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荣的友谊研究_钟嵘论文

钟嵘交游三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钟嵘的生平事迹,除《梁书》、《南史》《钟嵘传》有所记载外,其他书籍却很少涉及。弄清钟嵘师友朋辈之间的交游及其思想、情趣、爱好诸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不仅是考察其生平事迹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更深层的研究《诗品》的珍贵资料。因此,我对钟嵘的交游不惮其烦,探赜索隐,遂成《钟嵘交游三考》①。

江淹

《梁书·江淹传》云:“(淹)永明初,迁骁骑将军,掌国史。出为建武将军、庐陵内史。视事三年,还为骁骑将军,兼尚书左丞,寻复以本官领国子博士。少帝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南齐书·礼志》云:“建元四年正月,诏立国学,……太祖崩,乃止。永明三年正月,诏立学,创立堂宇,召公卿子弟下及员外郎之胤,凡置生二百人。其年秋中悉集。”从而可知,江淹永明三年秋,齐国学开学后不太长的时间去任国学博士的。当时,钟嵘及其兄钟岏正在国学读书,江淹当是钟嵘的老师。

江淹(公元444年——公元505年),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人。济阳考城是江淹的祖籍,其实他是在今江苏省南部一带长大的。其父江康之为南沙县令。江淹从小就好学,六岁能写诗。十三岁那年,其父去世,以砍柴养母,过着贫寒的生活。二十岁那年,开始作刘宋皇室的家庭教师,授其“五经”。尔后,除曾一度作刘休若的幕僚,被举为秀才,大部分时间作刘景素的幕僚。到过襄阳、荆州等地,还曾一度无辜被下过狱。宋明帝刘彧死,后废帝刘昱继位,刘景素颇受其猜忌,妄图密谋叛乱。江淹曾写《效阮公诗十五首》,委婉地加以规谏。刘景素不仅不听,反而怀恨在心。到了京口,刘景素就把他贬到建安吴兴(今福建省浦城),任县令。当时那里还是一片边远荒蛮之地,使江淹在身心上都受到折磨。然而政治上的厄运和生活上的困苦,却使他在创作上获得丰硕的成果。江淹的许多名篇都是在这个时期写的。同时,又使得他避免了刘景素事件的株连,也为他尔后得到萧道成的重用提供了条件。宋末齐初,江淹成了萧道成的重要谋士之一。萧道成的重要文书,大都是出自江淹之手。南齐建立后,江淹先任豫章王萧嶷的记室,兼掌史职,顷之,又任中书侍郎。永明初,任骁骑将军兼尚书左丞。永明三年秋。国学开学后,又以本官领国子博士,钟嵘当为他的学生。其后又兼御史中丞,颇有政绩。入梁,累官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金紫光录大夫等职。死后封醴陵伯。

江淹一生经历宋、齐、梁三朝,一般都把他当成梁代作家,其实他的作品大都写在刘宋后期,钟嵘《诗品》说他“才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是因为入齐以后,江淹的官越做越大,哪还有时间进行创作呢?同时,他在永明年间所写的《自序传》中说:“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②他满脑子充斥着这种庸俗的思想,怎么还会呕心沥血地去从事创作呢?不过,钟嵘对江淹诗歌评价还是很高的,说他的诗“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就是说江淹诗的风力不仅超过了王微,而且也超过了谢朓。还说范云、丘迟的诗“浅于江淹”,沈约的诗“意浅于江”,这都说明江淹的诗意深刻,有弦外之音。钟嵘品诗强调比兴,重视写怨,江淹的不少诗作正是以比兴的手法,写出他的失意后的愤懑,所以受到钟嵘的颇高评价。

