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阶段的城市中,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城市轨道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我国面临的交通压力,优化现有交通结构,实现城市快速发展。在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出很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其未来的发展。鉴于此,立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层面,对其目前发展、建设情况以及规划、营运状况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利于其发展的改善建议和优化策略,从而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优化;研究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及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交通需求也随之提升。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应用,也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但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难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因此必须配套落实其他交通方式。
1存在的问题
1)安全风险管理行业定位。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目前基本上是建设单位委托专业风险管理单位进行的,这是因为当前的工程建设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均未能适应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去解决安全问题。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风险管理属于安全工作范畴,今后需要给予风险管理这个行业一个准确的定位。2)规范中存在的问题。①规范概念性较强,而实际执行中参考性不足。例如在风险等级确定方面,风险等级标准借鉴了国外的《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指南》(2004)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7年颁布的《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将损失等级和概率等级分为5级;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2月编制的《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将此2项分为4级,两者存在差别。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对I、Ⅱ级风险的应对部门要求为“政府主管部门、工程建设各方”,而根据以往地铁工程情况,I、Ⅱ级风险总数在几十个至百余个,政府主管部门不可能全面参与应对百余个风险管理,尤其是针对Ⅱ级风险政府主管部门更是无暇顾及。3)实际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安全风险管理手段相对较为单一,安全风险管理单位的管理职责及人员数量需进一步优化;②当前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实际做法,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基本仍相对独立运行,并没有重合起来。4)建立风险、隐患双重机制要求。国办发〔2017〕3号等文件均提出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自国办发出台文件要求后,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分分下发、转发此项要求,但未有实际的落实措施,而且部分省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按上级下发的文件要求,使用按厂矿经营性单位惯用的安全生产管理类评估办法,与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存在一定偏离。
2非传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模式的含义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管理模式与国铁、公路、市政、房建的设计项目不一样,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大致说来有以下几个特点:(1)项目前期与实施阶段管理责权分明。项目的前期如立项、预可、工可等阶段均是由城市的规划、发改等部门手握掌控权和审批权,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对于项目前期需要做的事、怎么做、达到什么效果都有明确的要求。项目从初步设计阶段开始,就进入了实质的实施阶段,项目审批的权利从发改委移交到了建设主管部门,一般多为住建局(有些地方为规建局),该部门会掌控从建设程序审批至项目监管的各阶段,包含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2)有实体的公司来具体管理项目的规划、建设、验收、运营。修建地铁、轻轨制式轨道交通的多个国内城市都先后成立了地铁公司,为项目的唯一业主,隶属于市国资委,受市规划局、建委(住建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约束,专门负责项目的前期规划、工程建设、检测验收、后期运营等事宜。(3)传统建设模式下的项目投资多为政府投资,地铁公司负责后期运营,且多以社会公共交通安全功能为主,因为社会对于安全关注度远高于建设速度和投资规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提高四线城市非传统轨道交通建设的管理模式效率的建议
3.1因地制宜,调整发展重点和方向,促进多制式发展
过去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城市中心人口密集区,重点以地铁形式为主。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从超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逐步扩大到周边城镇、大中型城市,开始加大在三、四线城市的建设力度,而且不再是单一的地铁,实现了轻轨、有轨电车等多元化协调发展。对于北上广等特大、超大型城市来说,经济体量大。人口规模大且土地资源紧张,而且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基本成网,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在骨干网及周边进行加密,应以大运量的地铁为主,可辅以其他制式。而对于大中型城市来说,重点是解决城轨的有无问题,应以城市财力和建设运营管理能力为条件,重点考虑城市实际发展需求以及一些建设的基本要求,如短期和长期客运量、线网规模、客运强度等,结合多个指标来进行评断,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某个指标来判断,做出更合理的规划,为轨道交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全周期管理
所谓全周期管理,即是管理过程覆盖了整个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方方面面与时间线。它包括了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竣工验收等与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有关的因素。全周期管理在整个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的存在是具备相当意义的,任何一个工程施工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整个轨道交通工程的进行与工程完工后的质量问题,从而导致轨道交通工程在投入运营后的社会影响力与经济回报效益的降低。因此对于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不能够只是偶然间的定义,他必须是能够贯彻深入整个工程建设周期的。
3.3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应着重建立多重防御、环环相扣、相互约束、相互制约、闭环管理的管控体系,建立完善的隐患消除机制,力争把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风险管理工作是安全质量管理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在安全质量部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3.4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交通的衔接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交通衔接的优化要点具体如下:①对于已经建成且投入使用的铁路站点,需要在其中设置完整的、醒目的换乘信息、诱导标志等,迅速、准确的向人们传递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信息,推动换乘效率的大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要显示出换乘的重点信息,提升人们获取相关信息的效率。另外,对于客流量较大的换乘站点,要适时展开人工组织引导的方式,最大程度的保证换乘效率。②对于正在落实扩建施工的铁路站点,应当确保铁路车站站厅、出入口与城市轨道交通有效衔接,将两者的距离稳定在最佳大小。另外,也要注意铁路车站与出租车、公交车的衔接。③对于正在规划建设的铁路车站,要重点在其中纳入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的规划,实现两者的同步设计与同步建设。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是一项多样化的复杂工程,因此在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其本身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方式,以更好地实现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的全方位化管理,进而提升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晓军,刘雨芃.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模式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12(6):1431-1438.
[2]胡学祥,刘干斌,陶海冰.基于ArcGIS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12(6):1439-1444.
[3]吴英,刘思宁.地方政府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2):22-24.
论文作者:陈义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轨道交通论文; 城市论文; 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地铁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