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香港、台湾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启示_研究性学习论文

法国和港台地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国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启示论文,港台论文,中学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在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探索,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法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新课程开始于1995年,在初中二年级试行,当时称作为“多样化途径”,有的还配以“综合性活动”课。法国在十多年探索中,虽然历经艰难和挫折,如曾发生教师示威游行,激烈反对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那么法国研究性学习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首先,重综合性。法国教育界认为研究性学习是由多学科综合而成而不是对某门学科的探究。不仅法国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都如此。美国称之为“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中学、小学积极创导的“研究性学习”。日本称之为“综合学习课程”,这是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1995年的第一次报告确立的。香港称之为“专题研习”,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委员会在2000年9月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书——学会学习,全面发展》报告中设立的。台湾称之为“综合活动”课程。尽管称谓不一样,但都把它作为一门综合型的新课程。而我们国内往往把它作为对某一门课程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成了对某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加深。当时之所以出现研究性学习综合性课程,理论上来源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反对权威、体系和结构;否定静态的、专业的、封闭的、理性主义的课程观;要求消解学科边界,直至最终取消学科本身;主张维护事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推崇边缘、通俗、解构、非理性与历史断裂;重视实用主义,现实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教育就要突破什么问题;创导创造性和多元思维的风格;崇尚人文主义的平等民主课程观。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出现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性课程。

其次,重研究过程。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重视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要像学者那样对课题进行研究。学生的研究成果,一般是再现前人的成果,因此,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将模仿学者的研究方法,研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正确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对研究性学习重研究过程、重实践,已成为大家共识,但如何真正做好呢?我们目前在教学中还停留在表面上,认为只要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就是重研究过程了。然而对每一个过程要达到什么目标和标准,却很少有人提及,这样往往会流于形式。而法国罗丹中学的“多样化途径”课程对过程标准的制定很值得我们借鉴。如下图:

查阅资料能力

[1](pp.10-48)

这种标准制定得很详细,在每项中的“达到的水平”一栏中,教师用文字评述,在“分数”一栏中教师给予恰如其分的评分,使学生不断地知道在研究过程中自己所达到的水平如何,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改进。

美国也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实行五分评级制,最高分为五分,最低分为一分,中间分别为四分、三分、二分。如“多媒体项目”“五分”的标准是:学生创造性地和有效地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了所选模式的价值。能反映宽阔的研究视野和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且能显示出显著的对主题的洞察力和理解力等;最低“一分”的标准是:展示缺少多媒体手段,项目看起来很随便、仓促或是没有完成,有明显的事实错误、概念的误解或不理解等。五分评级制的激励机制大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研究性学习”能经久不衰。

香港制定了六个方面的标准,每一方面有四个等级,最高为“4”,最低为“1”,如:在“选取及组织资料”中,“1”的标准是:未能有效地从不同角度显示事物的特色。资料严重不足、不贴题或只从单一来源获取资料。“4”的标准是:资料丰富、准确,并且从不同途径获得资料,富有新意,能有效地从不同角度显示事物的特色。

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研究性过程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我们仅仅从方法上考虑,而没有具体过程的标准,就容易流于形式,即便一时热热闹闹,也很难长久。聂幼犁教授在点评《嘉善田歌》历史研究性学习中说到:“有教学目标的精心设计,才谈得上教学过程出色实施”。[2]的确,没有过程的具体目标和总目标的制定,这种重过程就等于是空中楼阁,是无法出色实施的。这种状况与人们把“研究性学习”看作某一门学科的研究,而没有看作综合型的课程有关。如果看作一门课程,就会制定出详细的课程标准,当然也会制定出详细的过程标准。我们说重过程,不是不要结果,结果即最终目标对过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过程进行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结果的正确与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过程是无可非议的。

第三,重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以致用,因此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包含创造意识和思维的开拓性,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如何应付以及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美国比较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决策、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等能力。香港强调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研习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协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等。台湾更是提出了十大基本能力:生活规划;表达与沟通;尊重、关怀和团队合作;组织与实践;运用科技与信息;主动探索与研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等。日本特别强调“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生存能力”,它包括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自律,关心他人,精神世界丰富;自己发现课题的能力;将个别事物联系起来,或对各种事物进行整体把握的综合能力;在社会生活中被活用的智慧能力。

