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校级课题(2017y09);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B2018273)
摘要: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异军突起,行业的发展少不了人才的支持,计算机软件行业方兴未艾,优质人才短缺,这需要教育强化改革和创新。针对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高职院校需要加快调整和改革,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就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来看,现状不容乐观,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现状,并探究新时期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校企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校企合作教学对于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来说,是一种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具有突出作用,也是高职院校目前教学中的一种常见育人模式。就计算机软件专业来看,计算机软件专业对于人才的专业技术实践应用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人才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又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术,所以,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
1.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中,采取的主要教学模式是通过较大比重的理论学习+一部分的实践训练来实现的,学校会花费大量时间、安排大量专业课程来强化学生对于计算机软件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相对来说,实践教学的比重远远不够,人才的专业技术操作实践能力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开始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育人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1]。但是在探索校企合作育人的过程中,也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专业课程和企业缺乏对接,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校企合作的开展形式单一,合作内容比较有限,也限制了校企合作的育人发展。此外,在校企合作项目遴选上,缺乏严格选择标准,校企合作项目没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2.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有效对策
2.1强化课程对接,提升人才适应性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开展校企合作,需要在课程嵌入、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保障、学生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也需要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相关软件园企业开展多渠道、深层次的广泛合作,全面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双方要围绕校企产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逐步落实双方合作项目。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开展课程改革和设置,保证专业课程和市场对接,和企业对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实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发展,依据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型,实施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以协同育人为途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行业背景知识、软件工程实践经验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行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型、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
2.2深化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平台
新时期,高职院校要提升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紧密围绕高科技主导产业、互联网经济,将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基因植入职业教育,切实落地产教融合的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互联网+理念,融合“产、学、研、训、师、业、创”教学育人七大关键要素,服务于中国教育产业发展与变革。这对于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完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就业品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校企合作可以通过开展不同形式合作来实现。包括第六学期顶岗实训阶段,企业派出技术骨干参与实训教学;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学生可以组成的软件技术兴趣小组,开展实践活动;企业协助学校可以对专业课程和实训环节进行改造,实现教学计划与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全面对接,在就业实习阶段企业提供对口实习岗位和优质就业机会。
2.3严格甄选项目,提升育人有效性
开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教学,需要结合计算机软件专业严格遴选出来相应项目,就项目的组织、设计和实现过程进行探究。这些项目应更多的包括移动APP、智慧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实用系统,还有在线订餐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项目选题广泛,贴合应用需求[3]。项目汇报完成后,各合作企业实训工程师分别就项目的优缺点、今后改进的方向对项目进行点评,确保项目形成成果,真正体现合作育人的成效。
总结:
校企合作教学是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有效育人模式,经过项目实战实训,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不仅将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实战当中,还通过项目实战,学习到最新技术和体验到企业文化,较好地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彭黎,余凌云,邱大平,皮建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19(12):224-225.
[2]程允丽,卜旭.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5):161-163+167.
[4]刘大勇.“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下加强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条件建设与保障制度的实践和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0):112-113+117.
作者简介:陈施奇(1982.02-),男,苗族,湖北来凤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王晶晶(1982.12-),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论文作者:陈施奇 王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计算机软件论文; 校企论文; 专业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项目论文; 互联网论文; 人才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