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中的财务学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财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基本理论认识
企业发展与企业成长是不同现象、不同性质的概念。企业成长是企业内部系统功能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表现为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内涵较窄,是一个偏重于量变且有一定极限的概念。企业发展则是企业内部系统功能成熟之后质量不断改进、结构由原始简单变为先进复杂,并且继续产生出新竞争优势的过程。其内涵比较宽广,是一个全面的具有质和量共同变化且没有极限的概念。企业成长是客观的,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个企业某一发展时期的起步阶段可被视为企业成长;没有企业的成长就不能有企业的发展。但是,有了企业的成长并不一定有企业的发展,因为发展是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发生量和质的全面变化。
提到企业成长和企业发展,人们便会联想到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把企业同自然界的人或其他动物一样视为一个生物体,该“生物体”存在着诞生、成长、成熟、衰退和消亡的规律。笔者经过对中外企业历史的研究,特别是对近30年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的考察,得出的认识是:企业具有生物的某些特征,企业存在着消亡现象,但企业的消亡没有必然性。因为,企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产物,企业是一个人工系统和人造物而不是生物体。人造物与生物体有着截然不同的本质。生物体的行为服从自然法则,没有人为的意志和目的性。人工系统和人造物具有很强的被人操作和控制的机械性、权变性,具有对环境的选择性、适应性。企业是人有目的地创立的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其规模、组织、结构、功能和作用等都是人的一种设计。以生物规律为基础的企业生命周期很容易将一个正常良好的企业引入误区。我们认为,只要人类和社会存在,企业就存在;企业不存在必然消亡的问题。
企业发展的主题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在20世纪,企业发展的主题是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生产社会需求的大量物质产品,因而,企业管理定位于“成本”、“产品”、“质量”和“市场”等方面,这一时期的财务学、管理学理论都能印证这一主题。然而,21世纪初,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和多样性,社会经济明显表现出向着“知识”、“创新”、“健康”、“共存”、“安全”等方面发展,相应的,企业发展的主题也转变为“优势”、“竞争”、“开发”、“资本”、“价值”、“服务”等。那么,在公司财务上,如何使所有企业都能掌握企业发展的普遍财务规则,则是财务学发展的一个新挑战。我国著名财务学家郭复初教授长期潜心研究财务基础理论,提出了把以往满足发达国家市场经济需要的主流财务理论归结为传统财务学、把适应企业未来发展和满足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需要的财务学称之为发展财务学的新构想。本文以郭先生的发展财务学理论为指导,对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一些发展问题进行财务学分析。
二、公司发展财务学亟待解决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满足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财务问题
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实践和研究显示,企业核心能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表现为企业的整体行动能力,其效果是企业具有创造独特客户价值的能力。其特征是:(1)核心能力是“学识、协调和有机结合”的集合。因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结合各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潘汉尔德、哈默,1990)。即核心能力不是某种可分散的技术和性能。(2)核心能力是企业从过去的成长历程积累中产生的,不是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因为,它不是简单地拥有资源和利用资源,而且还与组织结构密切相关,这就产生一个如何将资源转化为能力的组织资本问题。企业将组织结构与核心能力联系在一起,使之协调和有机结合,需要投入一定量的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作为筹集、投放和管理资本的财务部门,其职能就有所增加。财务上的组织资本是财务部门代表企业协调和组织生产营销活动而投入的价值。社会资本则是企业获得良好社会环境的财务投入,如企业文化投资。显然,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产生效率是有一个过程的。(3)由于核心能力的关键是“协调”和“有机结合”,因而其存在的基本形态是结构性的、隐性的,而非要素性的、显性的。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生产要素的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财务上的资本数量、形式和分类随之发生变化,原来的人力资本、财务资本和物质资本,又扩展到技术资本、信息资本、知识资本等要素资本形态。可是,核心能力是企业全部要素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某一方面的作用或技术,因而,核心能力是企业要素资本相互依存和补充,并在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下而共同创造价值的一个系统。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财务问题,就是财务部门如何设计要素资本结构、适量运筹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达到企业生产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满足企业流程再造需要的财务问题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最初非常强调“从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全面彻底”地抛弃现有的、“没有用的”的工作流程,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求在时速、质量、成本和服务(TQCS)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改善。这种思想很快得到GE、IBM、Intel、3M等知名大企业的响应,纷纷“针对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积极推进组织改革并取得理想效果。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再造理论在实践中频频遇到挫折和失败,业务流程再造不再是灵丹妙药。在失败面前,学者们开始认识到,业务流程再造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组织理论和劳动分工,虽然其思想是创新的,但其方法并非完全创新。它实际是实施者把组织行为和设计、信息系统、作业研究、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中的各种变革理论进行重新组合。现实中,我国把业务流程再造当作物流的更新和重新设计,同时考虑了信息流的要求,但却忽视了资金流的存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三个不同系统,各自承担不同任务。业务流程的客观技术性和连续性,使得业务流程个别环节存在不增值作业,这就会加长企业交货周期和资本循环周期,从而抵消一定的经营效率。业务流程再造可以实现“公司所有工作必须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原则,但却不能实现公司“成本最低”、“创造价值量最大”的根本目标。所以,财务部门要研究“价值流程再造”,以解决业务流程再造不能解决的问题。
