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视频:民众媒介狂欢的释放出口
王春枝 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被网络渗透,信息的传播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便捷和活跃,也同时孕育出新的媒介文化,新文化与新媒介一起成长,共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移动视频的出现,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图景在移动网络瞬间传播,日常生活的媒介化使媒介仪式无时无处不在,移动视频以高频次的仪式化体验方式介入生活,成为人们的文化日常。移动视频的蓬勃发展,给广大受众带来了媒介使用的便利,使人人能够用视听手段即时表达自我,移动视频以其视听一体的伴随性为民众媒介狂欢的恣意释放提供了出口。
一、全民参与的媒介娱乐
媒介延伸了人类的感官,为人类开启了感知世界的全新大门,纸质媒体使信息固化更便于传播,声音媒体使得人类能够声震千里之外——实现人类跨越时空的信息传播,视听媒体则平衡了视听感官,传递了更为丰富更为立体的媒介信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普通受众走向媒介的前台,从被动的受者摇身变为主动的传者。而移动视频则综合了之前的媒介形式,实现了人们随处行走中随时的视听传播,为用户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媒介狂欢。
网络时代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得随时抓取更具层次感、纵深感的视频成为可能,视觉刺激使人们应接不暇,图像和视频占据了统治地位,文化舞台为一片灿烂色彩所占据。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1)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图像思考视觉型的年轻族群,他们善于运用图像的表达方式,以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方式感知和把握世界。印刷时代视觉形象消极被动的从属地位一去不返,新的媒介条件下,文化的视听化势不可挡,视听形象愈发醒目地彰显了发自其本体的支配力量,对人类生活的各个场景展开了全方位的渗透。媒介技术加持下的移动智能终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媒介利器,移动视频迅速占据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对心理与感官的双重刺激,全民狂欢的愉悦场景渐次形成。一方面,移动视频的接受进入生活的常态,另一方面,移动视频的制作与分享掀起了新的娱乐风潮。拍摄视频不再是职业人员的专利,“全民拍客”兴起,随手拍摄随时记录成为普遍的媒介需求,之前从未体验的视听快感渐渐被移动视频用户认同,生活中的娱乐情绪经由移动视频传播扩散,并在这种新的娱乐形式中转化为自然的需要。
从移动视频应用的功能来看,其对现实的再现和表征能力超过了人的视觉感官,提供了一种更加“唯美化”的现实,其炫酷的视觉效果和创意的拍摄手法所带来的愉悦与成就给予用户娱乐的快感。如各种MV特效、滤镜遮罩等视频美化处理内置技术,放大、重放、慢镜头、蒙太奇等一键剪辑效果,照片电影、萌宠、挂饰等附加元素,根据视频切换随即自动添加渲染等音乐手段,使用户拍摄制作视频更加便捷、成片迅速且更具可视性和观赏性。
2.3.2 药剂防治该病除选用上述技术原则外,在发病初期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0.3%拌种或800倍液~1000倍液喷雾,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用64%杀毒矾可湿粉剂800倍液,或用大豆病克800倍液喷雾,或用20%根康宝用种子量0.3%拌种或1000倍液喷雾,或用50%速克灵可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关键是提高科研质量,而不是区分经费来源渠道。现行的间接费实施范围,人为地将不同经费来源的科研项目进行了割裂,即使专业的财务人员尚且容易混淆,科研人员了解和把握的能力更加有限。
当代社会的媒介奇观出现了明显的泛化,已经没有了明确的空间区分,而是在不同的时空灵活游走,随时随地都可能形成奇观场景。与此相呼应,奇观的基本元素也走下圣坛,从供人瞻仰膜拜的神圣变为人人喜闻乐见的热闹与好玩。移动视频能够以影像提供随时随地的媒介娱乐,之前为明星所独霸的媒介奇观,在移动视频便利的聚集效应下,成为人人能够实现的媒介日常。
霜降前,将成熟的鲜辣椒(青红椒均可)采摘下来,选择未受霜冻、无虫、无病、无伤害的好青辣椒(不能太嫩),晾干表面水分,根据数量确定贮藏工具(筐,篓,铁桶均可),装具底面先铺一层70毫米厚的干草木灰(去粗的)然后在灰上摆一层辣椒,辣椒之间要有空隙,其四周用灰隔开,辣椒上边覆灰厚70毫米,依次类推,最后上面再覆盖70毫米厚的干草木灰,置于室内阴凉处贮存,勿翻动,吃时用一层扒一层,可贮至立春前后。
着力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 为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胡四一(22.3)
二、碎片化的日常仪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空闲时间也越来越碎片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填补了这些碎片时间,移动视频进一步延展了媒介狂欢,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视频信息的收集、制作和传播中,用户观看分享、生成上传视频的过程大大简化。即发即视、即采即放的即时性使得用户能够快速共享视频,在充满着狂欢的氛围中体味媒介娱乐难以抗拒的魅力。移动视频具有显著的大众参与性和随意性,这使得用户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入媒介生活,同时,移动视频的易分享性,让用户可以随手拍随时分享,即时媒介社交成为社交的常态。
