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合异种骨的研究

重组合异种骨的研究

方志伟, 李舒, 樊征夫, 白楚杰, 刘佳勇[1]2014年在《异种骨和人工骨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自体植骨是修复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最理想的材料和方法,但存在增加手术创伤,取骨部位的后遗症如感染和疼痛及自体骨的取量有限等缺点。目的:分析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其中骨巨细胞瘤8例,内生软骨瘤5例,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囊肿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软骨母细胞瘤各1例。12例采用单一硫酸钙骨粒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6例采用单一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8例采用硫酸钙骨粒+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治疗后1周内、3个月、1年拍X射线片检查,了解植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6-72个月,发现硫酸钙骨粒的降解发生较早,一般治疗后1个月就开始出现骨粒降解,3个月大部分已降解完毕并有骨替代发生,1年骨修复塑型良好;异种骨条3个月后降解并有骨替代发生,植骨充填物边缘模糊,6个月后骨缺损及充填物之间边界变模糊,有融合现象,1年骨缺损内密度均匀,骨小梁形成明显,骨修复良好;骨粒+骨条混合植骨者介于单纯硫酸钙骨粒和单纯异种骨条之间,出现骨粒部分先降解先修复、骨条部分后降解后修复,一般术后1年达到骨性愈合。说明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在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应用中的效果良好,在良性骨肿瘤刮除后植骨可以替代自体骨植骨。

王志刚[2]2003年在《重组合异种骨在四肢长骨骨不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骨移植是治疗骨不连、骨缺损的基本措施之一,寻找并研制理想的植骨材料一直是骨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异种骨移植又是世界上骨科领域的难题,其主要困难在于如何消除植骨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同时保留它的成骨诱导能力。九十年代初,我所研制出的重组合异种骨(RBX)通过长期系列的动物实验及初步临床试用证实RBX既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又不引起明显免疫排斥反应。为进一步评价RBX确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本研究通过随访西京医院骨科近11年来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结果,对用不同植骨材料植骨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RBX植骨术后的伤口情况及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其安全性。 由于四肢骨不连病例(255例)的数量较多,本研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的方法收集病例的有关信息,最后进行相关分析。这不仅为本临床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并节省了时间,也为原始资料的查询考证提供了方便。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不同植骨方法对治疗长骨骨不连的愈合率的影响。结果:单独RBX植骨组69例,自体骨(AU)+RBX植骨组74例,单独自体骨植骨组87例,三组愈合率分别为97.1%、93.2%及96.6%。三组两两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分析:RBX与AU+RBX比较一卜0.叩6功仍:删与* L较卜1.00>0.05,汕硼X与* 卜较*一0.549叩刀5,各组之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为进一步排除固定方式对治疗结果的影响,将三组植骨方法中钢板内固定的病例(共122例)进行对比,结果:单独RBX植骨组27例,自体骨+RBX植骨组58例,单独自体骨植骨组37例,愈合率分别为926%、94.8%及94石%,三组两两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分析:RB X与*U+RB X比较卜1刀0>0刀5;RB X与*U比较*一1刀0>0刀5,*U+RB X与*U比较P一1刀0>0刀5,各组之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本组病例中,RBX th骨术后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其中包括9例抗感染RBX(ARBX)植骨治疗术前存在感染的骨不连,同时证实了ARBX有效的抗感染作用。 通过对49例RBX植骨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1周、2周、4周不同时间的外周血免疫指标检测,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配对止检验 (自身对比人 结果显示各免疫指标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结果对比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结果证实RBX治疗长骨骨不连是安全、有效的,无免疫排斥反应,为RBX在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在本研究中,同时对四肢长骨骨不连的原因及固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为预防及治疗长骨骨不连总结了一定的经验。 结论: 1、RBX可以代替自体骨,或联合自体骨及异体骨植骨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并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RBX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等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3、医源性因素是目前造成四肢骨折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其次现代高能损伤导致的四肢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及骨折术后感染也成为骨 3——不连的重要原因。 4、治疗骨不连需要根据部位及伤情选择合理的、确切的固定。 5、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并节省了时间,也为原始资料的查询考证提供了方便。

刘林, 陈志信, 王宏[3]2002年在《重组合异种骨修复兔尺骨缺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手术造成兔尺骨骨缺损 ,缺损区植入重组合异种骨 ,通过 X线、大体解剖学及组织学检查观察修复过程来研究重组合异种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结果是植入的重组合异种骨与受骨床充分整合并完全修复骨缺损 .说明此重组合异种骨为一理想的自体骨替代物 .

