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新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途径论文,促进就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创业培训,即不依赖已有就业岗位而开展的旨在促进受培训者开创就业岗位的培训及相关的政策扶持与服务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乡镇企业崛起和个体工商企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单一的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已经形成。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及农业科学技术和集约化经营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与此同时,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遇到的困境以及农业基础的薄弱则不容忽视。60%左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不善,以及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不力,又造成大量劳动力的富余和吸纳新生劳动力的能力严重下降。与经济改革的深刻变化相适应,中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到1995年,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为52∶23∶25与1978年的71∶17∶12相比,就业的产业结构有了较大调整。在城镇中,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就业人口的比例为6:4,与1978年的8∶2相比,也有较大变化。但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同样深刻地影响到劳动者就业。
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就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在我国已有一批劳动者具有了自我创业的渴望。如城镇,一些企业的下岗职工中,许多人不甘于闲在家里,期望能学到一门新的技艺,获得就业的指导和政策上的扶持,走上自我创业的再就业之路;如农村,许多外出打工的回乡青年,他们通过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务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也开阔了视野,同样渴望获得致富的本领,在自己的家乡创业。与此同时,也还存着一大批深受计划体制下就业观念影响的劳动者,他们眼盯着国有企业的“铁饭碗”,不愿端非国有企业或个体创业的“泥饭碗”。但这两种人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缺乏创业的技能和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扶持。
一、开展创业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从理论上讲,职业培训与经济发展、劳动就业是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职业培训的发展规模、结构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起着促进或制约作用,反过来,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与劳动就业岗位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职业培训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从根本上讲有利于职业培训的发展。企业依赖劳动者素质增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劳动者依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其市场就业的竞争能力,为职业培训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机遇。
从现实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出现了严重制约职业培训发展的状况:一是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不景气,不仅导致吸纳新生劳动力的能力严重下降,而且出现了大量需要分流安置的富余人员;二是劳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企业富余人员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三力合一”,对就业工作形成严重压力。就业岗位有限与劳动力供给过剩的矛盾在近期内不仅不能缓解,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危险。
上述状况直接制约着以定向培训为主的职业培训的发展。目前在一些地区就已经出现一部分接受定向培训的毕业生,刚分配到企业就因企业不能提供就业岗位而回家待岗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有逐步加重的趋势。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技工学校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出现生源不足,尤其是一些企业办的培训机构开始停止停生,职业培训的发展陷入困境。因此,为了适应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为了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并使之走出困境,必须改革现有的单纯以定向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大力提倡并切实开展创业培训。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改革,一方面要扩大职业培训覆盖面,向第三产业发展,向农村非农产业延伸,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倡导创业培训。把针对已有就业岗位要求的“定向培训”与未提供现存岗位的“创业培训”并举,有岗则定,无岗则创,既充分利用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积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又要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经济发展与就业岗位对职业培训的制约,使职业培训充分发挥为就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当前,在中国大力提倡并切实抓好创业培训,对于劳动者、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创业培训让劳动者创造就业岗位,解决的不仅仅是劳动者本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可以促进个体经济和小企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达到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二、开展创业培训需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职业培训机构要科学认真地分析周边地区城乡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状况,明确具有地区发展优势的产业和职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宜开展创业培训的专业。(二)在培训过程中要抓好四个关键环节:首先,要注意转变学员的就业观念,培养其创业精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就业的概念应有大变化。劳动者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在什么领域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依法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对社会经济发展有贡献的工作,都属于就业。实现就业的方式已不再是国家安置,统包统配,而是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就业;就业领域不再限于国有、集体企业,私营、个体、外资经济也是劳动者就业的重要领域。其次,要加强创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培训使学员真正掌握自我创业的一技之长。再次,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创业指导,在训练创业技能的同时,教授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如个体开业的程序,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经营方式与方法等。第四,要为接受创业培训的学员毕业后的自我创业提供后续支持。一方面,可考虑建立由政府资助、银行贷款、学校筹资相结合的创业贷款基金,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自我创业提供一定的经费贷款;同时,培训实体要有专门机构,为自我创业的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技能等方面的难题提供无偿咨询服务,帮助毕业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此,接受创业培训的毕业生既不同于过去那种定向就业,也不同于放任不管式的自谋职业,而是有相应的后续服务与政策扶持,直到其真正实现自我创业。
