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凸显特色活动聚焦核心素养论文

弘扬传统文化 凸显特色活动 聚焦核心素养

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 张莉

摘 要: 开展吴文化少科院创新活动,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队员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本课题研究,促使少先队员在活动中提升对家乡吴文化知识的了解和积累,形成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借助多种实践活动学会学习,培养劳动意识、人文情怀,乐学善学等核心素养,增强个人人文底蕴,为立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基础。

关键词: 传统文化;核心素养;吴文化

一、背景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校地处吴地,学校的吴文化少年科学院创建于1998年,是历经多年打造成的少先队教育品牌。从现代社会视角解读、挖掘吴文化精神,利用吴文化少科院这个研究平台,依托多渠道、多方面的校内外活动阵地、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少科院特色研究社团,面向全体队员开展少先队创新实践活动,是吴文化少科院创新性建设和发展的新需求。为进一步紧扣时代,与时俱进,特将“小荷尖尖社团”作为新时期少科院活动形式的新载体,围绕“四尖”开展特色活动,传承吴文化基因,培养队员的劳动意识、人文情怀,乐学善学等核心素养,为立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基础。

二、创建社团,凸显特色,创新少科院活动载体

将“小荷尖尖”社团作为少科院建设抓手,围绕“四尖”开展特色活动,从多方面促进队员核心素养的提升。

“舌尖上的乡愁(寻音乡愁)”带领队员们领略吴地方言魅力,成立“方言大讲堂”,开展“无锡闲话我来讲”、“无锡童谣我传唱”、“无锡故事我来说”。通过学校每日三诵(晨读、午赏、暮省),学说方言,让队员们学习感知吴侬软语的独特魅力,了解家乡文化,形成对语言文化的认同。在“找寻吴语前世今生”的活动中,队员们搜集各类关于吴语的故事、歌曲、童谣,剪一剪、贴一贴,画一画,制作成一张精美“寻音乡愁”主题小报,巧花心思,让“吴语”在纸上定格,悠悠传唱。

“找寻吴语前世今生”主题小报

“舌尖上的乡愁(寻味乡愁)”引导队员从认识吴地美食到动手实践操作,全方位关注吴地美食文化。“吴地美食工坊”关注吴地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参观美食制作工艺,寻访美食传承人物,了解美食背后的“工匠精神”;“吴地美食嘉年华”鼓励队员每人学做一道无锡美食,记录制作工序,撰写心得体会,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无锡的饮食文化;“我为家乡美食打call”活动中,队员精心绘制一张张令人垂涎的“美食漫画”……

队员胡骏晨在参与活动后,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无锡味道》的小诗:

要问无锡哪里好,地道美食少不了。

酥油小饼少不了,无锡人杰地灵处,

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自主活动明显减少,嗜睡,反应迟钝,弓背蜷缩,拥挤在一起,体毛枯疏、失去光泽,摄食量、饮水量减少,游泳时间缩短,耐寒能力明显下降,尿量增多,大便质稀,腹部皮毛潮湿,阴囊皱缩,睾丸回升等症状,说明苦寒泻下合并劳倦过度脾虚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给药组大鼠自主活动明显增加,嗜睡、反应迟钝等有明显改善,体毛有光泽,摄食量、饮水量增加,游泳时间增加,耐寒能力明显提高,尿量减少,大便成形,腹部皮毛干燥,阴囊少见皱缩,睾丸少见回升等症状。

江南名点梅花糕,无锡特色老味道。

土地权属调查和农房调查是农村地籍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人员要在现场调查宗地及地上房屋的权属状况,并将调查成果记录在地籍调查表和农房调查表等地籍资料中。其中,地籍调查表需填写35个字段,农房调查表需填写56个字段,如图1所示。

芝麻豆沙菜猪油,个个称赞不绝口。

一口一口停不了!来到惠山新古镇,

梅汁排骨咸香甜,还有无锡小笼包,

经过长时间连续记录多片新阴极板的导电片变化发现,铜导电片上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新的阴极板导电片装入电解槽内,首先变为翠绿色,然后渐渐变为深绿色,这是因为导电片表面生成的碱式碳酸铜与电解液溢出的酸雾逐渐发生反应;分布也呈现一定的规律,同一电解槽两端的阴极板导电片由翠绿变为深绿色时间较长,电解槽中间部分的阴极板铜导电片由翠绿变为深绿色时间较短,这是由于槽中间处酸雾溢出量比电解槽两端的进液和下液端大,酸雾溢出量大加速了反应(5)的进行。

丝丝甜味入心脾,让我细细来说道!

美食怎能不说好!

