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曾草根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曾草根

(灰埠镇武圳小学,江西 宜春 330804)

摘要:小学数学在小学的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比例,是贯穿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的学习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本文将分析数学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再提出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建议。希望对提升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有所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效果

引言:

小学数学是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启蒙,旨在为初中和日常的生活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好数学,能够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和世界,发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丰富的逻辑关系。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能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注重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与善于观察生活现象的好习惯。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要热爱数学。以师生的共同改变来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

1.数学思维能力的认识

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转化与划归,从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函数、映射的思想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考察学生对于数学思维和基础运算能力的综合运用。思维是一种隐性的思考方式,教师不能通过简单的教学活动就能看出学生是否具备数学思维能力,对于数学之间的逻辑联系也是隐性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多方面的,需要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诸多数学思维习惯。

2.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数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于学生综合理解运用能力的体现。小学数学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演算方法和基础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能表现数学的本质和逻辑思想,是学生在逐步学习过程中才能形成的。小学数学的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逐渐培养起数学思维方式,掌握简单的运算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又在于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数学,并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在以后的数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时期对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体现课程的均衡性和综合性,还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与时代相符合的教育挂。为促进当代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就必须按照新课标进行教育教学。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更加倾向于数学思维分析能力的运用。这也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高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主科,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就必然要建立一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3.1数学教学形象化,合理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小学生虽然思维比较活跃,但数学是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对抽象性数学理论理解较困难。这时就需要老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很好的让学生在抽象和具体思维中转化学习。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一个数学知识点的认知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所在,并成功解决问题理解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会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以及“轴对称图形”这两单元的内容,更是让大家真切的去感受自然图像存在比例。可以在课上剪裁出许多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窗花以及一些常见的图形。这样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观察来更好的理解抽对称的要义。这样也增添了课堂的兴趣。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合理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对于一些图形的抽对称还不确定的情况,学生可以在课上在进行检验。通过真实的验证来解答学生的疑惑。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于重难点知识要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2引入新式教育方法,注重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课堂体验式教学情境设置编排较少。很多教师还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数学学习在于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在变化数量和意义后能举一反三,对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而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应付考试,对数学教学偏重于演练公式和例题的讲解,而忽视了对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导致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疑惑点越积累越多,最终增加了数学学习的难度。需要变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帮助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好的方式。在“学生甲有一些苹果,送给学生乙一半,送给学生丙一半的一半,自己还剩下5个,学生甲原来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回答。有的学生这样做:5×4=20(个),通过表扬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着。于是出现了这样的解答方式:5+5+5+5=20(个),以及这样的解答:10+10=20(个)等。当然还有其他的解决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思维得以开拓。

3.3加强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知识的牵引能力

学生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要设立互动形式丰富课堂,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自我分析与演算,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在备课时,设定好互动环节,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这样的互动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数学主动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在数学课堂上,可就某一题目展开多种形式的解答,最后分析各种解决方法的优劣。这样不仅能学到多种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还能让小组内一起思考,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增加数学多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牵引,增强数学逻辑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数数学在小学课程中占据中重要比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数学教学形象化,合理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入创新教学方式,在数学思维的转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要以课堂互动形式来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昌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A]. .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

[2]刘小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A].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

[3]郭玲玲,周世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

[4]兰朝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21).

[5]黄统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6]曹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

论文作者:曾草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曾草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