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致一 友谊永恒——《周易》损卦六三爻辞试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易论文,精诚论文,友谊论文,损卦六三爻辞试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易》损卦六三爻辞“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哲理深刻,为历代易学家所重视,但因各自师承和学识的差异,所以解释也颇不同。兹将我初读损卦六三爻辞及阅读各家注释的点滴所得公诸于世,以就教于海内外易学大师。
一、《系辞》、《要》的解说:精诚致一,友谊永恒
通行本《系辞》下第四章第九节对损卦六三爻辞“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的解说突出了“精诚致一,友谊永恒”这一主题。其文云: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天地絪緼,万物化醇”,谓宇宙自然界精诚致一友谊永恒。“男女构精,万物(众)化生”,谓人类精诚致一友谊永恒。“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谓君子修身精诚致一故全也。修身恒德,精诚致一,将心比心,友谊永存。反之,立心勿恒,不恒其德,逆行其道,不仁且伤,则凶祸至焉。故曰:“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通行本《系辞》对损卦六三爻辞的说解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属于《要》。帛书《要》分为四章。第一章残缺,不能卒读。第二章引用否卦九五爻辞、鼎卦九四爻辞、复卦初九爻辞、损卦六三爻辞和益卦上九爻辞论述精诚致一修心有恒方能安身厚德。第三章记述孔子老而好《易》的精神风貌和孔子所倡导的德行求福、仁义求吉的易学观。第四章记载孔子研究损益两卦时的精神风貌以及孔子对损益之道的精辟论述。孔子告诫他的学生要认真审察损益之道,因为损益之道是吉凶之门也,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得失之数。明君掌握了损益之道,就能不时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以知吉凶趋福利避祸害,顺于天地之心。因此,损益之道,也就是易道。其精髓是体现精诚致一友谊永恒的损卦六三爻辞“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所以帛书《要》说:
天地緼万物润,男女构精而万物成。《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至一也。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呼,定其位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存也。危以动则人弗与也,无立而求则人弗予也,莫之予则伤之者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此之谓也。”
“至一”者,致一也。致、至,古通用。《玉篇》:“致,至也。”通行本《系辞》突出强调掌握损益之道修身则全也,帛书《要》突出强调掌握损益之道修身则存也。精诚致一则完全,完全则友谊永存,友谊永存,则道德完全,故君子贵其全保其存也。通行本《系辞》对损卦六三爻辞的解释与帛书《要》对损卦六三爻辞的解释虽有文字上的些许差异,但在精诚致一友谊永恒这一主题上则是完全相同的。
二、《彖》的解说: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彖》曰: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彖》的这段文字,从整体上揭示了“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的奥秘。“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指出了损卦从泰卦变来,将泰卦的初九阳刚之爻置于泰卦的上六阴柔之爻之上,就变成了损卦。这一泰卦变成损卦的过程就是“损下益上,其道上行”的过程。泰卦下体乾卦三阳爻被拿掉最下面的初九一阳爻,这就叫做“三人行则损一人”,这就叫做“损下”、“损刚”、“损盈”。将被拿下的初九这一阳刚之爻置于泰卦上体坤卦三阴柔之爻之上,这一阳刚之爻便得到了泰卦的上六、六五二阴柔之爻为友组成损卦的上体艮卦,而泰卦的下体乾卦在损失初九阳刚之爻以后却得到了泰卦上体的六四这一阴柔之爻为友组成损卦的下体兑卦,这一变卦的过程就叫做“一人行则得其友”、“益上”、“益柔”、“益虚”。而损卦六三阴柔之爻乃是充分体现泰卦变为损卦这一变卦过程的“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等特点的损卦上九的应爻,故爻辞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关于这一点,我们阅读益卦《彖》文则可以加深认识。《彖》曰:
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与时偕行”者,与时俱进也。益卦从否卦变来,将否卦的上爻拿到否卦的初爻之下,便成了益卦。这就叫做“损上益下”。损益合观,泰损并列,否益共存,否泰互补,天地絪緼,男女构精,水火相射,山泽通气,雷风相薄,阴阳平衡,刚柔相推,虚实消长,得失相济,吉凶转化,祸福倚伏,易穷则变,变则通达,通达则久,久则平安。此损益之道,《周易》之辩证法也。《象》的作者不明损益之道,不谙得失祸福吉凶休咎之理,不通否泰之数,不懂阴阳刚柔虚实之变,一句话,就是不了解《周易》的辩证法,故曰“一人行,三则疑也”。虞翻、荀爽、孔颖达等人则曲为之说。虞翻曰:“坎为‘疑’,上益三成坎,故‘三则疑’。”荀爽曰:“一阳在上则教令行,三阳在下则民众疑也。”孔颖达《正义》曰:“‘三则疑’者,言一人则可,三人益加疑惑也。”程颐《周易程氏传》曰:“一人行而得一人,乃得友也。若三人行,则疑所与矣,理当损去其一人,损其余也。”故《子夏易传》曰:“‘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一与一则志专而相应也,一以待而二以应之则惑矣,而况于三乎?于男女则不化生矣,于所求累其德矣,于建策则多劳而寡功矣,可以不慎乎?故三阴行则损六三之应,六三独往则获上矣。”这亦可以视为《系辞》的精诚致一说。
