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初探_文学论文

古诗文诵读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诗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使中学生能较快走出古诗文学习的困境,提高背诵的效率,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三点体会:

一、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文,熟读成诵。

古诗文的朗读可分为正确朗读、理解朗读和表情朗读三个层次。正确朗读主要解决读准字音、分清句读和读出语气。读古诗文以普通话为准,无特殊要求的,就按现代汉语的语音诵读。但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的读音:1.通假异读。古音通假,在古诗文中是常见的。凡是通假字,借作什么字,就读什么音。如“说”同“悦”,即读作“yuè”。2.古音异读。古文中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姓氏、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因为专有而保留了古音,一般应该依照传统的音读。如“可汗大点兵”中的“可汗”应读为“kè hán”,而不读成“kě hàn”。3.破音异读。这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如“王”用作动词,则读作“wàng”。

其次是分清句读。分清句读就是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千万不可读破句。应注意:1.较长句子中的句中读音停顿,要注意与语意和语言结构一致,不可凭主观臆断。如“其一/犬坐于前”,不能误读为“其一犬/坐于前”。2.有一些虚词(如“夫”“盖”“若夫”“至若”等)放在句子开头,是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的。我们在通读时必须单独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最后是读出语气。朗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的语气,读出感情和气势。1.注意虚词所表达的语气。如“也”字,在文言文里作助词,表陈述、判断的语气;“哉”字则一般有惊叹之意;其他表语气的虚词还有“矣、乎、焉、耳”等,朗诵时需细心体会。2.注意句式的不同,文言文句式主要有判断式、被动式等,如“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要读出发问的语气;“莲,花之君子者也。”则要读出判断语气。

理解朗读和表情朗读是流利朗读的基础。理解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体验感受。表情朗读才能使自己在朗读中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艺术方面的熏陶。有感情地边朗读、边体味、边记忆,就能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结构脉络、思想感情、语言特色,就会进一步打牢理解记忆的基础,又受高层次快慢、抑扬顿挫的朗读语气影响,使记忆得到强化。

二、要以理解为基础,运用联想和想像促进记忆。

要想背得轻松,记得牢固,就要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运用联想促进记忆。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么一段景物描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本段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写山间的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写山间的早晨之景,“云归而岩穴暝”写山间的傍晚之景。第二层写山间四时之景色:“野芳发而幽香”写春景,“佳木秀而繁阴”写夏景,“风霜高洁”写秋景,“水落而石出者”写冬景。第三层写出四季之景的不同,乐趣也无穷无尽。学生背诵时能结合以上分析,通过想像、联想就能在短时间内较快地背熟文章。对于意境深远、辞藻优美的诗词曲赋,应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使枯燥的文字变成鲜明的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使他们深入作品,与作者同悲伤同欣喜。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又增强了他们的文学感受能力。如《归去来兮辞》第二段的第一句:“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借助具体的形象,遥遥的舟儿,飘飘的风儿,匆匆的行人,熹微的晨光,抒发了轻松而又渴望抵家的心情。这时景和情水乳交融,具有优美的意境。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可引导学生把它想像成一幅动态的优美的画:摇荡着的船儿载我轻快前行,飘动着的风儿吹牵着我的衣襟,匆匆的行人被我问起前行的路,微微发亮的晨光缘何依然如旧!在这样的想像过程中,学生便进入了诗画的境界,与作者轻松而渴望归家的情怀共鸣。这样在想像中背诵,既有效地提高了背诵效果,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如在《天净沙·秋思》里,马致远以极简约的语言,把众多的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荒凉、破败、萧瑟的秋天黄昏图。在背诵这首元曲时引导学生把它想像成一幅图:干枯的藤条缠绕着光秃秃的老树,夕阳照着几只乌鸦呆在树枝上,小桥下的溪水缓缓地在几户人家门前流过……学生很快进入了特定的诗情画意之中。这样在想像活动中进行背诵,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效率高。此外,还可以通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作品的艺术特色,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加快背诵文章的速度。

