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是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环境的熏陶、竞争压力的增加,使得其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类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消除负面情绪,极有可能导致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为此,应当顺应教育教学体制变革,尽可能地为其构造舒适和谐的教育环境,确保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障碍 体制变革 健康成长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素质教育强调可塑造性与可发展性特征。为此,小学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理性思维,强化心理素质。当然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促进与基础理论教育的有机整合,科学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育手段,为小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主要内容包括益智力开发训练、心理指导、德育教育与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等。其中,益智力开发训练的目的是培养思维模式,辅助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并提升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心理指导则是确保学生准确认知学习动机、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进而全身心的投入专业课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主观能动性。情感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并学会换位思考,尊重每一个人的内心感受。人际关系指帮助学生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朋友关系,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并被集体所接纳。健全人格培养则注重磨砺小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高尚的情操与人格。
2.纠正小学生不良心理动向。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指情绪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与常规行为问题等。其中,情绪问题是指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由于违背个人意愿所导致的负面情绪。心理健康问题是由心理疾病所主导,反映出学生在特定行为方式上的问题。常规行为问题是指不遵守纪律、怯懦、多动等问题。而学习适应问题是指随着专业理论难度的深入与竞争压力的加大,出现焦虑、厌学与抵触等负面情绪,
二、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我们通常会将小学生比做是充满生机的朝阳与娇艳的花朵,让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国家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当下,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独生子女的数量逐年递增,由于生活条件优渥,加上父母的过度溺爱,导致独生子女存在自私、任性、不懂得人情世故、适应能力差等缺陷。在实际生活中,即便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也过分依赖于他人提供的便利,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般的生活;且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遇到挫折就选择轻易放弃;还过分看重荣誉,一旦无法满足诉求就会自我封闭或崩溃,接受不了任何挫折与挑战。当下的小学生由于长期身处于唯我独大的家庭环境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将这种情绪带到学校中,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过于霸道、不懂得谦卑礼让,且行事鲁莽,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与同学沟通交流缺乏技巧。当下的小学生都比较聪明,懂得很多超出年龄界限的事情。但是,一旦需要个人独立完成任务,就无法坚持到底,缺乏意志力。因此,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切实解决其情绪波动大、厌学、缺乏耐性等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逐步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大了在此方面的投入。但由于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贫乏、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有限,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依托于学校。为此,在开展专项教育工作时,只要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协调配合,就可以从根本上强化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现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突出性问题
1.心理综合素质差。由于受到年龄与阅历的限制,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差,极易在学习或生活中产生矛盾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心理障碍,进而导致其行为方式转变,出现不理性行为。
2.抗压能力弱。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人们往往过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而忽略德育、心理教育与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家长会盲目追求学生的理论课成绩,采取责罚或训斥等方式。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造成学生失去信心、抵触学习,长此以往,演变成心理畸形。
3.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学生享受着优渥的生活,如同温室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一遇到挫折或阻挠就会选择退缩。部分学生长期阅读小说、观看影视作品,深受不良风气的侵蚀。还有的学生,由于过早接触社会,长期出入网吧或游戏厅,甚至逃课,导致学业荒废。
4.家庭压力超负荷、家长过度溺爱。当下,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抱有较高的期望,盲目侧重于理论学科成绩,缺乏对其特长的考量,而强制性的开发其潜能,报各种各种的补习班,使得小学生身心负荷过重,休息时间极度被压缩。在整个家庭关系中,老人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往往更严重,并制约了父母的管教,这使得其无法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变得傲娇、任性、自私,甚至是不尊重长辈。
5.情感脆弱,极度敏感。由于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且价值观念认知浅薄,使得其情感脆弱,情绪极为不稳定、容易冲动。同时,情绪的自控能力较差,行事鲁莽,缺乏对特定事情的深度考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极易出现自卑,自闭,不愿主动与人交流等问题。
6.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大多数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部分学生狭隘小气、乐于斤斤计较,习惯于把小事无限放大化;部分学生喜欢幻想,无法全身性的投入学习,不积极进取;部分学生性格过于孤僻怪诞,不愿意融入集体,喜欢独来独往;还有的学生性格急躁,不懂得克制情绪,经常与人发生矛盾。
四、提升校园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水平的具体策略
1.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谓德育教育,是指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的专项教育。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认知与个体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犹如在波浪中行驶的小船,稍有放纵就会导致其放任自流。为此,学校应当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课程内容,优化改进教育模式。并以团体教育为主、个体教育为辅,以此充分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合理解决个体差异。
2.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营造积极的校园风气。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如果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不过关,自然也无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整体教育成果,为此,要强化教师职业素质培养,并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扩张理论知识储备,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3.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建立心理档案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如实记录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发展进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不仅有助于学校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可以确保学生客观评价自身的内心动态变化。心理健康档案的基础内容应当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家庭情况、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指标等,确保如实反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4.开设多元化心理辅导课程。
(1)开设极具专业化、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课程。
(2)促进心理辅导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的有机整合。
(3)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咨询活动。
五、实际案例分享
以某班级中的小强同学为例,由于其生理发育特殊化,且家庭条件较差,导致其性格孤僻,不乐于主动与人交谈,无法融合到集体中,受到同学的排挤与孤立,其心理问题在整个班集体中较为突出。
以发生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某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事情为例。下午最后一节计算机应用课程,所有同学都排好队等候在教室外面,因为老师规定只有确定绝对安静才能进入教师上课。在上课后,小强还在与邻座的同学低声说话,与其同一排的某位同学及时上前制止。但这位同学采取的方式不是很恰当,轻轻拍打了小强,而小强误以为对方是在恶意挑衅,于是直接冲出教室。在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后,同学们在校园的小角落找到了小强。在此过程中,他并不乐于详细陈述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而是选择到操场上奔跑,最后被同学堵截在校园角落。因为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会选择让同学先冷静之后再带去办公室。
在询问事件另一个当事人后,了解到只是排队过程中的意见小事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小强能够主动叙述事件原委,或者为了集体考虑,安静的排队都可以避免此次事件。可是,其选择沉默与逃避的方式,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引起了大家的议论。而这也是校园心理辅导教育应当着重注意的问题。
对上述较为典型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当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学校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一名职业素养过硬的专业教师。针对每个年龄段学生的个体特征,设置对应的专业课程,并选择合理的引导方式。一旦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要第一时间给予其必要的帮助,舒缓其心理压力,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对部分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时刻留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此外,学校需积极倡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并如实记录整个心理辅导流程。
2.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优质且正能量的生活环境。当下,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在日常生活中被过分溺爱,使得其养成过于自我、骄傲蛮横的性格。显然,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对此,家长应及时纠正其错误行为,多为其购买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书籍或播放宣传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明礼诚信的视频资料,让其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崇高的品格。另外,在每天下班后,可以多花一点时间陪孩子做游戏,间接地询问其在学校的表现等,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及时与其进行深度的沟通,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其建立自信,通过不懈努力达到孩子的诉求。
3.整个社会环境要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的的心理发育与其所接触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只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不断传播正能量,才能促使其学会奉献、懂得谦让,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再者,可以让学生多了解张海迪、霍金等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深化学生对人生、对生活的理解。
4.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修养。小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当出现负面情绪时,能够自我调节与控制,反省自身的错误,鼓励其重新建立信息,进而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懂得如何明辨是非、如何融入集体、如何自尊自爱。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其高尚的品格与修养、健全人格,最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兴芝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模式[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7。
[2]曹中保 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17)。
[3]蔡军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J].宁夏教育,2017。
论文作者:陈虹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小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情绪论文; 同学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