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策论文_邹柏勋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策论文_邹柏勋

(衡阳县曲兰中心小学,湖南省 衡阳市 421238)

摘要:阅读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教育体制改革后,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身主要分析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可行对策,旨在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传递阅读技巧,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引言: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小学生对文字的分析、理解能力,引导小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培养发散思维。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学习甚至一生的成长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进行研究。

一、造成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虽然近年来教育公平化和教育资源共享的理念频繁被提及,但农村与城市间的教育资源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有调查称,农村小学很多语文教师没有接受过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资格培训,掌握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落后,不能有效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缺乏先进性[1]。例如,很多偏远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不过关,甚至部分教师使用方言进行教学。教育信息的闭塞也使得教师本身自我建设意识不足,因此师资水平成为阻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此外,阅读环境的缺乏也是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我国农村少有正规的书店,阅读资源有限。加之大多小学生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法给小学生创造有效的阅读条件,更别谈陪孩子一起阅读。长期处于散养状态的小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语文阅读不光是升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更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爱好、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因此就要求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若以上条件无法达到,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必然存在一定困难。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优化教学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在以往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没有相应的自主阅读实践机会。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落后性导致课程本身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不足,难以引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程产生的效果自然不明显。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首先就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喜好特点,对现有的语文阅读课程进行优化,以满足小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需求,逐渐培养阅读兴趣。在进行正式语文阅读教学之前,授课教师可结合文章的内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进行引入式教学[2]。通过生活实例,首先引起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之后的知识获取建立有效的传输渠道。例如,在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授课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进行关于钱塘江的探讨。首先提问学生当地有哪些水系经过、有哪些著名的大桥。然后再询问学生在电视中看到过或曾经去过哪些经典的大桥和江河。这一问答过程要以“聊天”的方式展开,引发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奠定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然后,由授课教师介绍有关于钱塘江大桥的内容,此时,教师要化身学生的“导游”,带领学生到杭州“走一走、看一看”,充分调动起学生汲取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播放相关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完成上述引导和铺垫之后,再开始文章的讲解。此时,学生心里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能够带着问题进入到阅读学习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建阅读氛围,养成阅读习惯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放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爱好、提升文学素养上,而不是单单的为考试而学习。在正确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一系列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优化措施的选择都会更加科学、合理,这对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提升,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授课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热爱阅读的习惯。在“书湘四溢”氛围的熏陶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品德养成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雅气质,为农村小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阅读氛围的创建需要取得学校的积极配合。例如,很多农村小学校现在都拥有自己的图书室,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班级内部也纷纷打造图书角,通过捐书的方式,将同一本阅读材料分享给全班的同学。图书角建立后,很多小学生会选择在课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班级阅读氛围浓厚。在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老师要发挥好引导、把控的作用。对本班图书角的书籍进行筛选,给小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将康的优秀阅读资源。同时,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而不只是看图、看故事,还要配以适当的阅读活动,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例如,每天早自习时间选择一名同学进行阅读分享。学生可选取自己喜欢的文章节选,朗读给全班同学听,然后谈谈自己喜欢这篇文章或书籍的原因、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帮助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三)精准定位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授课教师要进行精准定位教学,即明确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应该学会哪些阅读技巧,并配合巧妙的课堂问答设置和习题演练,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语文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文,当讲解到“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授课教师就要结合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本句话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雨来为什么要给书包书皮?”,“因为怕揉坏了”。再提问:“那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会害怕把书揉坏了呢?”,逐渐引导学生思考到雨来对于学习机会的珍惜和渴望。在带领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前后问题的搭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通过反复的引导和练习,这种方式就会被当作一种技巧而被学生掌握。建立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之上,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将会得到显著的提高。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一边分析、一边阅读的习惯。例如,当拿到一篇文章时,首先标明段落。然后将文中涉及到的修辞、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神态等用横线画出,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结论: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资源虽然有限,但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创建阅读氛围、传授有效的阅读技巧等方式,在有限的资源中,小学生仍然能得到优质的阅读教育,提高阅读能力。因此相关教师要不断进行阅读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艾宝.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113.

[2]刘杨.农村小学语文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7(08):17-18.

作者简介:邹柏勋(1974-),男,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人,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论文作者:邹柏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  ;  ;  ;  ;  ;  ;  ;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策论文_邹柏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