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桂林小学校 610599
“数学好玩”这个名字,充满了童趣,取自于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91岁高龄的国际数学大师、微分几何之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省身教授为我国少年儿童的题词。看来,在大师的眼中,数学学习本身就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对小学生而言,就是在好玩中学数学,不再只感受到数学的枯燥、刻板,甚至惧怕;对数学老师而言,我们的任务是通过数学好玩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积累活动经验,锻炼思维能力,开阔眼界,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说到底,其实数学好玩就是穿着“好玩”的外衣,借助数学活动、数学游戏这个载体,最终指向数学知识的探究、数学学力的培养。
但是,回顾和反思我们在“数学好玩”的教学中,是不是都能理解教材设置的意图,从而有效借助课堂这个载体,将课堂教学指向了数学本质呢?我们在上这个内容时,是不是有一点点随意,是不是“简单粗暴”的上成了练习课呢?
那么,数学好玩应该怎么上呢?我们先来看一看教材的编排。
一、数学好玩的编排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视野、能力,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词。而在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中设置数学好玩单元,就是借助这样一个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数学学习活动,落实对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培养。
我们小学阶段的12册内容,数学好玩这个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综合与实践。根据课程标准修订的要求每学期安排一次,有的是课内完成,大部分需要课内外相结合。
第一学段通过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过程。第二学段通过活动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在活动最后设计了自我评价的栏目,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专题活动。包括数学游戏、数学趣题、数学应用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至二年级每学期安排一个专题活动;三至六年级,每学期安排两个专题活动。
从安排的层次和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教材旨在通过层层推进的实践活动和专题活动,不断地去”玩“数学,感受和体验数学的“趣”,不断地在参与活动中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一种自觉。而在这种层层深入的结构中,逐步形成提高孩子们综合能力的完整体系。
二、数学好玩“怎么玩”呢?
1.找准切入点
首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接纳方式需要我们将数学学习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小学生天性好奇、好探究。游戏、经历过的生活场景因为能快速沟通其已有的活动经验、启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所以能快速地吸引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
例如二年级下册——《重复的奥秘》里面的主情景图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像我们小朋友自己庆六一一样,小朋友们手拉手做游戏。会场被我们布置得漂漂亮亮的,有很多面小旗,有很多五颜六色的气球,还有许多美丽的花儿,而这些物品的放置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的,孩子们看到这样一副情景图,自然而然的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去探究、去思考、去解决这里面的问题。
所以,我们的数学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尊重了学生,顺应孩子们的天性,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不局限于是数学好玩这个内容。只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孩子的天性与发展特点相结合,就一定能调动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兴趣,发散孩子们的思维,为数学知识的掌握做好铺垫。
2.立足数学本质设计教学
“数学好玩”不是口号,不是我们在上课时让学生齐读3遍就能感受到“好玩”的体验,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愿意“玩”、会“玩”,而且要“玩起来”。因此,教师把握准孩子们的认知基础和经验,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扮演好“引导者”角色,适时、适度的提出有价值的思考,引发孩子们合理的探究,玩好我们的数学。
比如一年级下册——《填数游戏》这节课。
首先合作闯关这个环节,呈现的是按三乘三排列的简单的填数问题和游戏规则。老师应让孩子们先来读规则,再来介绍这个规则的意思,然后独立找到最容易填的两个空,并说明:为什么这两个空是最容易填的呢?通过充分交流,学生能找到:因为这一排(列)只有一个空,所以最容易了。这样的环节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认知,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能通过观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接下来的更上一层这个环节,提高游戏的难度,呈现按5乘5排列的稍难一点的填数问题和游戏规则。同一排或同一列中,缺的数有一个的、有两个的,学生不止要会观察、会思考,还要会简单的推理,能够根据两行中缺的数和现有的数进行调整,找到最终的答案。前两个环节还应渗透让学生学会检查的好习惯。
第三个环节的数字迷宫这个部分,是对学生在本节课学到的会观察、会思考、会推理、会检查的数学方法的一个巩固。如有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独游戏、玩一玩九宫图,这是基于学生在这堂课上已经掌握的数学逻辑推理基础上的一个拓展提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这样的课堂才能由浅入深、张弛有度,比较高效地达到对孩子们学科素养的培养。
3.扎实活动过程
综合与实践部分,部分需要两课时完成的活动内容,有些老师一课时就搞定了,甚至有些内容,因为它的不易操作性、不易考查性,我们很多老师直接略过,殊不知这部分的内容,虽然和分数关系不大,但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于学生的发展而言,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意义是隐性而深远的。
比如我们三年级上册的校园中的测量这一课的内容,孩子们通过学习,可以理解到有哪些测量方法、测量工具以及小组分工合作的具体安排,积累活动经验,并在最后的自我评价环节当中学会反思。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数学学习相应的价值和培养指向,只有去实践和充分经历了,孩子们的收获才会是实在的、有价值的。如果有一些在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课后仍然让学生继续去探索、去研究……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让孩子们的思维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思考中,相互碰撞、发展,产生智慧。
4.让数学好玩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常态
“数学好玩”我们玩好了,那其他内容呢?其实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践行“数学好玩”的理念,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有趣、数学好玩,那么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上我们,喜欢上曾经枯燥、无趣的数学学习,因为数学已经变得生动、形象、有温度。
让孩子们没有负担的走入数学世界,在这些小小心田种下一个“万物皆数”的种子,让他们永葆好奇与浪漫。这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应该努力去做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何凤波 陈晓梅 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三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第四次印刷,14-15。
论文作者:钟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数学论文; 孩子们论文; 好玩论文; 学生论文; 内容论文; 环节论文; 游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