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德育实效性的理性思考论文_肖秀菊

提高中学德育实效性的理性思考论文_肖秀菊

湖北省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院 445000

面对快速发展和充满挑战的新世纪,作为现代人不仅要有健康的心理,还要有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尚的道德和人格,才能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以学生道德心理为核心,优化德育体系,构建德育模式,切实提高中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树立时代观念,优化德育体系

学校德育要与各育共同发展,贯穿整个教育过程。我们不能就德育而德育,要有意识地将德育同其他各育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德育既能为其他各育服务,又能与其他各育一起共同发展。

学校德育必须回归社会生活,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德育必须从政治化、抽象化和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社会生活,既要关注和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享用新生活,更要关注和指导学生热爱学习和学会学习,还要关注和指导学生学会交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学校德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德育要从学生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发展需要出发,为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充分理解学生,挖掘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潜力,帮助学生解决道德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困惑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实现自我成长。

二、强化德育措施,构建德育模式

首先,注重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心理作为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支柱,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未成年人往往因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而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要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未成年人度过心理发展的各种危机,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其次,注重未成年人道德培养。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德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让学生形成积极心态,培养其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对未成年人开展耐挫教育,使学生学会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逐步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三,注重未成年人评价引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我评价是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初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判能力,应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有机结合,参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进行自我分析,找出自身的优点和有待规范的行为,然后召开“展示自我”主题班会展示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自我鼓励和自我批评。同时,还要召开“我眼中的同学”主题班会,让同学互相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不曾发现的闪光点。经过自我和他人的互动评价,能让学生发现“先进自我”,促进自我发展。

第四,注重未成年人行为体验。有了正确认识和自我评价后,还要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要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参与班级管理,这样既能表现学生的意愿和才干,唤起他们对学校、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又能在自我锻炼中有意识地按照自我制定的目标和规章要求执行,增强他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自信心。

最后,注重未成年人有效呵护。初中生处在儿童向成人过渡时期,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成人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又希望摆脱成人束缚,渴望独立自主地学习与生活;而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总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什么也不要去做,从而削弱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影响了个性发展。学校必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和转变教育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三、处理四种关系,提高德育实效

1.正确处理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的关系。对待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必须坚持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相统一的原则,我们既不能无批判地全盘继承,也不能只有批判的全盘否定。

2.正确处理发扬民族优良道德要求与吸取世界先进德育成果的关系。当代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统一。要发扬优良道德传统并将其融入新构建的现代道德体系,使现代道德教育体系植根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教育体系,使中国道德教育体系汇入世界大潮。

3.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主体性与规范教育养成的关系。道德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合理规范作为致力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学生日常行为等规范的养成教育,使这些规范成为主体内在的自律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建立更加合理的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为主体德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使主体真正获得对道德必然的把握即道德自由,使其得到真正的解放。

4.正确处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一方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把受教育者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体来看待,要关注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激发受教育者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受教育者勇于进行道德体验的表现以及为远大理想奋斗的毅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并在成功体验中不断前进。

综上所述,德育应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学校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论文作者:肖秀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  ;  ;  ;  ;  ;  ;  ;  

提高中学德育实效性的理性思考论文_肖秀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