由自动驾驶、共享交通、互联和电气化推动的数字化转型在极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这一趋势正促使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从根本上改变汽车技术和创新方式。为了提高现今车辆系统和组件的交互程度,必须实现机械、软件和电子系统开发集成。 一直以来,Siemens PLM Software 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都在为汽车开发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复杂的汽车产品需要系统驱动型开发方式,以将系统工程与集成化的产品定义相结合,并将产品开发与制造统一起来。由 Siemens PLM Software 提供的数字化企业行业解决方案可提供功能强大的网络、高等建模、仿真工具和直观的用户体验。
这种全民性的媒介娱乐狂欢活动不仅体现在参与者之广,更体现在媒介使用时间之长,移动视频的便利性即时填补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使得人们浸润在伴随式的媒介氛围中得到快感和愉悦,并由每一受众为中心,向周围广泛传播,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移动视频以内容广泛、形态多样的特点及广泛的参与性、随意性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碎片化时间新的娱乐消遣方式。
移动视频即时传播影像的特性使媒介话题变得更加鲜活可感,在话题的渲染下,迅速引发围观,日常生活的点滴均可成为媒介狂欢的契机。同时,话题围观也使得日常生活超越了原有的文化内涵,那些成为物的表征的东西,逐渐聚集于代表社会文化物质力量的视觉图像,为大众的日常生活体验提供切入点,引发全民参与体验传播,形成无处不在的媒介奇观。
从民间节日的媒介仪式化到民间生活的碎片化仪式,人们的媒介参与从有限节日的被动媒介化到日常生活的主动仪式化,媒介使用空前频繁和密集,线上和线下已然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体,人们的生活充分媒介化,仪式无时无处不在,移动视频的媒介文化功能发挥着普泛的意义。
三、即时传播的媒介奇观
“奇观”一词源自拉丁文,又称“景观”,这一概念由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在其专著《景观社会》中最早提出,指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作秀”(3),德波发现:“在那些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中,生活的一切均呈现为景象的无穷积累,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转向了表征。”(4)美国媒介文化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关注传媒文化在当代所产生的社会现象,指出当代社会所产生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是一种媒介奇观,这种奇观不仅显示了人们对欲望的释放与聚集,而且指涉消费文化对媒介的空前影响。移动视频的出现,使得日常生活成为媒介消费的主要内容,呈现在媒介之前的生活是记录也是表演。同时,移动视频具有强大的即时传播功能与易分享性,让用户可以随手拍摄随时分享,即时媒介社交成为社交的常态。用户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亲友视频或订阅视频,并迅速扩散,形成即时传播的媒介奇观,创造出惊人的传播效果。
从媒介发展的历程来看,传递信息完整但受众参与程度较低的热媒介逐渐式微,向提供直接信息较少、留有充足空白以引发受众参与的冷媒介发展,之前被动等待信息传播的受众,开始在传受互动中实现表达的自由,受众参与程度成为传媒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征,移动视频所形成的互动式大众狂欢正顺应了传媒文化的发展趋向。作为一种视听并行即时传播的媒介形式,移动视频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展现自己,通过短视频的观看、评论、制作及发布表达自我,甚至形成自己的粉丝圈层。这种话语权的转换与满足使视频用户在信息传播中积极介入深层的媒介参与,共同创造了狂欢化的媒体现象。
当然,现代媒介的视觉狂欢趋向对社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加剧了审美的物化,视觉形象正从无功利的审美向功利性的视觉诉求转变。当前媒介文化出现了某种矫枉过正的倾向,从对受众的忽视一变为对受众的臣服,从对娱乐的拒斥一变为对娱乐的追捧,媒介文化为娱乐风潮所裹挟,一步步地诱导着人们沉溺其中而难以自拔。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视频能够随时随地而动,这种全民参与的媒介娱乐需要在有序的引导下规范进行,唯有如此,娱乐才能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放松和消遣,而不是成为所有生活内容的替代性满足。
“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将每一个人裹挟其中,于是,媒介文化变成我们当代日常生活的仪式和景观。”(2)媒介本身有一种天然的仪式感,这一仪式感之前体现为民间节日的媒介化和重大事件的仪式化,而移动视频对日常生活的深度介入,使得这一媒介仪式泛化为伴随性的日常状态。移动视频的实时影像记录及分享,对日常生活和行为模式进行着媒介模写,受众的生活被媒介表现为碎片化的日常仪式。
注释 :
(1) 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5.
(2) 蒋建国.符号景观、传媒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向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4).
(3)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22.
(4) 陈龙.传媒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60.
基金项目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移动视频媒体的发展对纺织服装高等院校影视制作类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号:2017BKJGLX048)。
作者简介 :王春枝(1974-),女,河南周口人,南京大学文学硕士,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与传播。
标签:移动视频论文; 即时传播论文; 全民参与论文; 媒介奇观论文; 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