刘玮, 胡蕴玉, 陆裕朴, 谷法友[4]1992年在《重组合异种骨的扫描电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及其复合载体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课题。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BMP必须结合适宜的支架,一则起到机械支持作用,二则减弱BMP的吸收释放以利于活性发挥。作者在异种骨移植的研究中将小牛骨松质部分化学处理以消除其抗原性,同时从小牛骨皮质部分提取BMP成份,然后将两者再结合制成重组合异种骨,对这种植骨材料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生物学活性分析。

于忠英[5]2012年在《重组合异种骨治疗骨不连的长期疗效观察》文中提出骨折正常的愈合过程终止被称为骨不连,又称骨折不愈合,是矫形外科术后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医疗条件及技术水平的发展,骨折治愈率较以往有明显的提高,但骨不连仍是困扰大多数骨科医生的一个难题。骨不连治疗中自体骨一直被视为植骨材料的金标准。我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新型植骨材料重组合异种骨(RBX)前期临床试验研究已证实在治疗骨不连方面具有同自体骨相同的疗效,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验证RBX的长期临床疗效并分析总结常见骨不连病因和防治办法,同时初步探索信息化管理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目的: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替代自体骨治疗四肢长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长期临床疗效;分析骨折后骨不连病因及防治方法;探索信息化管理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方法:(1)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治疗的骨不连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骨不连部位、固定方法,随访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2)以EXCEL软件构建数据分析系统,对以获资料筛选分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0-131个月,平均89.3个月, RBX组和自体骨组的治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上肢、下肢各组间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且RBX组长期随访未见任何局部或全身免疫排斥反应。结论:(1)RBX用于治疗骨不连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兼具取材广泛、组织兼容性好、无免疫排斥反应等诸多优点,可替代或联合自体骨应用于临床工作;(2)临床常见骨不连病因分患者因素及医源性因素两大类,防治工作应从受伤初期开始进行,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骨不连,已形成骨不连的应用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提高骨不连的愈合率。(3)EXCEL办公软件应用于临床数据统计分析具有应用广泛,操作简便,对应用人员要求相对较低,原始数据易查询等诸多优点。(4)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临床研究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在需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中可有效降低失访率并使获得的临床资料更具时效性。

车建伟[6]2006年在《重组合异种骨复合bFGF治疗兔股骨头坏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建立一种方法简便、结果稳定、用于观察治疗效果的股骨头坏死模型;将吸附有bFGF(4ug)的重组合异种骨(含BMP10mg)植入病灶清除后空腔区,评价其诱导成骨活性及生物降解性,以探索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对以局部液氮冷冻法造成的兔FHN模型行病灶清除术,以复合有bFGF的RBX充填骨腔,分别于术后3、6、12周处死动物,行X线大体、组织病理观察及股骨头骨密度测定。结果 (1)X线大体观察3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无明显增高,6周时较对照组高,12周时实验组骨密度接近于正常兔股骨头密度,对照组较低。(2)单光子骨密度测定3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无明显差别,6周、12周实验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3)组织学观察:3周时所有兔冷冻侧股骨头骨细胞、骨髓细胞、软骨细胞完全性坏死,骨小梁完整,6周时实验组钻孔植骨处成骨细胞及毛细血管明显多于对照组,12周时实验组新生骨组织修复已达软骨下,对照组植骨块仍有少量未被吸收。结论 RBX复合bFGF可以缩短血液循环重建时间,与BMP起协同作用,具有明显的诱导成骨及促进血管再生的能力,可进一步增加骨移植物及BMP的有效性,能有效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

刘玮[7]1991年在《重组合异种骨的研究》文中指出异种骨移植是目前世界上骨科领域内尚未解决的难题,其主要困难在于如何消除植骨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同时保留它的诱导成骨能力。本文首次报导重组合异种骨的研制,即以新鲜小牛骨为原材料,取其皮质骨经一系列生化提取,分离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的骨形成蛋白(BMP);取其松质骨经连续化学处理消除其抗原性,制成多孔性植骨支架,然后在适宜条件下以骨松质支架作为栽体与BMP重新结合成新的植骨。小鼠肌袋生物活性分析表明:仅含0.5mg BMP的重组合异种骨即可表现出活跃的诱导成骨活性,而植入等量的骨松质栽体或单独植入0.5mg BMP均未能在小鼠肌间隙引起骨软骨分化;家兔骨缺损模型证实:仅含4mg BMP的重组合异种骨移植后4个月可使家兔大段桡骨干缺损完全修复、髓腔再通,其骨修复能力显著优于单纯骨松质载体或生物活性陶瓷(BGC),接近或达到自体骨移植修复效果。本文发现重组合异种骨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均未引起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重组合方法突破了异种骨处理的传统观念,研制出既有高效诱导成骨能力又不引起免疫排斥的异种骨材料,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异种骨移植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难题。异种骨来源丰富,易于大量获取和加工贮存,随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获取高纯度高活性BMP制品也日趋简单,因此重组合异种骨必将成为良好的临床骨库材料,在骨缺损修复、骨折愈合、关节融合以及骨肿瘤术后骨骼重建等领域内显示出重要作用。

