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黑龙江省高松山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论文_王辛壬

试论黑龙江省高松山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论文_王辛壬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0七队

一、高松山矿区的地质特征分析

1、地层及构造特征

在该矿区内所分布的地层以板子房组和宁远村组为主,其分别位于矿区的东南位置和西北位置。主要岩石特性为安山岩、粗安岩和凝灰熔岩。矿山区域的构造较为复杂,分布有多种扭性断裂结构,其中的沙阿其河周边还伴随发生断裂和向斜,且呈现出北西走向的张性断裂层。此外,在矿区的部分区域内,存在北西轴向的向斜,主要分布于北西310°。

2、岩浆岩的活动规律

在该矿区内,极少发生岩浆活动,仅在火山爆发的影响下,才会出现爆发碎石运动的问题,则该部分火山碎石会与次安山岩混合。

3、围岩蚀变能力

高松山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内围岩蚀变主要以低温热液蚀变为特征,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等。其中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与矿化关系密切。硅化贯穿于成矿作用的始末,石英呈细粒-微细粒状或脉状分布于矿体内或近矿围岩中,使岩石变硬;黄铁矿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状,以浸染状、细脉状及星散状分布,常与硅化相伴产出。

4、矿体分布特征

目前区内共发现金矿体11条,多呈脉状产出赋存在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主要为英安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1-I,2-I,2-Ⅱ号矿体走向为北西西-北西向,1-Ⅱ,1-Ⅲ,2-Ⅱ-1,2-Ⅲ,2-Ⅳ号矿体走向为近东西向,1-Ⅳ,3-I,3-Ⅱ矿体走向为北东东向(图1)。其中1-I号矿体呈薄脉状,矿脉长2046m,总体产状176°~205°∠55°~72°,平均倾角64°,平均品位5.60g/t,平均厚度1.41m。1-Ⅳ号矿体位于矿区东部,主要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的硅化较强部位。矿体产状170°∠70°~85°,矿体长度1354m,最大控制延深120m,矿体厚度0.60~2.60m,平均厚度1.20m,平均品位4.83g/t。矿石中的矿物组成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铜蓝、方铅矿、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高岭土、方解石等。矿石中金主要以裂隙金、粒间金形式产出,呈浅黄-黄色,平均成色750‰,粒度特征以中细粒金(0.07-0.01mm)为主,占67.0%,自然金最大粒度为0.44mm×14mm,形态以针状和复杂状为主,其次为角粒状、板片状、长角砾状、尖角砾状、浑圆状等。

二、成矿规律分析

1、断裂构造分布

总结以往的成矿规律研究工作来看,大部分矿产区域的断裂构造形式均与成矿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要想实现对矿产分布的深入研究,就必须结合矿床区域的断裂构造分布特点,通过研究断裂构造与成矿区域的关系来分析矿区的成矿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上述研究可知,该矿床的主要断裂构造以沙阿其河断裂为主,且伴随发生呈现北西走向,逐渐向东南扩展的断层。此外,伴随发生的还有呈现北东和北西走向的断裂,通过研究可知,改组断裂结构属于重点的容矿区域,起到导矿的重要作用。矿床探查得出,北东走向的扭裂已形成约束作用,近期无继续发展的可能,扭裂正呈现南东走向70°~90°。相对来说,北西方向的断裂层较多,先进发现的明显断裂层就有三处,其中还存在叠加断层的现象。分析北西走向的断裂层可知,其属于张性断裂,在近期可能受到东西构造的扭性影响。

2、产出特征

矿脉在平面上总体呈平行分布,1号脉与2号脉之间距离在700m左右,2号脉距3号脉为1400m,矿脉具有似等距性分布特征。多数矿脉沿走向和倾向均呈舒展波状展布,常见有膨大收缩现象,矿脉总体连续性较好,但在控制程度较高的1-I号矿体32线以西,矿脉局部地段出现有尖灭再现的现象(图1)。在32线、23线、47线等地段沿主矿体倾向方向多出现侧列的金矿脉。由于高松山矿床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剥蚀,1-I号矿体在地表多以断裂破碎带或蚀变带的形式出现,矿化较好,深部矿化相对较差。

图1 1-I号矿体32线勘探线剖图

矿区勘探工程的揭露显示,高松山1号金矿脉在垂向上的分布范围目前已知最高位置为TC9218,其标高约为368m,最低位置为ZK3205所揭露的1-I号矿体,标高约为-11m,矿区内1号金矿脉的垂向矿化范围近400m左右。矿体的侧伏是许多脉状金矿床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矿区规模最大的1-I号矿体的垂直纵投影图上可以发现,1-I号矿体具有向西侧伏的趋势,侧伏角约60°,特别在32线表现得较为明显,而47线在地表未见到矿化体,而在标高180m处揭露到富矿体这可能也是由矿体向西侧伏引起的。

三、找矿方向分析

(1)高松山矿床除个别金矿体(1-I,1-VI,2-VI号矿体)勘探程度较高外,其他矿体以往工作程度都较低,布置必要的工程进行外围勘探,可扩大矿区远景储量。

(2)在矿体外部呈现不同程度的剥蚀现象,结合各个区域的剥蚀程度差异,可以明确分析出,东部区域的剥蚀程度较大,西部剥蚀影响较小,且在1-I号的矿体周边产生富矿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1-I号的西侧具有更好的成矿条件。

(3)高松山矿床多数矿体深部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期间研究程度较高的1-I号矿体控制到200m标高,局部了解到-11m标高,沿矿体向下延伸方向,除个别剖面未控制矿体尖灭外,其余绝大部分剖面的钻孔均已控制矿体尖灭,而2-II-1,2-I,2-III等矿体勘探深度远未达到200m标高,说明高松山矿床深部有很好的勘探远景。

参考文献:

[1]桂虎,王艳忠,庞文龙,等.黑龙江高松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黄金,2013,34(1):16-19.

[2]海,薛继广,李晓东,等.黑龙江省逊克县高松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6):14-16.

论文作者:王辛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试论黑龙江省高松山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论文_王辛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