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保现状与防治对策的思考论文_李凯

矿山环保现状与防治对策的思考论文_李凯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8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开发矿产资源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却难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扰动,因此必须积极探究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恢复对策。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范化、科学化,逐步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技术水平。文章通过分析目前矿区环境普遍情况,来探讨综合开发策略,以促使矿业能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环保;现状;防治对策

1导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家对各项能源矿产的开发也在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威胁人们日常居住环境和矿山开采的程度。在矿业开展过程中,既要十分注意节约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又要十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2矿山污染现状

在矿区生产中,对资源的破坏十分常见。在建矿和采矿过程中毫无节制的抽排地下水以及坑道塌陷致使地下水、地表水渗漏,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水资源均衡,最终导致矿区及周围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引起植被枯死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如尾矿,矸石等),需要大面积的土地来堆置,从而导致对土地的大量占用和对堆置场地的原有生态系统的存在破坏;在这些废弃物含有酸性、碱性、毒性、放射性或重金属成分,通过地表水体径流、大气飘尘,污染周围的土地、水域和大气,其影响面将远远超过废弃物堆置场所在的地域,这样消除大面积污染的影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需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即使恢复也很难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3污染种类

(1)噪声污染。声音分贝超过人们日常所能承受的强度则为噪声污染。矿山拥有许多大型机械,机械生产振动、矿山爆破、运输等会产生较高噪声,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噪声场所,对人和环境具有严重影响。(2)土地破坏和污染。采矿破坏土地,主要表现为挖损、占压和塌陷等方面。露天采矿场形成大小不同、深度各异的采坑,露天采坑大者可达数平方公里,深者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土层或岩石暴露。(3)水均衡破坏和污染。采矿时矿坑排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甚至可以在矿区及其附近较大范围内疏干了地下水造成明井干枯,水塘漏水,使当地居民、牲畜用水困难,影响农业困难。(4)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矿山生产产生的灰尘和有害气体改变了大气自然状态的成分和性质,其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对人、生态和物构成危害。(5)植被破坏。(6)水生生物和动物栖息地破坏。(7)自然景观破坏。采矿剥岩,使土壤、岩石风化后的残积层、半风化后的岩石和基岩暴露出来,特别是露天采矿暴露的面积常常很大,在地表形成新的凹陷坑,深达百余米,面积可达数平方公里;采出的废石和选矿产生的尾矿可堆积如山,高可达百余米。它们除了破坏生态系统、污染大气、水和土壤外,还改变了地面地形和造成巨大的颜色反差,还永久的破坏了自然形成的地貌景观,产生负面视觉影响。(8)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采矿造成主要而具有普遍性地质灾害之一。采矿时,由于土地松软、支护不利等因素可能会造成沉降、地面开裂和塌陷,其深度可达数十米。矿山规模和矿山生产年限越长,坍塌面积越大,有时候矿山塌陷区范围可达到数十平方公里。(9)引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发生于岩石圈的地质作用,使其中的物质发生缓慢或快速移动的过程,妨碍人类正常活动,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害。在采矿过程中,由于设计不当,在一些气象条件,会引发矿区及其相邻地带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矿震、尾矿库溃坝等地质灾害。(10)地质和历史人文遗迹破坏等。采矿会碰到极为重要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如说明地球或地壳演化史的和矿床成因的地质剖面、赋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喀斯特溶洞,丹霞、火山冰川、海岸、风蚀地貌及特殊地质作用形成的奇山异峰等。

4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

4.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和恢复的最主要的依据是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督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能够促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中的管理朝向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矿山地质的环境特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矿山的勘探、规划、项目设计、开采、生态恢复等阶段,加强法律法规保护,有利于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恢复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增加执法力度,尤其是在矿山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应该严格落实责任制度,保证矿山开采工作的安全性以及开采质量,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和保护。

4.2科学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等级

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治理和恢复必须因地制宜、分区施策、根据当地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及经济规律,对矿产资源进行整合和管理。

4.2.1需要对矿山地质的实际情况进行勘探,综合考虑当地的地质情况、地形地貌特征、矿产种类、规模、开采方式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进行分类,坚持“分类指导,分级治理,分区推进”的原则,积极构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法。

4.2.2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坚持“全面保护、突出重点”的原则,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进行等级划分。同时,还需要对当地环境进行综合、系统的管理,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划分等级,程度等级分别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以及Ⅳ级(一般)。在全国范围内,应该将矿山地质环境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并在一张图中显示出来,使用敏感因子指数模型方法,结合不同区域的生态情况开展综合评价,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总体布局。

4.3污水及垃圾清除

污染物不仅污染原地土壤,并且可能通过地下水扩散到更远的地区,造成大范围的污染。因此,需对存放污水和垃圾的矿坑,进行人工清除,使污水及垃圾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降至最低。清除后的垃圾、污水运至污水及垃圾处理场所集中处理,严禁随意倾倒造成二次污染。清污深度可根据具体矿坑情况适当加深,以确保清污效果。

4.4废弃建筑物拆除

对废弃建筑物的拆除工作可采用机器与人工拆除相结合的方法,对厂区内废弃的办公、住宿、临建房、窑体等地面建筑进行拆除。对厂区内高耸烟囱进行爆破拆除,要严格控制爆炸能量和规模,达到“破散不抛”、“就近坍落”,使爆破面比较规整,爆破时的声响、飞石、振动、冲击波、破坏区域以及破碎体的散坍范围和方向,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

4.5矿区环境的监测

采用遥感技术对矿区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遥感技术能够得到大量的信息,包括地面水体的增减变化、废弃物对周边居民及农作物的影响、开采中产生的污染对植被的影响、排出的废水废气对植物的生长变化、气象以及生态问题的信息。根据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可以完整的监测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地形地貌的变化趋势。这些信息无疑是庞大的、具体的、科学的而又可靠的,是对分析开采安全隐患的重要依据,也是改善矿区环境的重要手段。

5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矿山行业的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矿山地质环境的承载力容量有限,因此在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有很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合理布置治理方案,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期为其他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2]赵力强.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及防治措施的研究[J].浙江地质,2011,17(2):59-62.

[3]姚迪,张上武.我国矿山环境破坏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煤炭技术,2014,32(10):1-2.

[4]刘长龄.铝土矿粘土研究的回顾[J].地质找矿论丛,2011,21(3):15-18.

论文作者:李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矿山环保现状与防治对策的思考论文_李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