我觉得江淹对钟嵘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杂体诗三十首》。这点宋朝人叶梦德早已指出,他说:“魏晋间人诗,大抵专工一体,如侍宴、从军之类。故后来相与祖习者,亦但因其所长取之耳。谢灵运《拟邺中七子》与江淹《杂拟》是也。梁钟嵘作《诗品》,皆云某人诗出于某,亦以此。”③江淹在《杂体诗三十首》《序》中说:“今作三十首诗,学其文体,虽不足品藻渊流,庶亦无乖商榷云尔。”很明显是带有文学批评的味道的。钟嵘《诗品》正是品藻渊流汉代到梁代一百二十三位五言诗人的。在江淹所作的三十家中,无不为钟嵘所品评。《诗品》上品的古诗、李陵、班姬、曹植、刘桢、王粲、阮籍、陆机、潘岳、张协、左思、谢灵运等十二家尽在江淹的模拟之中。《诗品》中品所品评的魏文帝、嵇康、张华、刘琨、卢谌、郭璞、谢混、陶潜、颜延之、谢惠连、王微、袁淑、鲍照等十三家,也在江淹的模拟之内,《诗品》下品所品评的孙绰、许询、殷仲文、谢庄、惠休等五家,亦在江淹的模拟之列。钟嵘《诗品·序》所举“五言之警策者”二十二家中,除“平叔衣单”一家之外,其余各家悉为江淹所模拟。其中“平叔衣单”、“王微风月”、“叔源离宴”等三家已亡佚,亦无从考究。“阮籍咏怀”、“景阳苦雨”、“越石感乱”、“景纯咏仙”、“谢客山泉”、“鲍照戍边”、“太冲咏史”等七家,完全与江淹《杂体诗》雷同。“陈思赠弟”、“公干思友”、“少卿双凫④”、“叔夜双鸾”、“茂先寒夕”、“安仁倦暑”、“惠连捣衣”等七家,与江淹《杂体诗》相类似。不过,这里还需要加以简要地说明。“陈思赠弟”,当指陈思王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公干思友”,当指刘桢《赠徐干诗》,诗中有“思子沉心曲,长叹不能言”,其感叹之情,颇似“感遇”。“少卿双凫”,江淹拟作有“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亦颇相类。“叔夜双鸾”,当指嵇康《赠秀才入军诗》,诗中有“双鸾匿景曜,戢翼太山崖”,其诗主旨在“言志”。“茂先寒夕”,当指张华《杂诗》,其三有“王孙游不归,修路邈以遐。谁与玩遗芳,伫立独咨嗟”之句,其实写的是离情。况且其一又有“繁霜降当夕”,亦颇类似。“安仁倦暑”,当指潘岳《悼亡诗》,其二有“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之句,亦颇类似。钟嵘评潘岳诗云:“其源出于王粲。”评王粲诗云:“发愀怆之词。”刘熙载说:“王仲宣、潘安仁,悲而不壮。”⑤一言以蔽之日,两人诗的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娴于述哀。房玄龄《晋书》说潘安仁“尤善为哀诔之文”。潘岳的述哀的代表作就是《悼亡诗》。“惠连捣衣”,当指谢惠连的《捣衣诗》,诗中有“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写的是离情别绪,与“赠别”亦颇类似。“仲宣七哀”、“灵运邺中”、“士衡拟古”、“颜延入洛”、“陶公咏贫”等五家,与江淹《杂体诗》不同。从不同中可见钟嵘的卓识。“仲宣七哀”指其《七哀诗》,“写兵乱之象,,凄怆欲绝”⑥,比江淹《王侍中怀德》更为深刻。“灵运邺中”指其《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每首前有小序,如王粲“遭乱流寓,自伤情多”,陈琳“述丧乱事多”,应 “流离世故,颇有飘薄之叹,”这是钟嵘评诗重怨的又一佐证。“士衡拟古”指其《拟古诗》十四首,钟荣评《古诗》“文温而丽”,评陆机诗“咀嚼英华,厌饫膏泽”。“颜延入洛”,指其《北使洛诗”,何焯以为此诗“拟士衡赴洛诗”。钟嵘评其诗“其源出于陆机”。“陶公咏贫”指陶潜《咏贫士》,江淹拟作“田居”,反映了当时人的共同看法。钟嵘这里称“陶公”,可见对其厚爱,对世叹其质直”,提出“岂直为田家语邪”的诘难,又说“每观其文,想其人德”表现钟嵘对陶潜人品的倾慕⑦。从而可见,钟嵘《诗品》受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影响之深。为了便于寓目,遂列简表如下: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

钟嵘《诗品》“五言之警策”

陈思王赠友 陈思赠弟

王侍中怀德 仲宣七哀

刘文学感遇 公干思友

阮步兵咏怀 阮籍咏怀

李都尉从军 少卿双凫

嵇中散言志 叔夜双鸾

张司空离情 茂先寒夕

平叔衣单

潘黄门述哀 安仁倦暑

张黄门苦雨 景阳苦雨

谢临川游山 灵运邺中

陆平原踡宦 士衡拟古

刘太尉伤乱 越石感乱

郭弘农游仙 景纯咏仙

王征君养疾 王微风月

谢临川游山 谢客山泉

谢仆射游览 叔源离宴

鲍参军戎行 鲍照戍边

左记室咏史 太冲咏史

颜特进侍宴 颜延入洛

陶征君田居 陶公咏贫

谢法曹赠别 惠连捣衣

江淹原有《江淹集》和《江淹后集》,在唐代大抵已散佚。后人集有《江淹集》。现在中华书局排印有明人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梁书》、《南史》皆有传。

