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现代性论文,价值取向论文,当代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问题的提出和解题的思路
在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的探索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马克思有没有自己的现代性理论及其价值和意义的问题。对此人们存在着非常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反现代性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因此马克思理论与历史上各种现代性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和对立。按照这种看法,很难说马克思有自己的现代性理论,也谈不上其现代性理论的当代价值和意义问题。但如果真是这样,马克思到底如何看待他身处其中的现代化进程及其未来走向,又何以对正在积极开展现代化建设和追寻现代化的国家发挥指导作用呢?
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奠定了现代性理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就是一种现代性理论。有学者甚至认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的经典著作。如果是这样,就有必要进一步追问,马克思的现代性与其他形形色色的现代性理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显然有待进一步的澄清。
还有学者为了说明马克思理论的当代意义,提出后现代性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特征,力图寻找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内在相似性和相关性。这里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是依据什么和在什么意义上超越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而生成了后现代性思想?一般地谈论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意义,到底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马克思的地位?
笔者认为,对于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问题的诸多不同看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性问题的复杂性,也反映了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多面性。正如有学者曾指出的,马克思既是现代性的产儿和信奉者,又是其批判者和叛逆者,也是重建者。① 因此,无论是批判现代化还是追求现代化的人都能从马克思那里找到自己的思想借鉴。对于我们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现代性的复杂性何在,和马克思为什么会对现代性持有多种态度及其所具有的价值指向。我们认为,对这个问题主要应从两个方面来解读:
第一,现代化运动本身的价值二重性,这是任何人研究现代化理论都必然面对的对象性前提。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种自觉的价值追寻和创造运动。作为一种价值运动,现代性具有价值二重性甚至价值多重性,从而给社会的不同阶级、阶层和国家带来不同的价值,与他们实际上处于不同的价值关系之中,也为不同的价值评价提供了多元复合的对象性前提。因此,对同一的现代化进程,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感受、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这是完全正常的。
第二,马克思关注现代化问题的价值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理论,相应地也是一种价值理论。在马克思的时代,社会问题与价值问题内在交织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正是在对于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密切关注中产生的,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作为现代性的一种产物而得以诞生的,是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理论表现。在宽泛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包含着自己的现代性理论。那么,马克思如何关注现代性和现代化问题呢?
从总体上看,马克思立足于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的高度来考察现代性问题,展示出三种基本的价值向度。
首先是历史审视,从人类文明进程的高度揭示现代化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在对现代性生成的历史性批判中探寻现代社会形成的历史基础和内在必然性,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使现代性理论获得了最为深厚的历史基础,这是马克思现代性理论与保守主义的反现代性理论的最本质区别。
其次是价值批判,以批判性的思维来看待现代性问题。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规定性,也是马克思观察和思考现代性问题必然带入的视角。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着对于现代性问题的一种价值中立性反映与再现,也是甚至尤其是对于现代性的一种科学批判和合理性建构。马克思主义既是在对现代性的深刻批判和时代性建构中得以产生和提升的,也是在这种批判中确立起自己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地位的。马克思在对现代性的价值二重性的功能性批判中探寻现代社会的内在矛盾性,揭示资本主义的罪恶和必然被取代的历史命运,使现代性理论展示出自己的现实针对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与其它资本主义现代性理论的本质区别。
再次是理想建构。批判是为了建构。马克思在对现代性的建设性批判中探寻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揭示人类命运、阶级命运和个性自由在现代性发展进程中的统一实现途径,使现代性理论获得了自己的特有超越性和指导意义。马克思的社会理想集中表现在对于现代性的合理性重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功能所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理想寄托了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这是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与后现代主义的最本质区别。
马克思对于现代化正向价值的历史性透析
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是现代化加速发展的时代,因此他不能不直面现代化不断扩张的现实,对现代化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从根本上说,现代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创造活动。马克思关注现代化,首先就是要把握现代化的内在价值。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首先是从历史视角来展开的,把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历史必然,把资本主义看做是现代性的一种积极结果。马克思甚至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现代化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新阶段,意味着一种新的文明的生成与创造,其意义可以与人类诞生、文明出现相媲美。这正如布莱克所言:“现代社会变迁同史前生存到人类生活、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一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指导人类事物方面,这场伟大的革命性转变是最富动力性的。”② 为此,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从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考察了现代化的历史生成和价值特性。
第一,现代化是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是一个理性化的进程。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从中世纪的阴霾中解放出来。通常认为,现代化的思想源头应该追溯到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和与之相随的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就其名义而言是要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实际上是要张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思想启蒙,从根本上说,是要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鸣锣开道,创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所针对的直接对象是中世纪政教合一的宗教文化及其对于社会生活的统治,要以人性对抗神性,以人权对抗神权。那么人性是什么?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人的最高的本性是他的理性,而不是他的信仰;张扬人性,就是要宣传理性,以理性来对抗神性。为此人们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用理性主义来为资本主义鸣锣开道。在理性主义的旗帜下,“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③“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④ 因此,现代化首先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了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⑤“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正是这种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建设为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理性化是现代化的首要含义。
