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培育返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分析
□王 冰 邵建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又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对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全面赋能,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点所在,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必将有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资金、人力、土地的存量与增量,三者是支撑与保障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商丘市是一个农业和农村人口占比较大的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对该市而言尤其关键和重要。人社部门承担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智力、能力保障的重要职责,必需提升政治站位,加大工作措施,切实履职尽责。
一、工作与成效
商丘市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在全市900多万人口中,16至60岁适龄劳动力约520万人,农村劳动力登记人数388.9万人,现已转移就业232万人。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人社系统立足人口大市、劳务输出大市这一市情,切实把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向“返乡创业”趋势的转换。紧紧抓住政策引领、营造格局、扶持服务三个关键点,创新思路,主动担当,统筹兼顾,细化措施,努力做好返乡下乡创业这篇大文章。“归雁”群体逐年增多,“头雁”作用发挥明显,“归雁、头雁”效应逐步显现。全市农民工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体能到技能、从谋生到谋业、从品行到品牌”的转变,正在步入“从就业到创业、从资源到资本”发展新阶段,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集聚了新的动能和势能。2018年以来,全市新增返乡下乡创业人数2.6万人,创办市场经营主体个数1.5万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家,带动就业18.7万人。目前,全市“双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达13.3万人,累计创办经营主体11.3万个。人口红利得到持续释放,2018年统计匡算务工创收470亿元。夏邑、虞城、柘城县分别被评为国家和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
二、困难与问题
1.返乡下乡创业主体方面,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一产多,二、三产少。由于受市县二、三产业发育周期的限制,现在大多数返乡创业主要围绕一产开展,涉及工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创业者较少。二是返乡下乡的多,创业的少。绝大部分人员是因工作就近转移或因年龄、身体或家庭等原因返乡,真正能实现创业的不多。三是有想法的多,有能力的少。一方面,返乡人员中真正具备创业能力和实力的人很少,急需引导更多能人回乡创业。另一方面,已领办企业的返乡人员能力结构不健全,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大缺陷。
这是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要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因此人才培养规格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学业标准。我国高等教育的“双轨制”是两条路径,但不是两套标准。一所高校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其人才培养规格可以与全日制相同,也可以不同,但都必须达到基本要求。只有在达标的基础上才能谈特色。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毕业生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较强的职业适应与发展能力,以及立足工作岗位的创新能力[14]。
2.返乡下乡创业引导方面,存在“三不”问题。一是没有形成政策扶持体系。国家和省市配套政策多口多头实施,需要整合发力,以发挥政策应有的牵引、扶持、保障作用。二是服务扶持功能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创业信息与项目没有综合性发布窗口和渠道;面向乡村的基层服务平台功能没有对等发挥,谁来办、找谁办问题有待解决,还存在项目落地难现象;县以下社会化、专业化创业服务存在投融资产品少、服务成本高、申请门槛多等问题。三是引领效应不高。真正能示范带动的创业事例少,创业门路推介少,县乡重视程度不够。
首次将软实力概念引入城市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倪鹏飞,他对包括城市软实力在内的城市发展和城市竞争做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陈志城等学者把城市软实力界定为“文化软实力、社会软实力和环境软实力之和”。此外还有不少其他学者对城市软实力这一概念进行研究与阐述,最后基本达成共识:城市软实力应该是能够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各种因素,比如文化、政策、环境等。
3.返乡下乡创业载体方面,存在平台缺失问题。一是县区没有专门服务返乡下乡创业的平台,现有的孵化培育载体主要由经营主体自发组织或依附现有的电商园、创业园,主题引领功能不突出。二是支撑保障平台不健全。政府引导资金、优惠政策、金融衍生产品、社保小贷、工商税务等综合式一站式服务还没有形成。三是缺乏市场关联平台,产品的产业化营销集聚度不高,存在同质竞争、低水平生存、自产自销成本大等问题,市场开拓能力、占有率、影响力小。
三、措施与建议
