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介入治疗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论文_赵法军

CT介入治疗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论文_赵法军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11

【摘 要】目的:加强介入手术治疗中医院感染的预防及管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概率。方法:收集我科改建前12个月内接受治疗的5l例患者设置为A组;改建后12个月内接受治疗的56例患者设置为B组,共计107例,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提高了介入治疗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使有关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措施顺利实施,减少了介入治疗 室 医 院 感 染 的 发 生 率。结论:介入治疗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在医院感染管理环节目前还相对薄弱,只有严格实施介入治疗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才能确保医疗安全,才能减少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CT介入;预防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R82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06-01

CT室主要承担医院住院、门(急)诊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任务及介入治疗工作。随着CT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提高,运用CT进行介入治疗也越来越广泛,由于CT室为半开放区域,外来人员流动性大、可控性差,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高于临床科室。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对CT室的区域进行改建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制度,以控制CT室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开展的CT介入手术为全身各部位穿刺活检、椎间盘切吸和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术前穿刺定位、囊肿的穿刺治疗。收集我科改建前12个月内接受治疗的5l例患者设置为A组;改建后12个月内接受治疗的56例患者设置为B组,共计107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对两组发生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

1.2 方法

将CT室的单一的公共通道改建为三区通道及无菌、清洁、污染通道。尤是 无菌通道为介入手术患者的专用通道,此通道绝对独立不与外界发生直接接触,避免了传统单一通道带来的环境污染。清洁通道为内部循环通道,仅供CT室工作人员与被检患者使用。污染通道是外来人员进入CT室的缓冲区域,避免了原设计路线对外来人员进入管理与控制上的盲端。对于CT手术间将按照且类区域要求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定消毒隔离制度与质量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并按要求对各项资料保存两年备查。CT介入治疗中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可回收器械将由供应室人员进行密闭回收处理。加强我科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人员的预防医院感染意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定

统计学分析采用SSPS19.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别将两组治疗例数与感染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A组共治疗51例,1例感染;B组共治疗56例,3例感染。由于CT室的特殊性,病种相对单一的特点,我们的服务对象流动性大、病种广泛,在医院感染的控制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我们在“硬件”与“软件”均进行改进,“硬件”对CT室的结构布局进行改建,使其在路线、区域划分更加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软件”加强CT室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使我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

3.结论

3.1预防介入性诊断与治疗感染的必要性

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是应用影像设备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影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介入性诊断、治疗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与原来的传统手术相比患者更愿意接受微创性介入诊断、治疗新技术,使介入手术量迅猛上升。但是介入性诊疗技术为有创操作,有些操作复杂、用时较长、所用器械种类较多,存在许多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增加了患者的感染机会。因此,做好介入手术室的感染管理工作,加强防范意识,对预防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院感染的发生。

3.2介入性诊断与治疗的特点

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监视引导下,将专用医疗器械插入人体特定部位通过特定的手段和操作,达到诊断、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由此可见,介入诊疗技术是将介入性医疗器械直接插入人体,就同外科手术一样,需要有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然而,介入诊疗需要在有影像设备的机房内进行,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对介入手术室的无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3.3加强医护工作人员管理

介入科工作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应无菌观念明确,严格无菌操作,工作人员随时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个最简单、有效地措施。因此,要控制医院感染及降低医院感染,手术医师术前要高度重视手的卫生,采用感应洗手系统,严格按照外科手消毒要求 洗手,并使之成为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以提高手卫生合格率。对来科参观人员应限制进入数量,参观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定,以免影响无菌操作及手术的正常进行。患有呼吸道感染、疖肿和手部位有破溃的医务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或直接参与手术。

综上所述,介入手术室是有创性检查、治疗(包括抢救性治疗)的重要场所,合理的介入手术室布局、严格的医院感染监测与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良好认识,控制感染措施的认真落实,是顺利完成诊疗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兴.CT介入治疗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1,21(23):5043-5044

[2]张凤霞,胡兴华.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医学有效学杂志,2011,20(6):908-910.

[3]吴英超,杨金炜,陈锚锚.介入治疗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人学杂志,2013,23(15):3708-3709

论文作者:赵法军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CT介入治疗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论文_赵法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