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学生论文,创新意识论文,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物理教育中创新意识培养的提出 (一)创新意识以及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引起创新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是与创新有关的一切思维活动的起点。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1]纵观科学发展历史,创新意识有利于揭示原有理论隐含的客观矛盾,发现新的科学探究问题;创新意识有利于提出新的科学探究问题,为深化科学探究指明方向;创新意识有利于新理论的建立,加快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创新意识有利于揭示原有理论的适用范围,为探究更加一般的理论打下认识基础。 (二)中学物理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然而,现行中学物理创新教育中存在如下问题。 1.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而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 传统中学物理教育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个性品格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意识的发挥决定创新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新活动的起端,决定创新成果的价值。缺乏创新意识的创新活动充其量是在某一环节上实施创新,不可能产生具有重大价值的原质创新成果。因而,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具有较为全面创新素养的创新人才。 2.注重陈述性创新教育,缺乏体验性创新教育 现行中学物理教育中创新意识培养较多局限于陈述性讲述,而缺乏体验性实施。例如,往往通过物理学史的讲述来介绍物理学家的创新意识,通过相关资料报道和由大学教授开设专题讲座来介绍创新活动。很少通过具体创新教育课程的实施来引导学生经历具体的创新活动,缺乏在具体体验性的创新活动中内化创新意识来有效地培养学生内在创新意识。 (三)物理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的提出 鉴于创新意识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现有中学物理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中学物理教育中需要拓展创新素养研究与实践的领域,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需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创新本质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物理教育中创新意识培养的内容分析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要明确中学物理教育中创新意识培养的具体内容。确定创新意识培养的具体内容对于明确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和思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根据创新意识内容的一般性[2]结合中学物理教育的特殊性确定中学物理创新意识培养的具体内容。 (一)发现问题的创新意识 1.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揭示原有知识和方法存在问题 运用特殊化思维方法发现问题。通过物理量取特殊值方法导出某个知识和方法在特殊情形下的得出矛盾结果,从而发现原有知识和方法隐含的问题。 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发现问题。能从与正向思维相反的角度,逆向分析思考问题,揭示运用正向思维没有发现的问题。 2.能运用实践方法揭示原有解答中存在问题 能运用实验方法揭示理论推理中存在问题,能把理论推导结果与事实(生活和生产中事实)相比较,从而揭示原有理论推理结果中存在问题。 3.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揭示原有解答存在问题 能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理论和不同的方法)来审视和解答同一问题,通过不同理论和不同方法的不自洽发现某一理论和解题方法中存在问题。 4.不满足于现状,具有追求卓越的愿望 针对原有解题思路和方法技术,具有寻求更加简洁的方法、寻求更一般的理论和方法、寻求更成熟和更先进的技术的愿望。 (二)提出问题的创新意识 1.能根据因果关系提出探究问题 根据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具有由果索因的意识,提出探究发生物理现象原因的问题;根据原有理论和方法,具有由因推果意识,能把原有理论和方法创新地应用到未知领域,提出创新预言性的探究问题。 2.能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提出问题 能根据物质世界的相似统一性,运用类比思维方法提出问题;能根据物质世界的对称统一性,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提出问题;能根据物质世界的特殊与一般关系,运用一般思维方法提出问题,运用特殊化思维方法提出问题。 3.能运用综合思维方法提出问题 对不同的知识进行交叉综合,提出跨知识的探究问题;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交叉综合,提出跨方法的探究问题;对不同的技术进行交叉综合,提出跨技术的探究问题;对不同应用领域进行交叉综合,提出跨应用的探究问题;对不同知识、方法、技术进行交叉综合,提出知识、方法、技术综合性的探究问题。 (三)求证的创新意识 1.具有实证的创新意识 不轻信有关猜想和理论导出的结果,具有对猜想和理论推导结果进行实验证实的强烈愿望,并能运用相关实验原理、方法、技术设计实验方案证实相关猜想和推导结果。 2.具有理论论证的创新意识 针对新的猜想,具有强烈的理论论证的愿望,能运用其他正确的理论来论证新的猜想,注重不同理论和方法的自洽性和统一性的论证。 3.具有推广的创新意识 针对在特殊情形下得出的理论和方法,坚信新理论和新方法的普适性,具有推广意识,能对新的理论、方法进行推广。能把特殊情形下得出的理论和方法推广应用到更一般情形,拓展新理论、新方法的适用范围。 (四)否定的创新意识 1.拓展否定的创新意识 针对原有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拓展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领域,在新的应用领域中揭示原有理论方法隐含的客观矛盾,从而揭示它们的适用范围,为探索新的概括水平更高的理论和方法打下认识基础。 2.实验否定的创新意识 具有怀疑原有的理论和方法的意识,且能设计否定原有理论和方法的实验方案,并能实施实验,尊重实验事实。 3.具有自我否定意识的创新意识 能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质疑自己解答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不满足于现状,具有追求卓越的意识,敢于否定自己的错误解答、设计方案,不断完善原有知识和方法。 三、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策略探索 (一)创设悖论教学情景,运用导致悖论方法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创新意识 所谓悖论,就是一种逻辑矛盾,它指的是从某一前提出发推出两个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命题,或从某一理论中推出的命题与已知科学原理或实践产生的逻辑矛盾。科学家往往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自觉主动地运用导致悖论方法揭示原有理论隐含的客观矛盾,不仅提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科学探究问题,同时也促进了科学家创新意识的发挥。