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文化与新时期党的建设生命力论文_罗春梅

党建文化与新时期党的建设生命力论文_罗春梅

十一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党建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党建文化具有凝聚党内团结和谐、推动政党政治进步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等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党建文化与新时期党的建设生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党建文化的科学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党建文化的主要功能与作用、推进党建文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旨在促使党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党建文化;党的建设;生命力;延伸

党建文化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说:“一个政党的没落,始于党内文化的没落;一个政党的涣散,始于党内文化的涣散;一个政党的腐朽,始于党内文化的腐朽。一个政党的先进,始于党内文化的先进;一个政党的活力,始于党内文化的活力;一个政党的强盛,始于党内文化的强盛。”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生命力就源于其独特的党建文化,因此,认真总结和研究党建文化,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党建文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 党建文化的科学内涵和外延

学界为人党建文化有多种不同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有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范畴,党建文化可以在广义上看作是由中国共产党引领和建构起来的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现象,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要素。”有学者则认为:“党建文化是指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全党所认同的政治思想、组织心理、制度规范、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党的形象。”这些概括虽然对揭示党建文化的内涵有一定的帮助,但前者阐释的党建文化概念,显然比较宽泛,不够具体和“精确”,后者对党建文化概念的界定,则与政党文化的定义没有区别开来。

本着学术研究科学性的要求,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要完整而准确地界定“党建文化”这一概念,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因为“文化”这一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非常复杂。本文主要是把重点放在对“党建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包括的基本要素作出明确的概括。“党建文化”是一种由多种文化因子构成的多元复合性文化,在本质上它是一套观念价值体系。

2 党建文化的主要功能与作用

2.1凝聚党内团结和谐

党内团结和谐是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纵观世界政党发展史,许多政党的衰败或消亡都与党内不团结不和谐脱不开干系。一般来说,政党成员在思想觉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心理情感等方面总是存在着各种差异的,这势必对维护党内团结统一提出挑战。而现代政党政治发展趋势表明:仅仅依靠意识形态教育来凝聚党员对党的认同和情感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党可以通过加强党建文化来熏陶和塑造个体党员,促使他们积极协调矛盾、化解冲突和达成共识,引导他们走出原有的思想理论的误区和修正价值观念的偏差,促使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从而维护党内秩序,实现团结和谐。身处党建文化之中的党员,即使有时对党的某个决策不够认同,但文化所特有的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也会促使其愿意接受党建文化形成的传统,服从党建文化孕育的原则和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建文化是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黏合剂。

2.2推动政党政治进步

现代政治实际上就是政党政治。政党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政党文化的影响和推动。政党文化对政党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完善政治体系的设计、改进政党活动的方式等。要推动政党政治发展,必须重视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政党文化。优秀的政党文化能够为政党政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而党建文化就是政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党建文化要素结构中,政治心理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引领社会文化发展

党建文化的生成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的反映。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文化,而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核是党的文化。从总体上来说,党建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党建文化的先进性,决定了在党建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党建文化居于主导地位。党建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其一,党建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社会大众认同和接受程度比较高。其二,党建文化作为主流文化,能够消解各种亚文化的消极影响。

3 推进党建文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3.1党建文化发展必须吸收和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党建文化的发展既离不开党自身的政治文化的发展,更离不开养育党的政治文化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党建文化的文化环境和思想资源,影响着党建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在反映党建文化的话语中,我们经常看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子。例如,党的思想路线中的“实事求是”就是党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不少值得党建文化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要推进党建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就要善于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吸收和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更有利于党建文化影响和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

3.2党建文化发展必须立足于党的实践活动和党的日常生活

一方面,党建文化来自党的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党的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给党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党建文化不是一些空洞的符号或脱离生活的标签,而是在党的长期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凝练出来的精神产品。党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党的事业发展息息相关,与党员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要发挥党建文化的重要作用,不能停留在一些虚无缥缈的标语口号或抽象原理上,而要立足于党的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在党的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发展党建文化。

3.3党建文化发展还必须有科学的领导体制和足够的经费作保障

党建文化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其中科学的领导体制和足够的经费是推进党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建文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充分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有效供给与运行,需要一套科学的领导体制。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领导体制,党建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有效的组织力和影响力;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党建文化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就得不到有效落实。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讨党建文化与新时期党的建设生命力对党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党建文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党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林志彬,郭文亮.党建文化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生命力的延伸[J].社科纵横,2013,28(01):8-12.

[2]林志彬,郭文亮.党建文化与新时期党的建设生命力[J].领导科学,2013(08):31-33.

[3]田应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关于党的建设四大深层难题的深度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6,17(05):82-91.

[4]肖光文.新时期加强执政党纯洁性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6(02):29-33.

[5]李华.从创新到规划: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规划”命题的理论逻辑[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06):18-25.

[6]齐卫平.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科学化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8(01):9-19.

论文作者:罗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党建文化与新时期党的建设生命力论文_罗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