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公路边坡植草防护探讨论文_杜英亮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顺义区 101300

摘要:公路边坡防护工程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高原地区公路边坡植草防护中的草种选择的原则与引种以及常用的边坡植草常用技术进行了探讨,结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原地区;公路边坡;植草防护;常用技术

高速公路边坡的生物防护是指以植物为材料,以公路边坡为对象,以边坡稳定为最终目标的生态工程技术。在公路建设中,这种方法应属边坡防护的柔性护坡类。与之相对应的刚性护坡,则主要是指以水泥喷浆、浆砌片面为基础的工程护坡方式。一方面由于高速公路建设造成大量山体切坡,形成大量的裸露陡峭的边坡,容易形成大量水土流失,对路基、路面造成威胁,加之原生植被大量被破坏,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如果采用植物护坡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还能使天然植被得以恢复,路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因而边坡的生态防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公路绿化工程中,植草作为植被工程的主要方式,成为公路边坡绿化和防护的热点。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结合公路绿化工程实践,对高速公路植草防护技术进行简要探讨。

一、绿化草种选择的原则与引种

(一)绿化草种选择的原则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施工中,对绿化草种的选择尤为重要。在以往的工程实践中,由于品种和种的选择不当而造成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在设计绿化草种时,首先应了解当地的土壤、气候、地质、植被等特点,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草种和组合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L、生态适应性原则。即选择的草种要适宜当地的生态条件,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可以通过引种观察试验来确定,引种中要观察被引种植物的生长习性、抗性、成坪速度和盖度等条件。

2、根系发达、抗逆性强、耐旱、耐贫瘠的原则。即选择的草种要具有根系发达、耐千旱、耐贫瘠上壤等特点。

3、生长速度快、植物群落形成快原则。即选择的草种生长速度要快,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植被,以达到稳定边坡的最终目的。

4、生物多样性原则。在草种搭配上要多品种、多类型,冷季型与暖季型相结合,豆科与禾本科相结合,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同一种不同品种和不同种的?昆合。

5、乡土植物优先原则。即在高速公路绿化草种选择中,要遵循优先使用乡土品种的原则。

6、以种苗和种子来源丰富、耐粗放管理的品种为主。

(二)护坡植物的引种

护坡植物的引种是根据植物适应的气候区来的。影响草坪草(护坡植物)生长发育的6个气候指标,即最冷月月平均温度、最热月月平均温度、年均温、年平均降雨量、最热月空气平均相对湿度、最冷月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将我国分为9个护坡草坪草气候带,其中青藏高原带主要包括西藏全部、青海高原和四川西北高原农区。草地早熟禾、紫羊茅、紫花苜蓿、细羊茅、燕麦草、冰草、无芒雀麦及当地野生的小灌木等.

二、高原地区公路边坡植草常用技术

(一)喷播技术

(1)技术简介

喷播技术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研究开发出的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稳定边坡的机械化快速植草植被恢复系统工程技术。国际上称为水力播种。原理是将植物种子经过科学处理后,混入水中,并配以一定比例的专用配料,通过喷播机的搅拌,利用高压泵的作用,喷播在地面或坡团。目前,喷播技术已成为高速公路边坡生物防护的基本手段,其他的许多方法都包含了喷播技术。

(2)喷播优点

1、与砌石、喷水泥浆等方法相比较,喷播作为水土流失生态防护的生物手段,不仅造价低廉,而且符合环保要求。

2、与传统植草方法比,喷播可全天候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成坪快,减少养护费用,且不受土壤条件较差、气象环境恶劣等影响。

3、喷播能建植高质量的草坪。

4、喷播能在植物难以成活的地域建植草坪。

(3)种子喷播法

表1 种子喷播法常用材料用量表

材料名称 每平方米使用量 材料名称 每平方米使用量 水 3—4升 黏合剂 3—5克 肥料 30~60克 着色剂 3克 保水剂 3—5克 纤维 100~120克

种子喷播法是利用流体原理把选出的草种、黏合剂、肥料、保水剂、纤维覆盖物、着色剂等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喷浆,通过液压喷播机直接喷播到待播种的坪床土壤上的一种新的植草方法。表1列举了种子喷播法常用材料的用量。在喷播前,绿化施工坡面应尽量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土块。当土壤水分过少时,应事先在坡面上浇透水,待土壤湿润后立即进行喷播。

(二)水土保持型绿化植生带技术

(1)技术简介

水土保持型绿化植生带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护坡和绿化方法,是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改进、研制而成。其核心是采用3~50但尼尔、孔隙率高达70—99.5%的多功能过滤毯状纤维技术、绿化辅料的配方技术,运用针刺法和喷胶法生产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绿化植生带,可用于水土保持及护坡的一套严格的综合性施工工艺。绿化植生带是一种以坡面水土保持和地表绿化为目的的抗冲击性能优越的一整套施工工艺产品,以毯状纤维带、无纺布及其他保水材料制成的植生带结构有着很好的抗雨水冲刷、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坡面土层的表面增加覆盖层,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中的湿度,遇到降雨时,水流不能直接冲击土层表面,在植物生长成坪之前,坡面仍能保持稳固。植物根系穿过植生带基层,扎根于土壤之中,使整个植生带覆盖层与坡面土层结合在一起,既能使坡面得到很好的保护,又得到美化的绿色景观。植生带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技术优势

1、绿化植生带置种子与肥料于一体,具有播种施肥均匀、数量精确、种子肥料不易移动的特点;

2、种子出苗率高,出苗整齐,建植成坪快;

3、采用可自然腐烂的无纺布作为底布,与地表吸附作用强,腐烂后可转化为种子基肥;

4、捆卷包装,便于交通运输和现场施工,施工简便,省时省工;

5、绿化植生带不同于一般植生带产品最显著特点在于,绿化植生带不仅能绿化环境,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图1 植生带施工工艺流程

(三)土工格室护坡技术

土工格室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的一种新型护坡合成材料,在国外已广泛用于坡面防护中。我国90年代初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土工格室的研发,并在道路基床病害整治,固定松散介质的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随着人们对土工格室特性的进一步了解,已经发现其具有其他土工材料不可替代的优势,使其在诸多领域有着独特的应用前景。土工格室是采用一种新型的高强度聚乙烯片材,经超声波焊接等方法连接,展开后呈蜂窝状的三维立体网格结构护坡产品,属于特种土工合成材料(图2)。能够防护表层塌方,整体防护效果较好,绿化边坡、恢复生态,施工简便。一般施工流程见图3。

图2 图土工格室结构示意图 图3 土工格室护坡技术工艺流程

三、结语

生态边坡防护技术是公路边坡防护,特别是高寒高原地区公路边坡防护的重要技术,本文结合这一地域的生态特征,认为植草防护是最为合适的生态防护手段,并对常用的植草防护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天伟,单永体,王斌.青藏高原地区公路侵蚀情况研究及边坡防护分析[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22:38-43.

[2]戴泉玉,徐学才,顾卫.黄土高原地区公路边坡重建植被群落初期演替研究[J].公路,2014,03:165-173.

[3]高勖.浅谈高速公路边坡人工撒播植草技术[J].甘肃科技纵横,2014,07:122-124.

论文作者:杜英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高原地区公路边坡植草防护探讨论文_杜英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