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点论文,环保产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环保产业是在其他产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与其他产业共生发展的一种特殊的产业体系,因此与其他产业的很难划分比较明确的界限。习惯上,环境保护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目的,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并有一定经济效益的行业的总称。其核心是环境保护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环境工程建设、技术开发、环保咨询和服务以及环境保护市场的建设。
为推动我国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计委1997年提出:发展环境保护产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技术保障。发展环保产业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福萌子孙后代、推动社会进步的战略措施。我国机械工业有相当的基础,能力又大量闲置,只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开发,特别是产品设计,将会获得广阔的市场。鼓励大中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环保产品,组建和发展环保产业集团与产业基地,尽快把环保产业建成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
环保产业作为幼稚产业,其发展的前提:一是社会和公众有强烈的环保需要,即具有产业发展需求。二是要有健全规范的环境保护市场,而不是潜在的市场;三是环保产业应具有相对较高的边际利润率,即经济的激励作用。
一、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前景
(一)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为有效控制我国的环境污染,支持和推动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1990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随后颁布了关于促进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1992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保产业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向,展示了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成果和水平,引起了国内外经济界、工业界的重视。据有关资料,到1993年底,我国不包括资源综合利用在内的环境保护产业实体达6984家,产值142亿元,利润17.2亿元,环保设备2000多种,出口产值近2.7亿元。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产值每年以高于30%的速度递增。1996年我国环保产业实体达8000多家,年产值300多亿元,年利润40多亿。环保产业的全球贸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预计2000年将达5000-10000亿美元。我国环境保护产业总的来说还难以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环保产业在工业行业中所占比例很低,生产规模、管理水平、经济效益难以与其它行业相比。乡镇和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工艺技术水平落后,产品和工程质量不高。环境保护产业并未形成系统的技术和产品体系。
(二)经济发展需要环保产业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环境总体状况不断恶化。我国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多年来一直位于全球70多个被监测城市中大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列。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到25%,城市周围的水体污染严重,城市垃圾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率不到46%。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对土地、淡水等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得农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最近几年发生的淮河水污染、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生态和环境事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环境保护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
虽然90年代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未来15年既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也是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从治表向治本转变的重要时期,环境保护产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将成为我国工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很大
为了预测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可以根据环境保护投资来间接估算。80年代,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占GNP的比重不到1%,进入90年代,我国环境保护投资占GNP的比重在1%左右。据测算,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而环境状况又不至迅速恶化,我国环境保护投资应该占GNP的1.5--2.0%。要使环境状况逐渐好转这一比例应该在2.5%以上。也就是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的增长速度应该大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0年,基本改变环境恶化的趋势,城乡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要达到该目标,环境投资需要明显增加,如按环保投资占GNP比重1.5%来测算,1993年我国环保投资需求为675亿元,1996年为1028亿元,2000年将达到1275亿元(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2010年可望达到2500亿元。如按照每形成1单位资本,实现2.5单位的国民产值计算,环境保护方面的产值1993年、1996年、2000年、2010年可分别达到1687亿元、2572亿元、3187亿元和6250亿元。而1996年估计的环境保护产业产值仅300多亿元,即使考虑某些方面的产值没有估计进去,环保产业的产值还是远低于实际需求。因此,国内环境保护具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
二、发展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环境保护产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对于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环保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环保产业是提高环保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相协调。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可以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环境污染物的处理水平,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使环境保护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环保产业可能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保护及其相关产业的需求迅速增长,根据上面的估算,如环境保护投资占GNP的1.5%计算,环境保护及其相关产业创造的国民产值约占GNP的3.75%;而环保投资占GNP的比例达到2.0%、2.5%时,环保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创造的国民产值约占GNP的5.0%和6.25%。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环保投资占GNP的比重超过2.5%。因此,环保产业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污染物的排放,减轻生产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环境保护产业来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产业结构由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的产业结构,向技术水平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且有利于环境的结构转变,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四)环保产业为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机遇。从1997年起我国市场普遍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不利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我国环境产业作为幼稚工业,环境保护潜在需求很大,如果国家政策给以相应的扶持,就会形成千亿元的需求和市场,为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改革带来巨大的机会。