三、开展创业培训的难点和重点
(一)如何科学地确定适宜于开展创业培训的职业和专业。一般来说,开设创业培训的专业应寻找适宜个体工作,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岗位方面具有发展前途的领域。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和职业培训机构,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现状和未来变化趋势具有科学分析和正确预测的能力,就必须建立能灵敏反映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信息网络。这种网络的建立不仅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而且也需要有一定的科技力量。
(二)受培训者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培训的顺利实施。在计划体制下长期习惯于端铁饭碗的观念还深深植根于中国民众心中,这就需要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加强转变就业观念的教育与宣传,在广大劳动者中逐步形成市场竞争就业与多形式就业的观念,为开展创业培训铺平道路。
(三)开展创业培训对职业培训机构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开展创业培训的要求,职业培训机构必须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和培训方式,在招生考试、教学管理、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要体现高度的灵活性;对于师资、教材建设同样需要与创业培训所要求的灵活性与针对性相适应。
(四)要使受培训者能够真正实现自我创业,除指导其选择创业领域,培训其创业技能技巧外,资金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受培训者固然应该自己拿出一定资金来创业,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其自己拥有的资金是不足以开创一项事业的,必须要有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扶持。由政府有关部门、银行、职业培训机构、或由社会捐助设立创业贷款基金,可能是一种好的设想。这种做法在世界其它国家已有很好的先例,如总部设在达卡的孟加拉格拉密银行(Grameen),自1976年以来已向200万个家庭发放了约10亿美元的贷款,而且还款率高达98%。印度尼西亚国有公司定期捐出企业利润的1%到5%,设立一项基金。该基金由印度尼西亚青年普瑞布米(Pribumi)商业协会帮助技术培训。此外,印度尼西亚各银行也必须将资金的五分之一专用于小企业。设立这类基金在中国尚无先例,尽管职业教育法规定可由银行贷款支持职业教育,但经费如何筹集尚需有关部门配合协调,共同努力。
(五)要使接受创业培训的学员能够真正实现创业,除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外,还必须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如工商部门给予创业者个体开业领取执照的方便,税务部门对创业者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减免税的优惠等。而这些政策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形成共识,通力协作。
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改革发展职业培训创造条件
职业培训改革势在必行。劳动部门作为政府主管职业培训的职能部门,在职业培训改革与发展方面应重点抓好两个关键:
——帮助与指导职业培训机构建立起一种与劳动就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灵活的办学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包括:学校内部结构功能的调整,如建立真正的有效运作的校董事会,设立专门的市场需求调查、职业与创业指导、咨询服务机构等;科学灵活的教学管理,如在理论教学上实行学分制,在技能水平上实行等级制,允许学员随时上学,有工作任务可以离校工作,只要修满规定学分,达到一定技术等级要求,就允许毕业;课程与专业设置及时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及个体创业的要求;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有一支能胜任灵活的教学需求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等。这一灵活的培训机制的建立,是保证职业培训机构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效为就业服务的基础。
——着力创造有利于职业培训改革与发展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
一是舆论环境。采取各种形式,表彰奖励职业培训先进单位和个人;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宣传技工学校和技术工人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要加强市场体制下新的就业观念的教育与宣传,努力营造一种鼓励个体创业、重视职业教育、崇尚职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二是政策环境。在招生政策上,可考虑制定和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特别是对不依赖于已有就业岗位,接受创业培训的学员实行免试入学的政策;在就业政策上,建立培训、考核(鉴定)与就业结合的激励机制,在职业介绍等用人环节上落实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切实解决好接受创业培训后进行自我创业学员在个体开业、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政策问题;在经费投入上,要解决好义务教育费附加、失业保险基金的一部分用于职业培训的问题,特别是要注意与有关部门协商,利用多种经费渠道,设立创业培训基金等。这些政策问题解决好了,职业培训的改革与发展才能有保障,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的目的才有可能得以顺利实现。
三是服务体系。作为政府职能部门,除了加强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和监督检查外,要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向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为职业培训师资培训提供条件,一方面抓职业培训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抓师资人才库建设,为职业培训机构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对师资提出的灵活多样的要求作好师资储备;加强教材开发并及时提供相应教材。从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特别是创业培训这一实际需要出发,职业培训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抓教材开发模式、教材内容更新、教材审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同时要发挥行业、地方和培训实体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切实改变教材模式单一、内容陈旧、品种不全、管理混乱的状况。同时要加强对职业培训科研与教学方法研究的组织与指导,推广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为职业培训机构毕(结)业生提供职业指导与职业介绍等。
此外,劳动部门内部就业行政管理部门和职业培训行政管理部门要从促进劳动者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搞好就业政策与培训政策的衔接与配套,从培训与就业两方面支持创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