价值流程是公司财务系统中的价值流量运行过程,也是公司再造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业务流程则是价值流程的物质承担者。二者之间是表与里、形与体的关系,其原理都强调“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来的职能导向”。它们的区别主要是:(1)作用和目标不同。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影响下,企业的作业流程被分割为各种简单的任务,并根据任务组成各个职能部门,经理们把精力集中于本部门个别任务效率的提高而忽视企业整体目标。业务流程再造摒弃了职能导向管理思想,确立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要”的流程为核心的组织形式。价值流程再造则源于去掉不能增值的作业成本,公司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日益完善,价值流程再造注重业务流程各环节价值流量的增大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是价值流程再造的目标。(2)要素不同。业务流程再造由目标、技术和人等三要素构成。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人的协作意愿要通过信息沟通来连接才能成为动态过程,其核心任务就是将技术和人这两个关键因素有效结合,推进组织的技术性和社会性发生适应企业整体绩效改进和长远发展的改变。价值流程再造的要素则不仅仅包括目标、技术和人的问题,还包括资源、组织结构、要素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等方面,由信息传递技术决定的传递渠道、体系、覆盖面和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的结构;企业将社会物质生产要素转变成公司要素资本,满足企业业务流程的资金需求之后,才能实现要素资本之间的有机结合和价值创造。而且,企业要通过价值流程再造,提高财务效率,降低资本成本,优化资本结构,加大现金流量的规模和流速,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那种只有目标、技术和人,没有要素资本和价值的流程,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流程。
(三)满足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的财务问题
虽然企业可以成为学习型组织,但知识是由人来掌握后才发挥作用的。获取、使用知识是有成本的。那种不计算成本、不考虑公司规模和需求、不管知识类别和新旧,搞运动式知识培训,乱聘专家讲座,只会把企业拉进陷阱里。掌握某知识的人数决定该知识的可使用规模。社会对某项知识的需求规模大于其可使用规模时则该项知识稀缺,反之则相反。知识的生产和供应有一个过程,有些知识尚未系统化,有些知识甚至不可靠,这就需要人们先检验、识别知识,然后再学习和掌握。但是,识别、检验和获取知识需要花费时间和资金。只有在时间允许且知识带来效益大于检验成本和学习成本时,对知识的可靠性检验、获取和运用才具有财务意义。
由于受记忆力和理解力的限制,一个人即使花费毕生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把人类的知识全部学到手。因此,人类社会不得不在获取知识、转让和流通知识时实行分工。又因为,知识与知识之间总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人们不能撇开初级基础知识直接获取高级专业知识。通常,学习只能按照知识的逻辑联系循序渐进展开,获取知识的分工也只能沿着广度方向进行,并且是有限度地不完全社会分工。完全以知识为工作内容的学校的设置和运行,基本是遵循知识获取、传播、应用和创造的逻辑分工规律的。企业的研发部门分为课题组、研究室、研究所和研究院,也是规律作用的结果。所以,先进知识要比初级知识深奥、复杂得多,获取先进知识的成本要比获取初级基础知识成本大得多。知识成本的高低,不仅受知识逻辑分工的影响,而且还受学习组织的工作效率、质量、内部成员天赋和知识积累程度的影响。人们获取先进知识的成本会因个人聪明、悟性能力不同和学历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高深学问总是被少数企业所掌握,大多数企业成员学习高深先进知识会因为学习成本大而放弃或调整学习对象——只能重新做出别的选择。通常,大多数人一生中获取和应用的知识多为普通基础知识。然而,企业获取和应用先进知识比应用普通知识更能提高效率和赚取高额利润,也能降低人力成本、实物成本和资本成本。只要企业条件和能力许可,都愿意雇用掌握先进知识的人,先进知识的稀缺性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所以,学习型组织获取和应用知识,应首先计算不同逻辑分工下的个别知识成本,然后计算各种个别知识的加权平均成本,最后比较分析学习收益与学习成本,做出学习组织规模、结构和发展的财务选择。
(四)满足企业发展客户关系的财务问题
客户关系管理被视为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关键。其基本含义是,赋予企业更广泛、更完善的客户交流空间,使企业在客户服务、销售、市场竞争和服务支持等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关系网络,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其焦点是销售和服务自动化,实际是不断改造和完善企业的商业流程;其目标是缩短销售周期,减少销售成本,扩展市场渠道,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实度。因此,财务上要解决的问题是:(1)在广泛、周密地预测和分析基础上,按双赢原则,设计适当的有区别的多样性商品价格。提供价格方案是财务部门的职责。(2)运用价值流程再造理论改造企业商业流程,将商业流程改造为价值链运行系统,免除一切为企业自身工作的所有销售环节。(3)加大为客户工作和服务的资本投入,建立企业销售电子网络系统,同时强化销售自动化的成本和收益计量分析。财务部门要把客户管理、联系人管理、时间管理、潜在客户开发、电话营销、售后服务、呼叫中心等方面的资本投入和成本考核作为公司财务的核心工作之一。(4)公司财务将由生产型财务、作业(活动)型财务向市场型财务和客户型财务转移,实现商业流程与价值流程的合一、物流与资金流的合一,真正使目前的结账收钱型财务变为设计、开发和管理客户的价值创造型财务。
三、启示
实践早已显示,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部分,越来越被视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当实业界人士努力使自己加快进入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过程时,便拼命地跟踪和猎取新的管理思想及手段。此时,公司财务部门必须立刻介入,用科学的财务理论和规则指导企业发展或飞跃,这是财务人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