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靖县人民医院 甘肃永靖 731600)
【摘要】目的:探究先兆流产与心理护理方式。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入的先兆流产孕妇88例根据方法不同分对照组、心理疏导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心理疏导组进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孕妇保胎效果;护理前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心理疏导组孕妇保胎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护理前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疏导组护理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比对照组轻,P<0.05;心理疏导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先兆流产孕妇的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孕妇焦虑抑郁程度,可提高保胎效果,促进护患和谐,减少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关键词】先兆流产;心理护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180-02
先兆流产是孕周12周以内阴道少量出血的情况,症状可持续数日或数周,孕妇可出现腰痛和腹痛等症状,但无妊娠物排出。先兆流产孕妇可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胎儿安全[1]。本研究探讨了先兆流产与心理护理方式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入的先兆流产孕妇88例根据方法不同分对照组、心理疏导组各44例。对照组初产妇、经产妇各有28例、16例,年龄23~35岁,平均(27.73±2.23)岁。心理疏导组初产妇、经产妇各有29例、15例,年龄23~34岁,平均(27.14±2.02)岁。两组孕妇资料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心理疏导组进行全面护理。(1)健康教育。对孕妇说明先兆流产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孕妇的认知,减轻其内心恐惧感,使其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先兆流产,保持镇静心理和最佳心理状态。(2)护患沟通。加强和孕妇的交流,保持微笑,态度亲切,使孕妇感受到安慰和温暖,并嘱咐孕妇放松身心,合理进行深呼吸,通过舒缓轻音乐减轻内心的紧张感。(3)家庭支持。和孕妇家属积极沟通,取得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嘱咐孕妇家属多关心和爱护孕妇,以提高其保胎成功信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保胎效果;护理前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护理纠纷发生率。
显效:成功保胎;有效:成功保胎,但需进一步进行监测和治疗;无效:流产[2]。
1.4数据处理
SPSS20.0软件统计,P<0.05为差异显著,两组计量资料予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予χ2检验。
2.结果
2.1 保胎效果比较
心理疏导组孕妇保胎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保胎效果比较[例数(%)]
3.讨论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多数研究表明,先兆流产的发生和生殖道结构异常、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生活习惯不良、子宫内膜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对先兆流产孕妇保胎成功与否和孕妇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先兆流产孕妇情绪变化可影响胎儿情况,可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异常而增加流产风险,因此,在处理先兆流产过程中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3-4]。
通过心理护理的实施,可减轻孕妇心理负担,使其提高对先兆流产的正确认知,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先兆流产,并通过倾听孕妇诉说和诉求,尽可能满足其需求,维护良好护患关系;通过加强家庭支持,可为孕妇提供亲情支持和良好的治疗氛围,增强其治疗信心[5-6]。
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心理疏导组进行全面护理。结果显示,心理疏导组孕妇保胎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护理前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疏导组护理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比对照组轻,P<0.05;心理疏导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先兆流产孕妇的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孕妇焦虑抑郁程度,可提高保胎效果,促进护患和谐,减少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玉凤,夏蕾,姚知等.陪护家属的心理状态对先兆流产住院孕妇心理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18):2878-2880.
[2]赵红丽,刘文玉.早期先兆流产的心理护理要点及经验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0):255-256.
[3]刘霞.先兆流产孕妇的心理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6,29(34):220-221.
[4]闫立杰.心理护理干预在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3):136-138.
[5]胡霞.集束化护理对有多次流产史先兆流产孕妇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6,8(1):47-49.
[6]容慧清.先兆流产心理护理体会及应用意义探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2):81,84.
论文作者:文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先兆论文; 孕妇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程度论文; 焦虑论文; 效果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