第二,现代化是以张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大机器生产和与之相适应的工业革命,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人们追求理性的解放,那么,解放理性干什么?回答是,解放理性去认识自然去发展科学,去发展和运用技术,并把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尤其是现代化大生产。工业是自然界无论如何也不会自动发生的过程。工业化的特点是通过分工和专业化而使每一个个体从事社会所需要的某些非常局部的劳动,通过现代合作方式而建构一个具有很高效率的全面的生产体系,造就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如果说理性化是一面高举起来的思想旗帜,那么工业化就是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了现代化在人类生产力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⑥ 马克思高度评价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工业化,把它看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工业化是现代化得以建构的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现代化是以航海和跨国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革命,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工业生产之不同于农业生产和个体生产,在于它生产的产品主要不是为生产者本身的需要而生产,而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应该说市场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也不是现代化所独有的,而是古希腊雅典时期就开始发展的。但大生产要求有大市场,与现代化生产相适应的是现代化的大市场。而且,国内市场不够就要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国际大市场是随着航海探险和跨国贸易而发展起来的。500多年前哥伦布发现北美大陆,开拓了资本主义的北美殖民地和北美市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也带动了现代化的全球性扩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由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探险而带来的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⑦ 市场化是现代化的经济基础。
第四,现代化是以生活社会化和服务规模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革命,是一个都市化的进程。生产的集中要求生活的集中和服务的规模化,工业化要求也必然带动都市化的进程。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纽约、伦敦、巴黎等大都市都是现代化的一种产物和结果,是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工业革命同时也是社会革命,而且是“比任何其他一种革命都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革命”⑧,是“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⑨。这种变革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改变着人与社会的关系,改变着城市与农村的关系。马克思说,“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⑩ 都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现代化是以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革命,是一个民主化的进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私有制要求与之相应的政治体制,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体制。在三权分立的总体格局下建构的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政治保障。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民主化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得以保障,使个性得以保障,是现代化的重要政治特征。
第六,现代化意味着以能够保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革命,是一个法制化的过程。法制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必不可少的保障。民主如果没有法制作为约束,必然走向无政府主义。法制如果没有民主作为基础,必然导向专制。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后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11) 把所有的经济关系转变为契约关系,通过法律体制来保证民主政治,这是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政治和法律基础,也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总体上看,马克思把现代化放到人类文明进步的宏大历史背景下进行整体的、全面的考察,将其看做16世纪以来欧洲社会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工业革命为主导,以世界市场的开拓和都市变革为条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引起的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变。现代化意味着对于传统的批判与超越,它不光是引起了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也促使了政治上层建筑的极大变革,带动了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的全面更新,进而引起社会生活全面变革、全球性的社会变迁和新的文明类型的创造过程。
马克思对于现代化负面价值的合理性批判
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不仅看到了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积极方面,还尤其关注着现代化的负面价值与消极方面。应当看到,现代化的以上六个方面作为现代性的核心价值要素,又同时都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重性。例如,过度的理性化有可能压抑人的非理性,造成人的片面化。当代非理性主义盛行,与理性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人的非理性的压抑和限制是分不开的;不加限制的工业化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单一化,造成巨大的资源与生态问题;没有节制的都市化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群居性生存危机,带来巨大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没有限制的民主化有可能带来社会的混乱,为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留下可乘之机;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则有可能降低社会生活的效率,忽视道德的力量,等等。如果对于它们不能自觉地加以必要的注意、限制和有效的调控,则有可能造成新的自然、社会和人性问题,带来所谓“现代病”。也许正是以上诸多问题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在西方社会的尖锐凸现,使得马克思不能不展开对于现代化的负面价值的病理学分析与合理性批判。