丘迟

《梁书·丘迟传》云:“迟八岁便属文,灵鞠(谢案:迟父)常谓气骨似我。黄门郎谢超宗、征士何点并见而异之。及长,州辟从事,举秀才,除太学(谢案:即国学)博士。迁大司马行参军,遭父忧去职。”《南齐书·礼志》云:“永明三年正月,诏立学,创立堂宇,召公卿子弟下及员外郎之胤,凡置生二百人。其年秋中悉集。”从而可知,丘迟到国学任博士,当在永明三年国学开学后。其时,钟嵘正在国学读书,丘迟当是他的老师。

丘迟(公元464年——公元508年)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永明初,举秀才,任太学博士。永明五年,任萧嶷大司马行参军,后历任殿中郎、车骑录事参军。萧衍率军入建康,引丘迟为骠骑主溥,劝其受梁王等表章,皆出自丘迟之手。萧衍废齐建梁,丘迟累官散骑仕郎、中书侍郎、永嘉太守等职。天监四年,临川王萧宏率军北伐,以丘迟为咨议参军,领记室随行。钟嵘曾在前一年任萧宏行参军。当时和梁军对峙的是魏都督淮南诸军事,平南将军陈伯之。陈伯之是梁的旧臣,天监元年投奔北魏。次年三月,萧宏命丘迟给陈伯之写信,劝其重返故国。丘迟《与陈伯之书》,首先斥责其忘恩负义,投靠敌人;继之申明梁朝宽宏大量,既往不咎;最后指出梁魏斗争的严峻形势和他的危险处境,只有率部返国,才是唯一的出路。《与陈伯之书》的最著名的一段是: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来多福。

眷恋故土乃人之常情,陈伯之岂能例外!不过,陈伯之是目不识丁的一介武夫,很可能是送信之人给他作了工作,加上强大的梁书兵临城下,陈伯之就率八千魏军,重返梁朝了。

钟嵘《诗品》把丘迟置于中品,和范云放在一起,评曰:“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故当浅于江淹,而秀于任昉。”从丘迟现存的十一首诗看,其风格当属于永明新体诗,其特色清丽秀逸。江淹诗属于永嘉体,其特色古奥劲拔。钟嵘贵古贱今,品诗重风力,所以说丘诗当“浅于江淹,而秀于任昉。”不过,这还是符合丘迟诗的实际情况的。

丘迟原有集,已散佚。后人集有《丘司空集》。《梁书》、《南史》皆有传。

谢胐

《梁书·谢胐传》云:“永明元年,起家拜通直散骑常侍,累迁侍中、领国子博士。五年,出为冠军将军,义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据《南齐·书礼志》齐国学开学当在永明三年秋,谢胐任国子博士当在国学开学以后,此时钟嵘正在国学读书,谢胐当是他的老师。

谢胐(公元441年——公元506年)字敬冲,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六世祖就是著名的政治家谢安,其父谢庄,是位通音律的诗人。谢胐年幼聪慧,十岁能文。宋时入仕,历任袁粲长史、临川内史、侍中等职。齐时,累官侍中、国子博士、冠军将军、义兴太守、吴兴太守等职。建武四年,诏为侍牛、中书令,遂抗表不应。尔后齐东昏侯萧宝卷、梁武帝萧衍都曾多次征招,皆不应命。看来谢胐鉴于刘宋时期其家族在政治上屡遭厄运,这大概是他后半生不出仕的重要原因。

