻碍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也窒息了学生朗读和背诵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给与必要的方法帮助、指导和鼓励。如高水平的名家范读欣赏、有关诗词解读的欣赏视频播放、在班级内进行诗词朗诵甚至是创作比赛等。这里,教师借助音乐的律动以唱代教,学生借助音乐的律动以唱代背,是个很好的选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即播放了我自己的以及罗海英、王菲和邓丽君三人不同版本的演唱视频,以我个人五音不全的演唱来鼓励学生勇敢地进行尝试,以三位歌者的演唱供学生学习并在细致体味不同歌者的演唱风格的同时深入体会该诗的意境与内涵,极大地帮助了学生背诵效率的提高并形成长时记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借助多媒体感受古诗词意境
古诗词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邃的寓意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是单纯的语言描绘所不能企及的。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诗词教学多是要求学生以联想和想象等来应对,但学生的能力不足使得教学目标多难以实现。而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可集文字、声音、影像于一体,可视听交融、声情并茂、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古诗词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境营造的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去欣赏这幅图画,多媒体无疑是展现这些诗词图画的最好平台。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可以配乐朗诵这首诗,同时通过多媒体呈现一幅“春、江、花、月、夜”等景物的画面。这样,学生可以欣赏江潮浩瀚无垠、明月随潮涌生、月色泻在花树上的壮观画面,聆听朗诵者的咏叹抒情,感受美妙幽深的意境,身心都沉浸在迷蒙的月色中,体验深切的思念之情,每一个学生都仿佛身临其境。
三、加强情感交流,提高鉴赏力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重视学生对语文古代诗词的体会和领悟,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诱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中,首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词人李煜为什么要思考“春花秋月”,他有“什么往事”,教师肯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学生对李煜的思考不明白,所以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沟通交流来探讨词人。作为后唐的国主,李煜为何亡国?(不擅朝政。)但他擅长绘画、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南唐灭亡后他写下了这首《虞美人》,因此惹怒了宋太宗而被处死。如果了解李煜的经历,就更能体会词人此刻正处在“思念故国、亡国之痛”的悲伤情绪中。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愁思,成为了千古名句。在互动中,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进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力。
四、注重课外延伸,巩固学习效果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古诗词教学外,还要注意课外延伸和拓展,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眼界,巩固学习效果。在讲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资料等。例如《兵车行》,这首诗歌描写了唐玄宗长期以来征兵打仗,人民苦不堪言,一句“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悲痛和伤害。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古代战争的诗句,并且还可以选其中的一两句与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对比。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时,其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情景描写,里面有“寒蝉”“长亭”两个意象。教师在解释完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之后,可以让学生课后搜索含有这两个意象的古诗词,分析“寒蝉”“长亭”两个意象在其它古典诗词中还有哪些象征意义。这样不仅能巩固课堂知识,还能进行拓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赏析能力。
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是灵活多样的,并不局限于某一固定形式,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还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加强方法探究、总结有益经验,如此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完成古诗词的鉴赏、学习任务,为学生鉴赏领悟古诗词之美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梁永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古诗词论文; 学生论文; 诗词论文; 意境论文; 高中语文论文; 意象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8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