(五)环保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按1996年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为20774元/人标准计算,如果1996年环保方面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达到2572亿元,就可提供约760万个就业机会。这对解决我国目前城镇的2000多万的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发展环保产业的建议
发展环境保护产业,首先应明确环境保护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它应以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在发展中应充分利用其它产业已经形成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第二,发展环境保护产业既要注意市场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通过排污收费和税收等经济政策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使企业成为环保产业投资的主体。第三,鼓励适当的竞争,提高环保产业的科技含量,使环保产业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第四,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需要尽快制定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在此基础上,建议政府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环境保护产业需要有相应的环境经济法律的支持。首先要在环境保护立法上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并在执法中保证该原则的实施。二是依法保护环保企业业主的经济权利,环境治理者能够真正得到相应的报酬,而不仅仅是精神奖励。三是要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环境保护收益(包括排污费、环境税、财政补贴、减免税等等)的公平分配和转移制度。四是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条例中,增加有关保护和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条款。
(二)培育环境保护市场。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规范的环境保护市场来实现。虽然说我国环境保护潜在市场很大,大气污染治理设施需要更新,大多燃煤电厂缺乏有效的脱硫装置,生活污水处理率很低,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水平较低,汽车尾气治理刚刚起步,环境监测设施亟待充实和更新。但由于体制、政策上的原因,长期以来环保被作为赔钱的产业,企业、政府和银行缺乏投资的积极性,导致环保投资很难到位,表现为环保需求不足,环保市场有限。在许多地方,即使建成了环境处理处置设施(比如污水处理厂),由于环境设施的运行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企业难以承担维护和运行费用,导致环境处理处置设施短缺和开工不足的并存(明显的例子是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比例很低,而现有的设施又开工不足)。这就产生了环境保护的市场障碍,同时为一些劣质、低价的环保产品泛滥提供了机会。因此,培育环境保护市场,关键是要理顺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环境保护产业的技术标准。
(三)改革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是国际上流行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政策体现,是环境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核心。它是指国家环境管理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对污染物排放单元征收一定的费用,排污费是排污单位因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污染环境而必须支付的一种补偿费。只有排污费大于污染物排放的治理费用与整个社会边际利润(包括排污费的管理成本)之和,才能真正实现“污染者付费”,保证环保产业有不少于其它产业的利润,这样环保产业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我国,一方面排污费的征收范围非常有限,操作也不规范。另一方面排污收费标准还主要是以浓度标准为基础,交纳的排污费远低于治理费用,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污染者付费”。企业通过交纳一定的排污费,就可以获得排污权,将环境的大部分代价转嫁社会,极大加重了社会保护环境的负担,最终导致环境保护缺乏资金,环保产业无利可图,限制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因此,改革现行排污收费制度,一要扩大排污收费的范围,二要使排污费适当超过污染物治理费用,三是要公开财务制度,降低排污费的管理成本。
(四)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基于排污收费政策基础上,财政和税收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国家通过对一些资源产品消费和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产品(比如能源)征收资源消费税和环境税,刺激资源的节约和环境替代性产品的生产,为环保产业的发展积累的资金。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的减免税政策和适当的财政补贴,使环保产业有着相对较高的利润水平,吸引部分企业转向环保产业。
(五)制定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环保投资是形成环保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础,要明确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环境保护投资方面的作用。对于跨省区的大型生态环境项目,地方政府是投资主体,国家给予一定的投资支持;对于市政环境保护设施,地方政府是投资主体;对于“三废”治理型项目,企业是投资主体。对于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投资主体是企业,国家在投融资方面应给与一定的支持,比如降低贷款利率、国家注入一定的资本金、减免设备和技术进出口关税,减免所得税、鼓励利用外资、特别是国际多边组织的资金。
(六)制定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科技政策,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培育环保产业。鼓励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攻关、技术转化、产品开发,提高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培育环保企业,开发环保产品,可以盘活和利用大量的国有资产,救活一批企业,减少职工下岗的压力,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投资,有利于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标签:环保产业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环保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