谢胐能诗善文,齐武帝萧赜问王俭:“当今谁能为五言诗?”王俭对曰:“谢胐得父膏腴,江淹有意。”⑧看来钟嵘并非同意其师王俭的看法,所以在其《诗品》中对谢胐不予品评。

谢胐原有集,已亡佚,其诗一首也不存,当然我们亦无从评论。《梁书》《南史》皆有传。

殷臻

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这首诗当写于永明三年秋江淹任国子博士后。《江文通集》中有《灯夜和殷长史》、《赠炼丹法和殷长史》两首诗。这位殷长史是谁?从江淹《知已赋》的《序》中可知是殷孚。《殷孚传》在《南史·殷景仁传后附》。《殷孚传》云:“孚为吏部郎,为顺帝抚军长史。”《宋书·顺帝纪》云:“(宋泰始)七年(公元471年),封安成王,……废帝即位,为杨州刺吏。元徽二年,进号车骑将军。”这里的“废帝”就是宋后废帝刘昱。宋明帝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四月,明帝刘彧死,太子刘昱即位。殷孚为顺帝刘准抚军长史,当从宋泰始七年开始,时在京师建康。《宋书·后废帝纪》:“泰豫元年闰(七)月甲辰,新除太常建平王景素为镇军将军、南徐州刺史。”从而可知江淹为东南海郡丞,当在宋泰豫元年秋。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秋,江淹被贬为建安吴兴令。江淹在京口只过了一个冬天,即宋后废帝元徽元年。再从江淹《夜灯和殷长史》和《赠炼丹法和殷长史》“冬尽彩叶暮,金石已伤坏”和“譬如明月夜,流采映岁寒”的诗句,可确定这两首诗写于宋后废帝元徽元年冬,这是无庸置疑的。江淹在京口,殷孚在京师建康,相距颇近,很有唱和的机会。《梁书·江淹传》云:“淹在县三年。升明初,齐帝辅政,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升明为顺帝刘准年号。宋后废帝刘昱是元徽五年(公元471年)死的,顷之,刘准即位,是为顺帝,改元升明。江淹在建安吴兴整三年,回到建康,他的好友殷孚刚刚去世,悲痛地写下了《知已赋》,缅怀殷孚,从而可见他们二人交情笃厚。殷臻为殷孚之子,所以江淹在《郊外望秋答殷博士》中,才以长者的口吻说:“属我嵫景中,赏尔若光初”这样的诗句。

殷臻为齐国学博士,当是钟嵘的老师。

殷臻(生卒年不详),陈郡长平(今河南省西华县东北)人。幼小品行很好,颇为袁粲、诸彦回所赏识。齐永明二年,王俭为丹阳尹,引荐殷臻为丹阳郡丞。永明三年秋国学开学,王俭为祭酒,江淹为国学博士,殷臻亦为国学博士。殷臻为国学博士很可能是王俭引荐。钟嵘在国学读书,很受王俭器重。殷臻与王俭、江淹又有这种关系,钟嵘很可能和殷臻有交往,只是资料贫乏,已无从考索。殷臻后任太子洗马。从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频赠既雅歌,还怀谅短书”的两句诗者,可知殷臻很会写诗,但皆不传。《南史·殷景仁传》后附有《殷孚传》。

周舍

《梁书·周舍传》云:“(舍)起家太学博士,迁后军行参军。”《南史·周舍传》云:“弱冠举秀才,除太学博士。”周舍卒于梁普通五年(公元524年)享年五十六岁,知其生于宋泰始五年(公元469年)。周舍“弱冠举秀才,除太学博士”,当在齐永明六年(公元488年)。我考证钟嵘在这年由其师王俭引荐步入王国侍郎⑨。周舍这年任太学博士。此时钟嵘是否离开国学,已无从考索。不过周舍的父亲周颙是钟嵘的老师,钟嵘、周舍又年龄相仿,他们是很可能会有交往的。

周舍(公元469年——公元524年),字升逸,汝南安城(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幼小聪颖好学,及长博学多诵,尤精义理,善育《诗》《书》,音韵清辨,谈吐诙谑。齐时入仕,历任太学博士,后军参军、太常丞等。入梁,累官太子洗马、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尚书吏部郎、右卫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右骁骑将军、太子詹事等职。周舍性情素俭,衣物器用,住处床席,悉同常人。其著作大都散佚,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礼义疑》。《梁书》、《南史》皆有传。

徐勉

《南史·徐勉传》云:“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徐勉卒于梁武帝萧衍大同元年(公元535年),享年七十岁,当生于宋明帝泰始二年(公元466年)。齐国开学当在永明三年秋,徐勉、钟嵘当为国学同学。

徐勉(公元466年——公元535年),字修仁,东海郯(今山东省郯城)人。少时好学,六岁能文。齐时入仕。入梁,梁武帝萧衍对其颇为器重。累官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吏部郎、侍中五兵尚书、吏部尚书、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尚书仆射、中卫将军、中书令、特进、右光录大夫等职,颇有政绩。徐勉身居要职,为官清白,不治家产,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尝云:“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之不才,终为他有。”

徐勉善属文,勤著述,虽当机务,下笔不休。撰《太庙祝文》二卷、《流别起居注》六百六十卷、《左丞弹事》五卷、《选品》三卷、《会林》五卷,大都亡佚。《梁书》、《南史》皆有传。

