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超 广西梧州岑溪市归义中学 543200
【摘要】文言文作为古代书面语言,记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阅读,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系统训练,不断地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对文言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作整体的感知和把握,吸收文言文中的人文精髓,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207-0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言,记录下了中华文化最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需要传承这份文化瑰宝,这就要求我们学好文言文、用好文言文。而高中的语文教学采用普通的逐字逐句的教授方法,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造成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改变高中文言文教学势在必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能够将学习视作乐趣和享受的人,必然会在学习中取得一番成就,因为有乐趣和成功,就会不断推动其前进,从而在学习的道路上越战越勇,勇攀学习的高峰。同理,高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可以激发高中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以此为基点,让他们积累文言文学习的自信和成功,他们就会有勇气,向文言文学习的更高处攀登。比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将“渔人”从发现桃花源、误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到再寻桃花源的故事,以flash动画的形式制作并且播放出来,并且结合几个课堂小问题,让学生合作思考,集体探究,从而激发高中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带领他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进而帮助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多读、多背
古人写文章注重音律,文言文中骈句居多,骈散结合,长短句交错,平仄错落有致,强烈的节奏感和富于乐感的音韵构筑了文言文独特的语言环境。许多文章读起来,都给人一种琅琅上口,如同行云流水的感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感目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语感的生成离不开体察入微的朗读,在文本信息的输入过程中,通过人的口、耳、脑等多种器官的综合作用,将文章的音、形、义、情点点滴滴渗透到阅读者的思维容器中,经过编码、排列、组合,形成可以随时取用的语言材料,然后才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要多读,才能形成语感;多背,才能积累语言素材。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背诵一定量的古典诗文经典作品。
如《诗经》《离骚》《汉魏晋诗三首》《阿房宫赋》《赤壁赋》《琵琶行》《游褒禅山记》《报任安书》《陈情表》等这些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一定要要求学生按课文的要求背诵。表面看来,背诵似乎只是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其实,这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们既是古人的生活经验材料,也是思想情感材料,当然又是鲜活的文学形象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学生的大脑,渗透到认知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就会成为终生的营养,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既然背诵古诗文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那么背诵古诗文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绝不能死记硬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学会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方法 ,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有的人认为,“知乎者也”就是文言文的代名词,并且将“之乎者也”这些难以理解的虚词,作为了不爱学习文言文的借口,但实际上文言文涵盖的知识十分广阔,“知乎者也”仅仅是它的冰山一角,这也再次彰显出我们中华文学的博大精深。文言文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冲刷,直到现在与白话文相比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如古今异义、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等,这些都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邻之厚,君之薄也。”这里的“厚”、“薄”在现代语境上都是形容词,但是,用在这里就是表达动词的词性,意为“变雄厚”和“变薄弱”。另外,如名词的使动用法,在《鸿门宴》中,“项伯杀人,臣活之。”此处的“活”并不是指“活着”,而是“使……活下来”,当然,类似的此类活用还有很多,我们在教学中都要为学生一一详解,让他们知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方法,进而在知晓文言文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会自主理解课外的文言文,具备一定的文言文自主阅读能力。
四、如何理解文言文要表达的意境
有人说:理解古文,意境第一。且不说这句话是不是完全正确,但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作者的意境对全文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篇文章的意境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作者的思想和心路历程,而且从文章的意境中也可以窥见作者的艺术涵养,对于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人称道的表达文章意境的文字大概就是《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理解了作者的意境才算是真正了解了作者的一部分,对文章的理解才不会浮于表面。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文章的时代背景很重要,像宋末元初很多文人墨客的写作风格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五、精思课文,加强思想教育
学习文言文必须深入挖掘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文化教育因素,提炼主题。“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口”,达到了解和认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灿烂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例如:学习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狼》,先熟读课文,再精思课文,可以领会到狼的贪婪、阴险、狡诈,更能认识到屠户在于狼的斗争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所以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再如:韩非子《塞翁失马》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些道理不正是我们思想教育的内容吗?
文言文是历史的瑰宝,也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能永远停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的浅见只代表笔者个人观点,相信会有更多的语文教师能加入到文言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大潮中,让文言文的芳香能飘散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邸宏香,李昊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8 (10).
[2]李雪飞.新课标下职业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论文作者:陈宗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1
标签:文言文论文; 桃花源论文; 意境论文; 课文论文; 文章论文; 语言论文; 都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