——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环境保护部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际调查面积达630万平方公里,调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笔尖上的故事”借助“故事”这类队员们熟悉并易于接受的文学体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借助已有的文字信息进行再加工、再创作。学校特邀请《香宝爸讲无锡故事》、《吴泰伯的故事》的作者“香宝爸”走进校园,为队员们亲口讲述无锡历史文化故事。队员们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对《孙子练女兵》、《泰伯奔吴》两大吴地传统故事进行剧本改编,汇报演出。队员们主动学习吴地传统知识,从而形成乐学善学的优秀品质。

六(2)中队杨啸在走访惠山古镇后感悟:我号召队员们可利用假日和父母开展“亲子游”活动,借助外出旅游或者走亲访友的机会走进古镇,知古镇文化,品古镇美食,访古镇遗迹,寻古镇民俗,感古镇新貌,用镜头记录,用文字描绘,用图片展现,用心灵感悟。希望我们无锡的古镇文化能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古镇。

《寻访村前古村落——人物志》

“指尖上的艺术”活动中,队员们积极学习传统的民间技艺捏泥人和剪纸,在创作过程中,队员们能更自由、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和表现力,形成勇于探究,善于思考、乐于创新的学习品质,增强了劳动意识,也使队员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拓展一技之长,陶冶情操,进一步个人提升人文素养。

“指尖上的艺术”活动展示

“足尖上的乡情”活动中,辅导员带领队员走访村前古村落以及无锡人文古镇,游览家乡美丽风景,感受文化气息。在参观村前古村落活动中,队员通过搜集、走访等形式了解村前名人业绩,感知名人精神,汇编成册,自编书籍:《寻访村前古村落——人物志》。同时,拍摄微电影《古句新言旧室新生,百年学堂响起书声》、《跨越时空,相约胡氏公立蒙学堂》,在校园电视台特色栏目《老小讲劲头》中播出。在2018年2月春节期间,又开展“吴韵少年寄乡情 翰墨飘香迎新年”活动,鼓励队员送春联、剪窗花,用己所学,回馈社会,奉献爱心。借助“红领巾寻访新时代”之“足尖上的乡情”的调研活动,队员了解古镇文化,历史渊源,风土人情,代表人物及古今风貌等,自主形成调查报告等。

“笔尖上的故事”汇报演出

在“小荷尖尖社团”引领下,“舌尖上的乡愁”“指尖上的艺术”“足尖上的乡情”“笔尖上的故事”四大主题活动从各方面逐步熏陶着队员对吴地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吴地文化也正成为队员对形象、最真切感人的活教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队员的核心素养。

三、分析和讨论

1.实践体验是提升少先队员核心素养的起始点

激光测径仪可以用来测量塞规的直径以及塞规的边缘到某一参考边界的距离。通过专用夹具1装夹塞规,平移台带动塞规沿x方向运动,测量塞规的边缘素线上的各个点到测径仪激光帷幕的边界距离变化,即可得到该条素线的直线度信息。通过步进电机4带动塞规绕x方向旋转,测量塞规该截面各个角度的直径数据,经过处理,可以计算出塞规圆度误差。

实践性原则是指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我们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是队员,每个社团的成立都源于队员的内在需求,因此,在少先队教育和研究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重视队员的主体地位,突出实践性的原则,在实践中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激发队员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兴趣。围绕课题所设置成立的“小荷尖尖社团”分别开展的“四尖”主题活动都选择最能体现吴地特色文化的一个项目进行研究,在各中队辅导员带领下,学生乐于走进那些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进行体验式学习。

本文设计的油液颗粒污染度检测系统可实现对直径为4、6、14、21 μm的颗粒含量测量,同时可以实时显示ISO、GJB、SAE等三个国际统一标准等级.此外本系统实现了便携式的在线检测,打破了传统离线测量的拘束,易于推广.在实际测试中本系统具有良好的数据稳定性,传感器与单片机的通信稳定可靠,最终经过处理分析后的数据与实际值相差不大.本系统的不足在于对油泵流量的控制上不够精确,只是通过DA粗略地控制油泵的转速,而没有具体的计量,对传感器数据的测量造成一些影响.当测试完成后,只能粗略地通过油泵进行排油,缺少清洗管道,对于排油问题有待继续改造.

2.分层实施,是提升少先队员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自由”思想的研究路径……………………………………………………吴丹(2,94)

新课程改革倡导“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因此,组织策划各类创新活动前一定要能针对少先队员的实际,符合队员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的队员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分层实施,真正让研究活动成为队员发展个性,提升素养的舞台。

我校少科院开展的“四尖”活动分别横跨三至六年级学段,但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研究重点。以三年级学生为例,这个年级段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集体意识也逐渐萌芽,所以在三年级中以开展以舌尖上的乡愁(寻味乡愁)、指尖上的艺术(泥塑)为主的活动,让三年级的队员在动手活动中体会到集体的参与性,玩出一片天地。“足尖上的乡情”主要研究吴地古镇、古村落,这就需要队员对家乡文化有一定的感知与积淀,所以此项内容就以六年级研究为主等等。总之,采用逐级分类、分层实施的研究形式、方法与手段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队员的个体需求,充分发展队员的个性,使核心素养的达成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

开展吴文化少科院创新活动,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队员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现代社会视角解读、挖掘传统文化精神,旨在提高少先队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使少年儿童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启迪和熏陶,将吴文化的优秀基因内化于少年儿童的核心素养中,有效促进队员道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3.黄胜平,程勉中:《中国吴文化源头与梅里古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4.张先翱、张先翱:《少先队教育文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5.吴 剀:《少先队教育科研方法与范例》,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1年版。

6.周稽裘:《体验教育——少先队教育的新境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徐国保:《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葛金国、吴玲、周元宽:《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郁家树:《无锡人杰》,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本栏责任编辑 陆非文)

标签:;  ;  ;  ;  

弘扬传统文化凸显特色活动聚焦核心素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