刘玮, 胡蕴玉, 陆裕补, 蔺崇甲[8]1992年在《重组合异种骨的研制及其生物活性分析》文中指出作者首次报道用部分脱蛋白牛骨松质结合牛骨形成蛋白(BMP)组成重组合异种骨,这种复合性植骨不仅避免了异种骨移植强烈的免疫排异反应,而且浓缩了植骨的成骨活性物质。异种骨来源丰富,易于大量获取和加工库存,用作植骨材料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作者发现用化学方法提取的BMP制品在异种宿主具有

金格勒[9]1994年在《重组合异种骨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骨移植是组织移植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寻找并研制理想的骨移植材料一直是矫形外科的重要课题。而异种骨移植又是目前世界上骨科领域内尚未解决的难题,其主要困难在于如何消除植骨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同时保留它的诱导成骨能力。我所以牛BMP与同源松质骨重新组合创新研制出重组合异种骨(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RBX),通过长期系列的动物实验证实RBX具有高效成骨活性又不引起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在此基础上,本试验进行了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 结果表明 1、溶血试验、急性毒性试验、过敏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及组织埋植试验均示重组合异种骨生物相容性良好,安全可靠。 2、术后16周,自体骨、RBX、异体骨修复兔桡骨缺损之抗弯强度分别达正常骨之50%、45.7%、30.3%,RBX与Au组其抗弯强度无显著差异,两者明显强于异体骨组。 3、RBX临床应用骨修复72例,其中随访半年以上者60例,一般无高热、明显渗出及肿胀,无伤口感染或不愈合。骨愈合率56/60,平均骨愈合时间为3.85月。SPECT示:RBX移植早期有较多核素浓聚,骨代谢旺盛,成骨活动明显,移植骨中心核素明显浓聚,提示中心诱导成骨现象。 4、RBX移植后临床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T淋巴细胞亚群(OKT),淋巴细胞转化率(LTR),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无明显改变,即无明显细胞反应。同时血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IgG IgM也升高,但抗体滴度低,后期下降。免疫学检测表明RBX移植后虽有体液免疫反应,但细胞免疫无明显改变,证实RBX不引起机体明显排斥反应。 本临床研究通过生物安全性评价、生物力学测试、X线放射学、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扫描及临床免学研究,认为重组合异种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志刚, 刘建, 胡蕴玉, 孟国林[10]2007年在《重组合异种骨植骨的临床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重组合异种骨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①通过观察240例四肢长骨骨不连病例行自体骨及重组合异种骨(RBX)植骨术后的伤口渗液情况,对比不同植骨材料对伤口愈合的影响;②通过比较49例RBX植骨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2周、4周不同时间的外周血相关免疫学指标的变化,观察RBX体内植骨的免疫学反应。结果自体骨与RBX植骨术后的伤口渗液情况无明显差异;RBX植骨术前与术后1周、2周、4周不同时间的外周血相关免疫学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组合异种骨无明显免疫原性,临床应用安全。

参考文献:

[1]. 异种骨和人工骨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J]. 方志伟, 李舒, 樊征夫, 白楚杰, 刘佳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2]. 重组合异种骨在四肢长骨骨不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王志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

[3]. 重组合异种骨修复兔尺骨缺损的研究[J]. 刘林, 陈志信, 王宏. 兰州大学学报. 2002

[4]. 重组合异种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刘玮, 胡蕴玉, 陆裕朴, 谷法友. 电子显微学报. 1992

[5]. 重组合异种骨治疗骨不连的长期疗效观察[D]. 于忠英. 第四军医大学. 2012

[6]. 重组合异种骨复合bFGF治疗兔股骨头坏死的研究[D]. 车建伟. 第四军医大学. 2006

[7]. 重组合异种骨的研究[D]. 刘玮. 第四军医大学. 1991

[8]. 重组合异种骨的研制及其生物活性分析[J]. 刘玮, 胡蕴玉, 陆裕补, 蔺崇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2

[9]. 重组合异种骨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D]. 金格勒. 第四军医大学. 1994

[10]. 重组合异种骨植骨的临床安全性研究[J]. 王志刚, 刘建, 胡蕴玉, 孟国林.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7

标签:;  ;  ;  

重组合异种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