从总体上看,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合理性批判集中于现代化的资本主义性质和由这种性质而带来的人与物质世界、人与社会世界和人与自身关系的颠倒,尤其是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所带来的贫穷和奴役。马克思在这里所提出的主要问题是,现代化的这些要素在多大的范围内和程度上是合理的,在什么意义上会转到自己的反面?具体说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利润最大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唯一驱动力,社会的价值、意义受到根本性的挑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是从对商品这个现代社会最简单也最普遍的细胞入手的。商品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构成了整个社会生活的最普遍基础和最本质的核心。马克思所关注的不是具体的商品,而在于那些支配着商品并使商品获得巨大力量的东西,这就是商品可能带来的价值、利润和资本。马克思指出,“最初一看,商品好像是一种很简单很平凡的东西。对商品的分析表明,它却是一种很古怪的东西,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12) 正是在对于商品中所蕴涵的价值、利润和资本的追寻中,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展开了自己的逻辑进程。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之所以要拼命地开拓世界市场和扩大世界贸易,从根本上说是由资本的内在本性决定的,因为“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13)。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程度。资本越发展……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14) 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15)。正是在这种在时间与空间的世界性转换中对于剩余价值的最大追逐,构成了商品的历史、利润的历史和资本的历史。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尖锐指出,资本来到人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鲜血。在马克思看来,任何社会都是需要发展的动力的,商品、利润和资本作为现代社会的经济细胞应当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但如果将这种作用发挥到了过分的地步,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带来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失调和失常,妨碍社会的正常和健康发展。资本主义现代化以商品、利润和资本作为自己的唯一驱动力,不仅有可能导致庸俗化、拜金主义的流行,也必然带来社会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成为各种类型的“现代病”的主要根源之一。
其二,物的世界的过度膨胀对于人的世界的极度压抑。马克思曾经高度讴歌了现代化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和物质财富,但他同时也严厉批判这个极度膨胀的物化世界在资本主义的价值导向下对于人性世界的残酷压抑与控制。马克思深刻指出,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6) 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本末倒置的最为典型的现象,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弊端,这就是对于物化世界的失控和对于人的世界的漠视。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再能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17) 劳动产品的异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异化。而人的异化,根本上还是社会制度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始终运行着并占据支配地位的是一种技术的逻辑、生产的逻辑、商品的逻辑,也就是物的逻辑,而这种逻辑不仅统治着人的活动,也统治着社会的运行,造成了人和社会对于物的逻辑与技术的逻辑的极大依赖性。为此马克思深刻地批判了在现代社会中流行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深刻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物对人的统治。马克思认为,“在现代,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最普遍的形式。”(18) 在这种人与物的关系的颠倒的背后,实质上隐含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与致命缺陷。
其三、劳动的异化与人的自由的丧失。物化的世界对于人的压抑和控制,直接地通过劳动的异化表现出来。在马克思看来,在一般的意义上,劳动应当是人的本性和第一需要,是人的“自由的生命表现”,是“生活的乐趣”。(19) 现代化作为一种历史性进步,也应当体现在劳动的性质上。现代化的劳动应当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手段,也是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必要途径。但实际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却发生了极大的异化,变成一种仅仅是维持生计的手段,变成对于人性的一种扭曲。马克思指出:“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是把人的类生活变成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人在劳动中不是感到自由,而是感到不自由,甚至是极不自由。劳动成为一种“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20)。在这样的条件下,劳动者变成了“精神上和肉体上非人化的存在物”。劳动者的个性被体系化和自动化的生产线所取代和磨灭。劳动的异化,表达着社会中贫困与财富、劳动者与资本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两极分化。马克思站在无产者的立场上严厉批判资本主义的残酷与无情,声讨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呼唤着无产阶级的革命和解放。但马克思同时也指出,处于奴役状态的资产阶级本身也是不自由的,也处于异化的状态之中。马克思指出:“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是人的自我异化。但有产阶级在这种自我异化中感到自己是被满足的和被巩固的,它把这种异化看做自身强大的证明,并在这种异化中获得人的生存的外观。而无产阶级在这种异化中则感到自己是被毁灭的,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无力和非人的生存的现实。”(21) 压迫者看来是自由的,但本质上也没有真正的自由。
第四,社会体系的不合理建构。资本主义现代化中所存在的全部问题还是要到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中间去寻找并求得解决。马克思认为,资本不是一种个人的力量,而是一种社会的力量。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的,是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的基础上的,是对于他人劳动和产品的非法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因此,要解决现代性的问题,就必须特别关注所有制和社会制度的问题,解决社会的分化和阶级对立。更重要的在于,社会的分化与对立所带来的阶级斗争必然消耗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并带来社会的精神纷争,成为妨碍社会健康和谐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这样,现代化就由一种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转化为一种妨碍人类文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消极力量。因此,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使现代化建立在真正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基础之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为此,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并且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只有通过这种手段,现代化的成果才有可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成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当代启示
由上我们看到了马克思对于现代化的两种态度,或者说是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两种价值向度。这就是对于现代化的历史价值的积极肯定和对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负面价值的深刻批判。沃勒斯坦在谈到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时曾经指出:“已经消亡的是作为一种现代性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尚未消亡的是作为对现代性及其历史表现形式——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是激励诚笃的社会力量进行反对现行世界体系的那些批判性言说——深得人心的马克思的表达方式。”(22) 我们认为,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肯定并没有消亡,因为它们至今仍然激励着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去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世界现代化,去积极地发展和变革自己,去自觉地加入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然而,正是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合理性批判又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和清晰地认识现代化,尤其是自觉地把握其负面价值,并在自己的实践中加以注意和克服,或至少去削弱其影响,从而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前的特有价值与意义。这正如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哲学教授凯尔纳所言:“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将有助于促进民主、自由、正义和平等,并能够同仅仅促进富豪权贵利益的保守思想相抗衡。”(23)