从这些国家和地区来看,都很重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我们却往往侧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当然这是必须的,但对实践能力重视不够,具体表现为没有制定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标准,没有制定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包含哪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应如何评估。

第四,设立专门领导小组。因为把研究性学习看成一门综合型的课程,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调动和组织各学科教研组的力量,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于是法国教育部成立了国家级专家指导小组,各学区层面相应设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和信息反馈工作;日本设置了教育咨询员和学习咨询员;台湾设立了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教评会等等。而我们还是属于单科各管各的局面,各区各校都没有专门的领导小组。尽管我们也强调要综合,但没有组织落实,还是空的,因为任何一个教研组都无法调动其它教研组的教师一起参与“研究性学习”工作,而单靠历史教研组,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法国、日本、台湾等由于有专门领导小组,可以调动各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和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工作,因此他们的研究课题比较大,时间连续不间断,教学计划相当完整。

第五,从主题到课题。法国研究性学习是按主题进行的,主题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所规定的各学科综合的内容,各校根据国家颁布的主题来确定本校系列主题。开学伊始,由教师向学生公布,然后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调查和酝酿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主题要求来确定课题,主题和课题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台湾地区“综合活动学习”领域课程有四大主题轴:1、认识自我,2、经营生活,3、参与社会,4、保护自我与环境。在主题轴下有许多课题,如学生自治活动、生命教育活动、野外休闲与探索活动、环境保护活动、家庭生活活动等。完全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教师作为活动的首席与学生一起制定实施计划,在完成课题过程中,如学生出现偏差,则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第六,重视口头答辩。既然“研究性学习”是课题研究为主,必然要让学生进行口头答辩,这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思维敏捷的好方法,当然,我们不要求中学生像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那样进行论文答辩,但也不能草草了事。法国对学生的答辩有较高的要求,它的评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内容:答辩评价;介绍:课题说明;计划介绍、口头报告的结构;对题目的理解和掌握;科学内容的质量、科学术语的掌握;从科学性方面主要观点突出;辩论中所提论据的质量;声音、态度、活力;表达自然、用语恰当;口头报告中时间的控制;口头报告中能否脱稿;使用交流工具的质量;展示材料的使用;结论和建议。总分为56分。第二部分为答辩中回答问题的评价:回答(没回避任何问题);很快予以回答;回答问题时是否脱稿;能理解所提的问题;能从科学方面作全面回答;能概括性地回答问题。第二部分总分为24分。第一部分得分加第二部分得分后再乘以20%,是学生口头答辩的实际得分”。[1]可见,法国的口头答辩要求相当高,对我国大部分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美国等地区虽然没有要求学生口头答辩,但强调口头叙述和讨论。我们可以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某些方面,不必全部照搬。但这种口头答辩形式可以借用,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促使学生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和深入。

第七,强调合作、协调和团队精神。“研究性学习”主张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对课题的研究往往涉及跨班、跨学科,甚至涉及校外的社区和有关部门。因此合作、协调和团队精神是相当重要的,不仅要协调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与社区、有关部门的关系。课题研究是比较复杂的综合问题,只有发挥共同参与者的智慧,课题研究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共同参与者中,合作、协调和团队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彼此尊重、理解、容忍、互相取长补短、认真倾听和善于说服别人,才能出色地完成课题研究。在这方面,法国非常强调倾听和尊重别人,也非常强调团队精神;美国强调合作、发挥研究小组每个成员的作用;香港积极主张与人协作,协调冲突,建立伙伴关系;台湾地区很重视人际互动,加深人我互信,促进团体成长;日本要求在综合学习过程中加强人际关系的交流和结合。这些都很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而每个人由于所接触的环境又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个人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人们相互之间的合作。因此“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它富有生命力的真谛所在。

总之,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的“研究性学习”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我们要从单科的研究性学习过渡到法国式的“研究性学习”,把它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学校领导可以根据高考综合考试的要求,可以在高二进行试验,让学生在与生活贴近课题中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创新意识和协调精神。

标签:;  ;  ;  

法国、香港、台湾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启示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