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企业应该去哪里?_经济论文

中国外贸企业应该去哪里?_经济论文

中国外贸企业应走向何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外贸企业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95年起,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特别是中央政策的调整,中国的外贸企业遇到了十几年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效益每况愈下,出口规模不增反降,外贸企业举步维艰。这种状况引起了经济学界,尤其是外贸业内人士的极大忧虑,中国的外贸企业将走向何处?几十年来的外贸组织模式应如何调整?以下是笔者的分析。

一、世界自由化贸易趋势不可逆转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经济开放新趋势的演进,各国均要求互利互惠,自由贸易,逐步消除各种贸易壁垒。对中国而言,积极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并支持1995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签署的《大阪宣言》和《行动议程》中规定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均说明中国政府是在顺应这一贸易自由化的世界潮流。中国的外贸企业要面对这种日益激烈开放竞争的自由化贸易趋势,困难是不言而喻的。自由化的贸易潮流,要求政府减少对外贸企业的保护和扶持,否则容易受到别国政府的相应报复。目前中国外贸企业所遇到的困难,正是这种大趋势的必然产物。为此,中国政府在外贸、政策的调整上也应尽量避免近二十年来个别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急进过程中的失误,并适量承受贸易自由化扩大中的风险。而所有这些措施的关键在于抓紧时间及时促进产业本身的对外竞争能力。

二、尽快完成外贸企业向集团化经营的转变

目前中国外贸企业所处的困境,充分说明了原有的组织形式和贸易方式还不适应自由化贸易形势的发展,过分依赖政府,自身适应能力不足。要走出困境,中国外贸企业只有走联合之路,实现规模经济才是方向。这种变革不同于八十年代初期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外贸体制改革,而在于解决经营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是中国外贸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的一种特有转变现象,是贸易自由化阶段所不可缺少的外贸转型行为。面对日益增多的反倾销诉讼和激烈的竞争,只有通过联合兼并之路,以增强外贸企业的内在构成素质和外在竞争能力才能顺应这一要求。这就必须适应外贸体制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体制内容。当今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国家的外贸企业为适应这种开放竞争的趋势正在不断地进行组织联合的创新活动。因此,中国外贸体制的转型,重点也在于组织的创新,特别是集团化、规模化的创新。

中国的外贸企业,包括大型专业外贸公司在内,大多自我积累不大,自我资产有限,正常营运资金尚且时见紧张,当然就更缺乏经济实力专收购或兼并其它外贸企业。这就使得大型外贸企业扩张为外贸集团企业的能力相对不足。但今年以来,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成功兼并广东省文体进出口公司和广东省海外贸易公司的经验确实值得借鉴。这是当今中国改革中的一个卓有远见的企业决策行为,领导着中国外贸企业改革的潮流。尽管目前中国的各式企业自营出口和自主出口的愿望强烈,对联合出口或委托代理不感兴趣,自愿结合外贸集团企业的动力还明显不足,但经济规律和世界自由化贸易趋势终归会使这些企业走向上述三家公司的发展道路。

三、走实业化的发展道路,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的综合商社

在完成外贸企业向集团化经营的转变之后,中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就应更上一个台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的综合商社,进而成为世界性的跨国经济财团。中国的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只做进出口代理,缺乏基本的实业基础,较少涉足实业投资,这种状况是不能适应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特别近年来还经常受到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经验的影响,实业化的综合能力更加薄弱,以致于起不了支持外贸企业的作用,而缺技术,缺人才,缺经验更是使外贸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见效。

要调整外贸组织,理顺外贸秩序,增强中国外贸企业的竞争能力,以便发展成为中国的综合商社,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在1994年的中国五百家最大型外贸企业中,年进出口逾一亿美元的不足一百家,而十大外贸公司平均进出口额为三十点六亿美元,只为日本九大综合商社平均进出口额的十分之一。而对这种现状,中国大型外贸企业在兼并其它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同时,还适与大中型工业企业联合,走实业化的道路。这种联合可以是松散的联合形式,也可以是紧密的兼并形式。通过联合可以部分地借助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济实力,弥补扩张为综合商社的实力不足和实施实业化转型基础薄弱的问题,使中国的外贸企业更快拥有综合商社的相应规模和功能。

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政府应学习日本的经验,综合商社成立初期,从政策和资金信贷方面予以支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赋予综合商社的垄断经营权,以利于其增强经济实力。

标签:;  ;  

中国外贸企业应该去哪里?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