三、要选择最佳时机,采用合理的方法。

背诵也要选择最佳的记忆时机。每个人的生物钟不同,对最佳时机的选择与感受也不尽相同,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最适合学习和背诵的时间应在清晨六、七点钟的时候。何以这么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主观上,早上六、七点钟,人们正是经过了一夜熟睡醒来的时候,头脑特别清醒,这时候背诵就像在白纸上画画,能记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背得轻松,容易记清。客观上周围的环境比较清静,户外的空气极新鲜,呼吸着这样的空气,人就会心旷神怡,这时人的大脑对外界的刺激能较快地作出反应。这些条件有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背诵还需采用合理的方法。在这里向大家简介几种简单而易行的背诵方法。

1.对比背诵法。有些文言文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这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背诵,能收到良好效果。如《过秦论》一文的最后一段,作者就用了对比手法,把陈涉和九国之师分别从社会地位、武器装备、发难兵员和才能谋略方面进行对比。因此,我引导学生边对比边背诵:①双方的社会地位迥异:“陈涉之位,非尊于齐、秦、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②双方的武器装备悬殊:“锄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③双方发难时兵员差距大:“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④双方才能谋略区别大:“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很显然,用对比法,容易背,且认识深刻,记忆牢固。又如《劝学》最后一段,也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论述了学习方法和态度。作者依次论证了学习逐渐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由此,也可引导学生边对比边背诵:1.正反对比学习要逐步积累的语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正反对比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的语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正反对比论证学习要专心致志的语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样,可以快速有效背好这一段。

2.连环背诵法。即分背与合背相结合。分背,就是按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段一段分别背诵。合背,就是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连贯起来背诵。一篇文章分别背熟一、二、三段以后,就把三段连起来背一次,以此类推,全篇文章背完以后,从头到尾连贯起来背诵。如《论语十则》是语录体散文,前后不相连贯。我们在背诵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一则一则分开背,把每一则背熟之后,全文连起来背几遍加以巩固。议论文则按照议论的几个方面分层背诵。《劝学》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议论文,全文分三个层次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态度,先引导学生熟读每一个层次,弄明其主旨,理解其意义,接着指导学生背诵这一层次。三个分论点内容都理解并背诵后,最后全文连起来背诵,以理解促背诵,以背诵促理解。

3.图表背诵法。图表背诵法适于游记性散文,如《登泰山记》第二段主要写登山路线及山顶美景。根据作者由起点到山顶的路线画成路线图:京师——齐河、长青——泰山西北——长城之限——泰安——泰山南麓——中谷(环水)——中岭(天门)——西谷——山巅。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依图记忆,再进行背诵,学生很快就会背熟。

4.连贯背诵法。记忆力较强的同学,可以采用“连贯背诵法”。就是按照一篇文章的逻辑顺序、结构特点,直接把连续几段或全文连贯起来,边读边记忆。这种方法,减少反复的次数,速度快,效率高。

古诗文的背诵,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的还要在了解作者、写作特点、写作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例如《陌上桑》第一段,首先通过翻译读懂诗的内容,然后讲清作者是怎样写罗敷的美丽外貌的,正面描写的是哪几句,侧面描写的是哪几句。这样背诵起来,条理性、顺序性非常清晰,不致丢三落四、颠颠倒倒。再如《劝学》写学习态度有三个方面:积累、持恒、专一。文章哪几个句子写“积累”,怎样写“积累”;哪些语句写“持恒”,怎样写“持恒”;哪几句写“专一”,怎样体现“专一”?只有读懂文章的内容,明确了主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牢固地背诵记忆。

背诵古诗文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逐渐摸索规律,掌握方法,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能获得最佳的背诵效果。背诵要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坚持不懈。

标签:;  ;  

古诗文阅读初探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