三、王弼等人的解说:三阴并行,上失其友;六三独行,乃得其友
王弼《周易注》曰:
损之为道,损下益上,其道上行。三人,谓自六三已(以)上三阴也。三阴并行,以承于上,则上失其友,内无其主,名之曰益,其实乃损。故天地相应,乃得化醇;男女匹配,乃得化生。阴阳不对,生可得乎?故六三独行,乃得其友,二阴俱行,则必疑矣。
王弼的解说虽然综合了《系辞》、《彖》、《象》的解说,但由于对《系辞》、《彖》的解说的误读,因而导致了用静止的直观的眼光看待损卦卦图爻画,说解损卦六三爻辞。其注《彖》云:
艮为阳,兑为阴,凡阴顺于阳者也。阳止于上,阴说而顺,损下益上,上行之义也。损之为道,损下益上,损刚益柔也。损下益上,非补不足也;损刚益柔,非长君子之道也。为损而可以获吉,其唯有孚乎!损而有孚,则元吉,无咎,而可正,利有攸往矣。损刚益柔,不以消刚;损下益上,不以盈上。损刚而不为邪,益上而不为谄,则何咎而可正?虽不能拯济大难,以斯有往,物无距也……下不敢刚,贵于上行,损刚益柔之谓也。刚为德长,损之不可以为常也。自然之质,各定其分,短者不为不足,长者不为有余,损益将何加焉?非道之常,故必与时偕行也。
王弼仅仅停留在以损卦观察损卦的水平上说解损卦。孔颖达不知王弼之失,强为之疏。《正义》曰:
六三处损之时,居于下体。损之为义,其道上行。三人谓自六三已上三阴。上一人谓上九,下一人为六三也。夫阴阳相应,万物化醇,男女匹配,故能生育。六三应于上九,上有二阴,六四、六五也。损道上行,有相从之意。若与二阴并己俱行,虽欲益上九一人,更使上九怀疑,疑则失其适匹之义也。名之曰益,即不是减损,其实损之也,故曰“三人行则损一人”。若六三一人独行,则上九纳己无疑,则得其友矣,故曰“一人行则得其友”也。
王弼、孔颖达对损卦六三爻辞的解说虽有小异,然大体相同,都不用变卦也不用互体说解爻辞,而用损卦本卦爻象说解爻辞;虽然都采用《系辞》、《彖》说解损卦六三爻辞,却不明“损下益上”、“损刚益柔”为泰卦变为损卦,更不明“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为泰卦损卦并存合观取象之典范,因而分别将其改为“天地相应,乃得化醇,男女匹配,乃得化生”(王弼注)、“阴阳相应,万物化醇,男女匹配,故能生育”(孔颖达疏)。
唐史徵,撰《周易口诀义》。其说解损卦六三爻辞云:“处损之时,损之为义,其道上行。三人,谓六三已上三阴也。夫天地之道,以淳一相感;今六三应于上九,若往就上九,即六四、六五缘同类必随之俱行,此拔茅义也;若六三独行,即上九纳之无疑而得配友。故曰:三人行即六三独损,六三自行即得匹配。此是致一之道也”(卷四),揭示了“天地之道,以淳一相感;男女之道,以正一相配”的损益致一之道。
宋胡瑗已注意到了《系辞》阐述咸卦九四爻辞“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所揭示的“天下百虑而一致,殊涂而同归”(今本作“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却只是从“专一相应”(即“致一”)的角度去诠释“一致”,只注意到了“一致”与“致一”的联系,却忽视了“一致”(同一性)与“致一”(专一性)的区别。
北宋苏轼撰《东坡易传》。释损卦六三爻辞云:“兑之三爻,皆以益上为志,故曰‘三人行’,卒之损己以益上者,六三而已,故曰‘损一人’;且曰‘一人行也’,友九二也,六三以身徇上,使九二得以不征,此九二之所深德也,故曰‘一人行则得其友’。以心言之则三人皆行,以迹言之则一人而已。君子之事上也,心同而迹异,故上不疑。苟三人皆行则上且以我为有求而来,进退之义轻矣。”其说与王弼之说有别。
程颐在《周易程氏传》卷三上虽欲纠王弼、孔颖达之失,终因不明损益之道,不懂损下益上、损刚益柔之义,故其说依然不能令人完全满意。朱熹在《原全周易本义》卷二中将程颐的解说作了言简意赅的概括。程朱虽然懂得损卦从泰卦变来,却不明白“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是泰变为损的过程,在这一卦变的过程中惟有上九与六三改变了泰卦原来爻画的性质,故损卦六三爻辞道出了变卦的真谛。
四、虞翻等人的解说:泰初之上,据坤应兑
三国时吴会稽余姚虞翻,生于易学世家,自其高祖父虞光传孟氏《易》,至翻已历五世。虞氏用变卦、互体、本卦会通取象以说解损卦六三爻辞。其注云: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泰:乾三爻为“三人”,震为行,故“三人行”。损初之上,故“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一人”谓泰初之上,损刚益柔,故“一人行”。兑为友,初之上据坤应兑,故“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损初之上”,谓损减泰卦初九阳刚之爻置于泰卦上体三阴柔坤体之上则变为损卦。“损刚益柔”,谓损减泰卦下体乾之阳刚初九以益泰上体坤卦阴柔之上构成上艮下兑的损卦,损卦上九阳刚之爻据坤应兑。但虞氏注损卦《彖》及《系辞》“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却没有坚持上述说解,而侧重于损益互变、损益自变。
包山楚简中201号简、210号简、229号简、232号简、239号简、245号简上保存了两卦并列的占卦纪录。两卦并列合刻的楚简为我们正确理解损卦本于泰卦的变卦说提供了证据,说明《系辞》、《彖》之说解损卦不误,也说明了《焦氏易林》变卦之说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