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尽管研究性学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理论上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形成更具影响的理论成果。在实践领域,研究性学习的范围比较小,层次比较单一,而且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如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差异问题,这种差异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实践中这些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尚未有明确的结论。

在一些教育水平不高,教育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校舍简陋,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的工资尚且得不到基本的保障,何谈有心去探索教改问题和探索研究性学习问题呢?另外,据调查,我国城乡不少地区存在教学班人数超编的问题,有些中小学,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竟达六七十人。一个班的学生人数如此之多,必然给教师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事实上,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来说,如此大的班额,教师的管理、组织教学难度已经很大,工作十分繁重,如果还要让教师探究教改,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或让学生自由提问、探讨学习,不但时间难以保证,而且教师也没有充分的精力来胜任这一教学工作。因此,教师班额过大问题制约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自然会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以北京、上海等地为龙头的一些学校已经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就全国来看,研究性学习在探索和实践中,并无成熟的模式。在高中阶段逐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同时,一些地区的初中和小学也就研究性学习开始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一些小学组织学生分组搞调研、提想法,组织小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想像制作小工艺品等,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进了研究的种子,启迪了孩子们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尚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模糊问题

一些人认为,研究是大学阶段的工作,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还是打基础,至于初中与小学阶段,就更不宜提倡研究性学习了,此时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不应当盲目提倡研究性学习。在他们看来,研究性学习只是一阵风,刮刮而已,等这股风一过,抓应试、抓分数,仍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认识上既然如此,行动上自然就走了样,在一些学校,研究性学习成了摆样子,只是检查、评比时作秀而已。至于教学方式,还是过去的老样子。

2.内涵分歧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大家理解不一,反映在实践操作上,差异自然也就更大。有些人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指组织研究小组搞发明创造;有人认为,衡量一个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水平,关键要看学生写了多少份研究报告,搞了多少项发明创造;有人认为,衡量学习活动的标准,不能简单看研究报告的数量、结论和发明有多少,而主要应看学习活动过程的质量,只要学生广泛地参与其中,有了一定的体验,这项活动也就达到了预期目的,至于在基础教育中怎样开展、尤其是怎样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目前的研究涉及到的并不多。

3.应试教育大背景的影响

从目前看,应试教育的大背景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空间被应试教育严重挤压,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考取大学,跳出农门,有稳定的收入,是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希望。而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学校对相关的学校和教师工作的考核,又片面地使用应试分数指标,在家长的希望和片面的考核指标的双重压力下,学校和教师必然倾向于搞传统的应试教育。目前,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在北京、上海和江苏等一些大城市和发达省市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北京、上海这些城市的应试压力相对较小,而发达地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已有了一定的变化,人们在实践中看到,创新能力远比死记硬背得到的知识更为有用,这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有了内在的动力,外在的应试压力就会逐步缩小。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应试教育仍有一定的社会市场,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严重制约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进一步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立稳脚跟,还需要教育评价体系的根本变革和社会强有力的支持。

4.评价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综合性活动,目前尚无一定的、可遵循的评价标准。由于评价的头绪多,又没有比较规范的标准,所以在具体活动过程中,给学校、老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难度。因评价标准不适当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势必给课程改革,给学校、老师和相关的学生带来隐患。

二、研究性学习的对策

1.提高全社会成员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水平

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些人之所以对应试教育十分关注,就是因为看中了应试教育背后巨大的物质利益。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人们的这种认识确实会收到一定的成效,但这样的办学模式最终会降低教育效益,进而会降低社会效益,拉大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当今社会,人们看重的是人的创新能力,而不是看其死记硬背了多少知识。在我国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人们以往看重应试分数的做法会逐步被市场的创新效应所更新。在市场竞争中,考试型人才与创造型人才的能力不同,市场收益也不同。如果创造型人才的能力凸显,财富激增,人们必然会以关心物质利益的心态去关注研究性学习。从我国的情况看,要使它变成社会的主流意识,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我国目前和今后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的形势严峻,我们在时间上耽搁不起。为此,需要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以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模式及其指导思想逐步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与思想。

2.确立多主体、多元化、动态化的教学评价标准

我们应破除简单的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评价标准,代之以基础知识掌握水准、创新思维能力、发明能力和发现能力等多元评价标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有学生及其学生集体,有校内教师和校外的兼职教师,有学生家长,也有其他社会团体,他们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开展的研究学习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

在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中,应适当加大研究性问题的比重,减少单纯的识记性试题的数量。对于中考和高考的选拔考核,除了要考查学生的中考和高考成绩外,对学生在初中或高中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成果或重大的发明创造也应予以重视和考查,按一定的规程给予评分,把这种综合评定作为中考和高考的录取标准,以有效激励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不仅指组织学生个人或研究小组就某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师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就基础性知识开展的质疑、研讨,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日常的基础性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质疑,并耐心、平等地与学生开展研讨,使他们从小就形成质疑探究和大胆想像的学习习惯,而不应只是偏重于基础知识的灌输,束缚孩子的想像力。质疑、想像是进行研究活动的先导,无质疑意识,不敢大胆想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难以开展创新活动。灌输式教学的重大缺陷是未能充分培养和释放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导致其偏重于继承,不仅创新不足,而且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有限,对知识的求真、更新能力不强。在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可先从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氛围及方法入手,教师多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结合教学内容引申、推广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从思想上认同研究性学习,能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成才和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开拓进取,做研究性学习的典范。一个不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教师,自然不可能在研究性学习方面作出重要成绩;一个自身研究能力不高、研究欲望不强的教师,也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是学生的导师,教师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爱迪生的母亲就十分珍惜他的创造性,积极鼓励他进行创造发明,并对他进行精心指导。爱迪生的成才与他的母亲为他提供的有力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需要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其次要求教师开展一些研究性工作。教师只有亲自参与探究、研讨工作,才能进一步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才能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从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位看,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掌握和运用研究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即指导学生怎样去学习,怎样去研究,怎样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教师的方法论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关系重大。爱迪生曾经有一段时间漫无目的地广泛阅读,把图书馆的书一排挨着一排地读,希望能通过读书指导自己的研究。后来,有人告诉他,不能这样做,应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读书,有选择、抓重点地读,这一读书方法,影响了他的一生。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不光是指导学生选题,关键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如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包括对研究结果的处理方法、研究成果的表述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研讨交流活动的组织方法等,此外还应注意研究方案的制订,充分考虑所需财力、物力及其他条件具备的可能性,方案要切实可行,还要保证课题研究或项目活动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到位,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使学生通过研究过程确实达到丰富体验、完备知识、提高能力和增长才干等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教学将从“以灌输为中心的教学”转型为“以对话为中心的教学”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形成一种交互作用的能力观。学习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且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因此,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就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正确态度和较强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标签:;  ;  

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