在中学物理教育中,创设悖论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导致悖论方法发现原有知识和解题方法中隐含的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创新意识。导致悖论方法通常有运用特殊化方法导致悖论,运用多种方法矛盾导致悖论,运用实践法导致悖论,运用推理结果与正确理论矛盾导致悖论等。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电小球穿在绝缘细杆上,小球与细杆间动摩擦因素为μ。已知细杆与水平线成θ角,系统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如图的匀强磁场中。试求:带电小球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对于这个解答,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特殊化方法导致悖论。即当θ=90°时,,表明带电小球最大速度时向上运动,这显然与事实矛盾,需要探究正确解答。这个悖论不仅发现上述解答中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创新意识。 例2 某人在以速度u运动的大船上先以速率v(相对船)向船头方向投球,再以同样速率v(相对船)向船尾方向投球,已知球的质量为m。试求:在两次投球中他所做的功。 人所做功即为人消耗的能量,根据相对性原理,人消耗的能量在不同参照系中是相同的。上述解法1结果与相对性原理矛盾,也与解答2不同,从而导致悖论。通过多种角度解答这个问题导致悖论,不仅发现学生解法1存在问题(注:错误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考虑到在地面参照系中人还要对船做功),而且发现问题的创新意识受到有效培养。 (二)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起始于科学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是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类比思维、逆向思维、一般化思维、特殊化思维等)和综合思维方法(知识综合、方法综合、技术综合、应用综合等)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探究问题。 例3 “自感”教学中运用类比思维方法提出探究问题。 【问题情景1】如图2所示,线圈放在磁铁产生的磁场中,当磁铁接近线圈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如图3所示,当线圈中通过电流变大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大。 【提出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两种情景的相似性,运用类比思维方法(如下页图4所示)提出:“当线圈中自身电流变化时是否产生感应动势?” 例4 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提出“球内镜像电荷”探究问题。 【问题情景2】如图5所示,接地导体球外有一距离球心为d的点电荷+q。试求导体球上感应电荷对该点电荷的静电力。 【提出问题2】在用“镜像法”(把球面上感应电荷等效为球内的镜像电荷)解答这个问题后,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把点电荷放在球面内(如图6所示),则导体球面上感应电荷对点电荷的静电力为多大? 例5 运用一般化思维方法提出“复合电荷”探究问题。 【问题情景3】与问题情景2相同。 【提出问题3】一般化方法是从条件、情景、知识、方法更加一般的角度考虑问题。问题情景2中导体接地比较特殊,在此基础上学生运用一般化思维方法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导体球面不接地,则金属导体球面对点电荷P的静电力为多大? 除了运用上述创新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外,还可运用系统整合法提出问题,运用科学审美法提出问题。 (三)创设猜想探究情景,注重猜想论证和推广过程,培养学生求证创新意识 1.在知识创新教学中,注重知识性猜想的论证推广,培养学生的求证创新意识 中学物理教学中有关新知识往往是从一些特殊的情形下得出的,从知识体系形成的逻辑角度分析,只能视为猜想,还缺乏严谨性和一般性。教学中应牢牢把握这一课程资源,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理论进行知识性猜想的推广验证和论证活动,通过推广验证和论证来培养学生的求证创新意识。 2.在方法创新教学中,注重方法性猜想的论证推广,培养学生的求证创新意识 学生在解答具体物理问题时往往得出某些解题方法或结论(猜想),这些解题方法或结论(猜想)具有重要价值。在方法创新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论证,通过理论论证,不仅加深对方法的认识,而且也培养学生的求证创新意识。 例6 “镜像电荷”猜想的论证。 在研究静电场中“镜像电荷”问题时,有部分同学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考虑到平面和球面的特殊和一般关系,猜想平面镜像电荷模型是球面镜像电荷模型的特殊情形。 猜想2:平面镜像电荷规律和平面光学成像规律相似,由此类比猜想:电学球面镜像规律和光学球面成像规律相似,即满足:。 上述猜想很有创新性,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猜想进行论证。 通过上述论证过程,不仅猜想1、猜想2得到证实,成为镜像电荷两个规律(这两个规律在解答相关静电问题时得到广泛应用,简化了解题过程),而且学生的求证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拓展知识方法的应用领域,揭示知识方法和适用范围,培养学生否定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认知中有些知识和方法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形,创新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认知的局限性,创设包含一般性知识和方法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拓展运用原有知识和方法解答新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发生错误,从而暴露原有知识和方法隐含的矛盾,揭示它们的适用范围,从而培养学生否定的创新意识。 例7 如图8所示,半径为R的半球以a的加速度沿着水平面向右运动,带动从动杆AB沿竖直方向上升,O为半球的球心,P为其顶点。求:当∠AOP=θ、半球的速度为v时,AB杆的加速度。 分析 学生认知中两体加速度约束关系是:两体在约束(连接或接触)方向上加速度相等。针对学生上述认知特点,创设例7问题。教学中发现较多学生把“两体加速度约束方向相等”关系拓展应用于该问题,具体解答为:设杆AB竖直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把a和分别沿着径向和切向方向分解,a、的径向分量分别为cosθ、asinθ,根据两物体在径向方向(约束方向)加速度相同得:cosθ=asinθ,解得杆的加速度为=atanθ。 针对学生上述错误解答,部分学生运用特殊化方法导致悖论:当θ=0°时,由上述=atanθ可知杆的加速度=0,但事实上此时杆的A端相对半球做圆周运动,具有向下的向心加速度(),因而上述解答与实际矛盾,从而导致悖论。通过对原有“两体加速度约束关系”拓展应用,不仅揭示原有“两体加速度约束关系”存在问题(即“两体加速度约束关系”不再适用于两体相对做曲线运动情形),探究出更加一般的“两体加速度约束关系”,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否定创新意识。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_创新意识论文
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_创新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