魏准、虞羲、丘国宾

《南史·王融传》云:“先是,太学生会稽魏准,以才学为融所赏,既欲奉子良,而准鼓成其事。太学生虞羲、丘国宾窃相谓曰:‘竟陵才弱,王中书无断,败在眼中矣。’及融诛,召准入舍人省诘问,遂惧而死,其体皆青,时人以准胆破。”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当在齐永明五年。此时,钟嵘在国学读书,魏准,虞羲、丘国宾与钟嵘当为同学。

魏准(公元468年?——公元493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因参于王融谋立萧子良政变未遂,王融被下狱赐死,追诘魏准而被吓死。

虞羲(公元468年?——公元513年?)生平事迹,据《文选》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李善注引《虞羲集序》云:“羲字子阳,会嵇人也。七岁能属文,后始安王引为侍郎,寻兼建安征虏府主簿功曹,又兼记室参军事,天监中卒。”以遇之见,钟嵘是虞羲同学,对他是了解的,《诗品》中称“子阳”。为《虞羲集》作《序》的人,对虞羲也是了解的。因此,《虞羲集序》所记载其生平事迹是可信的。需要补充的是《南史·王僧儒传》说他“卒于晋安王侍郎。”晋安王侍郎是谁?《梁书·简文帝纪》云:“天监五年,封晋安王,……十七年征为西中郎将。”虞羲为晋安王萧纲侍郎当在梁天监十二年(公元513年)前。因为钟嵘《诗品·序》中说:“今所寓言,不录存者。”《诗品》中沈约卒年最晚,时在梁天监十二年,所以我以为虞羲卒年最晚在公元513年。这样亦同《虞羲集序》说他“天监中卒”相吻合。

钟嵘《诗品》将虞羲放在下品,却说:“子阳诗奇句清拔,谢脁常嗟颂之。”从虞羲现存十多首诗看,大都讲求声律、对仗,诗风清丽,属于永明体新诗。钟嵘品诗重风力,看不起永明体新诗,只有《咏霍将军北伐诗》,可谓“奇句清拔”。其诗云:

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凉风八九月,虏骑入幽并。飞狐向日晚,瀚海秋阴生。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旌。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骨都先自詟,日逐次亡精。玉门罢斥,甲第始修营。位登万庾积,功立百行成。天长地再自久,人道有亏盈。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

《南齐书·王融传》云:“永明末,世祖欲北伐,使毛惠秀画《汉武北伐图》,……图成,上置琅邪城射堂壁上,游幸辄观视焉。”可知此诗写于永明七八年。这首诗以边塞战争为内容,写的苍凉悲壮,在当时实属罕见,“大有建安风骨”⑩,所以钟嵘借其好友谢詟的话,加以、称颂。《虞羲集》,早已散佚。

丘国宾(公元468年?——?)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齐国学毕业。一生因才志不遇,著书以讥讽扬雄,来抒发其内心愤懑。

贺瑒

《梁书·贺瑒传》云:“齐时,沛国刘为会嵇府丞,见瑒深器异之。尝与俱造吴郡张融,指瑒谓融曰:‘此生神明聪敏,将来当为儒者宗。瑒还,荐之为国子生。”《南齐书·武陵王晔传》云:“建元三年,出为持节、都督会嵇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军事、会嵇太守,将军如故。上遣儒士刘往郡,为晔讲《五经》。世祖即位,进号左将军,入为中书令,将军如故。”从而可知,武陵王萧晔在世祖萧赜即位调回京师,刘回建康也在萧晔回去之后,荐贺瑒为国子生当在齐永明三年国学开学后,钟嵘也在这时入国学读书,贺、钟嵘当为同学。

贺瑒(公元452年—一公元510年),字德琏,会嵇(今浙江省绍兴市)人。齐国学毕业,后举明经、扬州祭酒,倾兼国子助教。后任太学博士、太常丞等职,入梁,累官太常丞、五经博士、步兵校尉等职。贺瑒撰有《五经义》、《礼易老庄讲疏》、《朝廷博议》、《宾礼仪注》一百四十五卷等,大抵都散佚。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礼记新义疏》。《梁书》、《南史》皆有传。

丘仲孚

《梁书·丘仲孚传》云:“齐永明初,选为国子生,举高第,未调,还乡里。”《南史·丘仲孚传》云:“齐永明初国子生。王俭曰:‘东南之美复见秋生。’举高第,未调还乡里。”从而可知,丘仲孚、钟嵘为国学时的同学。

