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中方言的运用及其发展前景论文_樊海怡

中国电影中方言的运用及其发展前景论文_樊海怡

文山学院 云南 文山 663000

摘 要:本文将从语言变体这一语言词条出发进行分析。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方言在中国电影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并且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它愉悦观众的同时也丰富了活跃大众交际的语料。但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电影,为达到与观众进行有效交流,它又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其发展前景面临挑战。

关键词:语言变体 方言 交际

一、语言变体

语言变体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语在发音、语法或词汇等层次上发生的内部差异。祝婉君(1992)认为,变体广义上指语言、方言和语域,甚至是语音、语法和词汇。语言在执行其社会功能时,表现为不同的变体。其中,根据使用者来划分的叫方言,取决于使用者。方言包括区域方言、时间方言和社会方言。区域方言是指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使用的语言,例如南北方言等;时间方言是指人们生活在某一时代所使用的方言,例如古现代汉语等;社会方言是指标明人的社会地位的方言,例如男女性使用的方言等。而与谈话主题、听众、体裁、场合、目的或通讯媒介有关系的语言变化称之为语域。语域是根据语言使用来划分的,是与交流场合相联系的一个语体,能够使人们的言谈适应交流时语言环境的需要。所以,语域是受制于情景的语言变体,取决于语言交流的对象、地点、方式、原因及其内容。

二、国语和方言

在我国,普通话通用于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重要领域,以满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现代化需求。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普通话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可见,普通话“国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方言是在特定区域、特定环境中形成的语言变体,是在特定地域内的交际工具,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造就了众多地区的方言语言并存、并用的事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交往和交流日渐频繁,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的相互影响日渐明显。一方面,普通话在众多方言地区的传播和影响逐渐加强,方言地区越来越多的居民学会和使用普通话;另一方面,方言是普通话的重要养分,普通话的语音规则是以北方方言语音为标准,同时普通话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吸收南方方言的有效成分,以增强表现力。

三、语言和社会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语言对社会存在依赖性。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交际工具,为满足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思维的进步促使语言日益丰富、日益精炼。一方面,社会结构影响或决定语言结构和语言行为,不同的社会群体使用的语言不相同;另一方面,语言结构和语言行为也会影响或决定社会结构。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变化会受到社会的制约,人们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要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

1.为了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语言语音、语法和基本词汇是相对稳定而一般词汇经常变化。

2.为了保证社会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体系的特点是保持平衡的。

3.语言通常是向日益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的,所以必须联系社会来看语言的发展变化。

四、方言电影的复兴

方言是灿烂多姿的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载体之一,承载和记录着特定地域的历史和居民的情感。方言是联络乡情的重要纽带,具有国语普通话不能表达和替代的意义。方言和方言之间、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层面,更多的则是地域文化的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电影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导致电影“方言化”成为了可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进程加速导致社会生活剧烈变动。各种新思潮、新观念不断对传统价值观念产生冲击,多元开放的文化语境为方言进入电影获得了可能的话语空间。张艺谋全方言拍摄的农村题材电影《秋菊打官司》首登国际重大电影节并在国内外赢得广泛的关注与赞誉。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规定“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可以使用方言,在政策层面上保障了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合法使用。所以,方言电影的数量逐渐增多,渐成规模。

2.纪实电影观念的引入有力推动了方言电影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纪实电影观念的引入,影坛对纪实电影的表现手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写实的环境处理、长镜头手法、时间和空间完整性的追求,给电影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为方言电影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电影创作者关注视角与方言的属性的契合导致了电影的地域文化转向。在许多远离大都市的乡村和小城镇,本土乡民之间的交流大多使用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地方方言更具有本土特色,更能够成为识别地域文化的文化符号,构成一个来自声音的标记、一种地域文化的身份指标。方言的这种属性与电影创作者的关注视角刚好契合,导致电影呈现出地域文化转向的趋势。

4.大众娱乐文化的兴起对电影中方言的运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入90年代后,方言电视小品得到普及,方言具有自己特殊的发音方式使其具有一种独特性与陌生感。电影中加入方言可以利用方言的独特语调和韵律制造出独特的娱乐效果,具有了独特的娱乐价值。

五、方言电影的发展前景

1.方言张扬了角色性格,塑造个性化人物。方言不但可以透露出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思维方式等,还可以揭示社会的多元价值。显然,与普通话相比,方言化的人物,个性鲜明而具体,可赋予形象巨大的感染力,富有生活气息,从而准确地捕捉和刻画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差异和矛盾。

2.方言反映了地域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浓的影视作品往往是受欢迎的作品,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影视剧最能反映地域特色的外在特征,是以地域文化为背景的影视创作的必备元素。

3.方言是渲染电影幽默气氛的有效途径。喜剧电影是观众最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所以在中国方言电影中或多或少都有喜剧色彩,而方言往往成为影片营造喜剧效果的主要途径。但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从现实的交流和需要出发,普通话仍是银幕对白的主角,方言只是有益的补充和调剂。

方言电影想要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电影,能够与观众进行有效交流,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一,新媒体时代方言电影的运营模式放大了语言形式的消费而忽视了电影价值的取向和文化内涵的挖掘。随着影片的热映,音乐彩铃、图像、网游等逐渐产业链化。一方面,网络恶搞电影台词和情节或邀请影评人撰写网络影评等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趣味,提升了影片的影响力,同时带来了丰厚的市场利润,但多停留在感官刺激上,缺乏具有深度的人文思考;另一方面,“方言”、“地域”等信息点在电影营销宣传中常被提炼出来,成为“话题”重新表述,从而实现商业价值,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扩大了潜存的地域歧视。其二,有时演员用自己并不熟悉的方言进行创作影响了其表演创作的真实性和戏剧性。运用方言进行表演创作的演员很大程度上所依托的是自己熟悉的“母语”方言,所以,演员进行二次创作如果没有达到熟练、流利,是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真实、真挚、热情”,那么方言的运用是不成功的。

可见,电影本身包含着艺术、商业、社会等多重因素,而真正不能忽视的是广大电影观众的存在。中国方言电影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同时,还应正视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关键的是在发挥愉悦观众和丰富活跃大众交际语料的同时,建立起与观众沟通的有效渠道。只有方言运用于影片的风格、人物性格设计和观众的共鸣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方言电影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哲 浅谈方言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J].电影评价,2004年,14期。

[2]祝婉君 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152。

论文作者:樊海怡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中国电影中方言的运用及其发展前景论文_樊海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