1.树立大人才观,体现有用即人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需要高学历的科技型、学者型人才,更需要技能型、实用型“工匠”。如何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把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各路人才引进来、留下来,为我所用?需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大人才观,营造爱才、惜才、用才的社会氛围。一是形成新的政策集成。各地各级都要用足用好现有的扶持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措施化、措施具体化,凡是政策有要求、外地有做法、现实有需求又可行的政策都可借鉴。二是聚焦关键群体。积极开展双乡、双业、双雁、双创“四双”行动,切实抓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努力实现“归雁、头雁”效应,抓好头雁领队效应的发挥,在增能赋能上下功夫。以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白领灰领、涉农新经济体为供给重点,形成专技培训和业态培育,尽可能多地吸引外出人员、外地毕业生来商工作和创业,补上智力缺失这个短板。三是体现能力聚合。通过强化与各级外国专家局和高校科研机构,尤其是与全国和行业有影响力的市场运作主体的合作,通过三单模式(外国专家需求清单、科技应用人才清单、业务承包需求清单),赋能与本土企业和行业,解决依靠企业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四是全方位释放事业单位专技人才的能量。通过落实改革措施,在职称、创业等方面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局面,激活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学而无用、能量沉积的弊端。
2.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要素聚集。一是以人岗匹配、产业匹配、能力匹配为着力点,整合各方面的职能、资源、资金,以农业产业培育、三产融合发展、农民职业化转换为重点,形成稳定就业、扩大就业、激活就业为总要求的人力资源调配机制。二是重点形成要素聚合、供需顺畅、高效管用的培训平台、孵化平台、职介平台、扶持平台和服务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保障。三是以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细化优化具体措施。全面激活农村农民的多业态就业,以有活干、有技能、有收入、可持续为考量点,开展行业引领型、产业聚合型、三产联动型、能力带动型多层级、多品类的争创活动,更大力度地培育、释放人力资源红利,在城乡形成通过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就业促进创业的燎原之势。四是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贯彻落实《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为总抓手,分工合作,抓好各类培训资源整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全面整合培训力量,用活培训资金,形成校企一体、培用一体、供需一体的大培训格局。重点抓好扶贫车间和乡镇就业基地、电商园、孵化园、产业园等平台承载建设,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3.完善扶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一是以村有联络员、乡有承办中心、县有综合调度平台为目标,着力形成三级联动的公共服务能力,为创业者提供信息咨询、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社保接续和政策享受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把“人员”和“才干”结合好。在全市已运行的848个扶贫车间均随点到位设立人力资源与就业保障工作站点,做到跟近贴近服务。二是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开发一批适合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专业课程,开办形式灵活、技能实用的中短期培训班,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并确保参加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的农村劳动力都能享受相应补贴政策。三是抓好各类创业和致富带头人扶持和经验推广工作,积极表彰返乡创业之星、致富能手和自主创业的先进人物及企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四是结合全市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实际,围绕返乡下乡创业的基本要素,在用地政策、人才支撑、职称评定、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创业项目扶持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在完善上做文章,在提升上下功夫,构建更加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加大对返乡下乡创业的支持力度。五是持续深入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加大措施,专项推进主题招才引智活动,打好“亲情、乡情、真情”牌,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有能之人返乡下乡,补上“能人少”“能量小”这一短板。着力抓好创业就业各项服务扶持,通过放管服等改革,实现服务措施机制化,落实“马上办抓落实”总要求,形成齐抓共管、具体有效的工作格局。
通过利用虚拟化的技术构建计算池、网络池、存储池和桌面池,最终形成一个可以共享和处理信息的统一的资源池。这是一种由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设备构成的数据资源。正常办公人员、教学人员可以享受到应用层提供的体育教学系统和办公OA系统的应用程序。学生可以享受到用户层对于数据中心的访问权限和服务支持。移动教学桌面云和资源层的管理构成了管理层,最终形成管理体系。
(作者单位:王冰,商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邵建伟,商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
编辑 周 俊
标签:乡村振兴论文; 商丘市论文; 调研分析论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文; 人才论文; 返乡论文; 培育论文; “三农”工作论文; 商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论文; 商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