丘仲孚(公元468年?——公元519年?),字公信,吴兴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少小好学,读书常读到子夜钟鸣为止。而又异常聪颖,从祖父丘灵鞠常称之为千里驹。在国学读书,颇受国学祭酒王俭所器重,被举为高第。未被调任,返回故乡。由于家贫,便同贫穷乡亲结伙打富济贫,被举为首领,攻打三吴。齐明帝萧鸾即位,为曲阿令。因抗拒王敬则谋乱有功,迁山阴令。颇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复为山阴令。丘仲孚长于拨乱,善适权变,吏人敬服,号称神明,政为天下第一。后累官长沙内史、南郡太守、江夏太守、豫章内史等职。丘仲孚为官清廉,能为百姓办事。丘仲孚卒于豫章内史任上,灵车将还,百姓老幼哭号相送,车轮不得前行。由此可见,只要能为老百姓办点好事,是会受到他们的爱戴的,古今皆然。

丘仲孚撰有《皇典》二十卷、《南宫故事》一百卷、《尚书具事杂仪》等,大都亡佚。《梁书》、《南史》皆有传。

陆厥

钟嵘《诗品·梁(谢案:当作“齐”)秀才陆厥》云:“观厥文纬,具识丈夫之情状。自制未优,非言之失也。”这里“非言之失也”之“言”,当指陆厥于齐建武三年《与沈约书》(11)。以不自觉的音调来非难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所首创的人为的声律,陆厥和钟嵘的观点相一致,所以钟嵘说:“非言之失也。”由此看来,钟嵘、陆厥是会有交往的。

陆厥(公元472年——公元499年),字韩卿,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年颇有风概,好诗文,齐永明末被举为秀才,遂步入仕途,历任王宴少傅主簿、后军行参军。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其父陆闲参加始安王萧遥光谋反而被杀,陆厥受其株连而入狱。不久,被东昏侯萧宝卷所赦免。陆厥深感东昏侯的知遇之恩,恨父不已,感恸而卒。

《南齐书》说:“(陆厥)“王言诗体甚新变。”(12)从现存陆厥诗的十余首看,属于永明新体诗。钟嵘贵古贱今,不满永明新体诗,所以他品评陆厥诗说:“自制未优。”但对他《与沈约书》抵毁声律理论,引为同调,却说:“未言之失也。”

陆厥原有文集,大都散佚。《南齐书》、《南史》皆有传。

诸葛勗

《南齐书·诸葛勗传》云:“永明中,琅邪诸葛勗为国子生。”《梁书·钟嵘传》云:“嵘,齐永明中为国子生,明《周易》,卫军王俭领祭酒,颇赏接之。”从而可知,诸葛勗和钟嵘当为齐国学时的同学。

诸葛勗(公元468年?——?),琅邪(今山东省临沂市东)人。在国学读书时,作《云中赋》,指祭酒以下,皆有形似之目。后来因事被株连入东冶狱中,作《东冶徒赋》。齐武帝萧赜看了,赦免了他。《诸葛勗传》附在《南齐书·卞彬传》后。

注释

① 参见拙文《钟嵘交游考》,《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钟嵘文游再考》,《许昌师专学报》1992年第4期。

② 《江交通集汇注·自序》,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第38页。

③ 叶梦德《石林诗话》。

④ 遂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汉诗别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云:“《诗品·总论》,又称子卿《双凫》,叔夜《双鸾》,斯皆五言之警策云云,似钟嵘亦品苏作。然细核之,知子卿为少卿之误。有二证:一、《诗品·总论》所举名篇,皆属上、中二品内人,《双凫》作者,如为苏武,则上,中品不得独无其名。二、庚信《哀江南赋》云:‘李陵之《双凫》永去,苏武之一雁空飞。’仍作李陵,不作苏武也。”谢案:遂钦立《汉诗别录》1945年8月草于西川南溪之栗峰。

⑤ 刘熙载《艺概·诗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⑥ 陈延杰《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10月版,第22至23页。

⑦ 参见拙文《论钟嵘<诗品>对陶潜诗歌的评价》,《中州学刊》1991年第5期。

⑧ 《南齐书·谢吋传》,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第764页。

⑨ 参见拙文《钟嵘家世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⑩ 胡应麟《诗薮·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 《南齐书·陆厥传》,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第898页。

(12) 《南齐书·陆厥传》,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第897页。

标签:;  ;  ;  

钟荣的友谊研究_钟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