第一,现代性就其本质精神而言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建设性的,为此应当特别重视和发挥现代性的革命品格。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的本质就是其革命性、建设性和进步性。这是符合人类创造性本能的事情。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这种革命性做了非常深刻的揭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在马克思看来,生产的不断变革,引起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带来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在变革中不断地发展社会,更新自我,提升境界,促使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使着现代化走向全球化。今天的世界尽管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只有通过现代性的进一步调适来加以解决。现代性所倡导的变革、发展、创新的精神气质仍然有其特殊的价值,仍然是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只有凭借着这种精神,并且大力地发挥这种精神,后发的国家和地区才有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弃落后而走向先进。因此,对于几乎所有的发展中的国家来说,现代性仍然是他们应当努力追寻的目标。积极地加入全球化是他们应当和能够做出的唯一正确选择。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批判性和建设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来源于现代性的革命品格,并借助于它们而得到发展。
第二,要努力消灭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内在矛盾和极限,探寻不同于资本主义经典模式的现代化道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核心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体制下所存在的深刻内在矛盾性,认为它们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也相应地妨碍了世界现代化的合理化进程。为此马克思从多种角度探寻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内在矛盾及其超越的途径。首先,马克思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性及其所造成的内在局限: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但必要劳动却构成了剩余劳动的极限。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实现,而商品的价值实现受到市场的制约,因此商品的价值实现构成了剩余价值生产的极限。资本主义生产以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作为自己的目的,为此必然把无限地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动力,而另一方面生产力越发展便越是排挤活劳动,带来社会矛盾,并成为资本进一步增值的障碍,等等。因此,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本身便孕育了和造就着超越资本主义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必然造成对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扬弃。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可以看做是对于不同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社会发展模式和社会形态更替方式的积极探索。
第三,要善于利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必然导向一种新型的现代化道路和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首先,现代化为新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创造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前提,这就是在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背景下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24) 在这种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之上,新社会才有可能依托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得以建立。其次,现代化的世界性扩展要求也促进了全球性的普遍交往,为新社会的建立创造了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正是通过这种普遍交往,不仅“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25),也使各个国家、民族的解放和发展运动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彼此促进,造就一种世界历史性的变革运动。再次,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性扩展为新社会培育了主体力量。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而各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26)
第四,要善于把现代化的一切价值整合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基本的方向,使之成为建设“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积极力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中包含着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的许多富于价值的要素,如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制、博爱等等,但由于它们都是以利益为最高的驱动力,以资本主义方式整合起来的,因此各个要素之间相互矛盾与冲突,使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展现为一部血与火的历史。而这些本来的积极因素也多少改变了性质,成为掩盖资本主义罪恶的面纱。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巨大的社会分化和对立为代价的,马克思指出,“难道资产阶级做过更多的事情吗?难道它不使个人和整个民族遭受流血与污秽、穷困与屈辱就达到过什么进步吗?”(27)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应当自觉地指向和导向到建构一种健康和谐的新社会,这就是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绘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要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真正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就必须致力于消除资本主义的各种负面价值和弊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塑社会的公平、正义、自由、和谐、民主与法制,并使之真正成为现代化所追寻的基本价值导向,并在此基点上促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持续协调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应当成为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最高目标,并以此而得到合理性的规范。
注释:
①贺来:《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课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3期。
②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5页。
④⑥⑦⑩(11)(17)(24)(25)(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277、276、276、277、277~278、86、86、8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1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56页。
⑨(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81、44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7页。
(13)(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1、33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48页。
(16)(19)(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0、38、94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5页。
(22)沃勒斯坦:《自由主义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16页。
(23)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标签:现代性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自由资本主义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人类文明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政治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资产阶级革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