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诊断老年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刘景丽

浅析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诊断老年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刘景丽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技术对患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疾病的老年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患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患者在治疗前单纯采用CT平扫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另外23例在治疗前采用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研究组)。对比两组病情诊断结果与手术治疗后确认结果的符合率、病情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技术对患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疾病的老年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CT平扫;CT血管成像;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老年;诊断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plain scan combined with CT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vertebrobasilar artery disease.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4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vertebrobasilar artery disease in our hospital,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mong them,23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T plain scan before treatment(control group);the other 23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T plain scan combined with CT angiography before treatment(study group). The coincidence rate,the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dex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T plain scan combined with CT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vertebrobasilar artery disease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CT plain scan;CT angiography;vertebrobasilar artery dilatation;elderly;diagnosis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属于血管异常性疾病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其发病率在0.05%~0.06%,椎基底动脉异常延长、异常扩张、明显变形、严重扭曲和移动为基本特征性表现,上述因素会直接导致患者颅内后循环供血出现障碍,脑干和颅神经受到一定的压迫,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表现,导致卒中的可能性较大,并且由于该病的起病通常较为隐匿,临床症状表现大多数情况都缺乏特异性,诊断过程中的漏诊与误诊事件发生率非常高。因此,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1,2]。本次对应用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技术对患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疾病的老年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抽取我院收治的46例患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患者在治疗前单纯采用CT平扫技术进行诊断;另外23例在治疗前采用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分别将两组研究对象定义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发病时间1~9个月,平均发病时间(2.7±0.5)个月;患者年龄在56~84岁,平均年龄(69.1±1.4)岁;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8例;研究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发病时间1~8个月,平均发病时间(2.4±0.5)个月;患者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69.3±1.5)岁;男14例,女9例。上述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CT平面扫描操作方法:采用我院现有的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的颅脑位置实施CT平面扫描,层厚水平保持在5~10mm,层间距水平保持5~10mm,扫描层面水平保持12~24层[3]。CT血管成像扫描操作:扫描前应该嘱咐患者禁食8h以上,采用我院现有的螺旋CT机进行扫描操作,相关参数水平分别为:准直器(64×0.5)mm,螺距水平设定在11.2~14.4,管电压水平保持在120kVP,工作电流水平为300mA,扫描的具体范围应该包括颅底和颅顶。扫描操作采用SureStart模式进行,触发点应该置于颈总动脉分叉部,并通过手动的方式触发。于肘静脉套管针固定,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采用浓度为350g/L的碘佛醇作为对比剂,流率水平保持在4.5~5.0ml/s,造影剂的总应用量应该控制在80~90ml[4]。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单纯采用CT平扫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研究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采用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的病情诊断结果与手术治疗后确认结果的符合率、病情漏诊率和误诊率等作为本次研究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当P<0.05的时候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

2 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病情诊断结果与手术治疗后确认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病情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主要还是需要相关影像学技术。尽管脑血管造影技术近年来已经发展为临床对颅内血管病变实施诊断的一个金标准,但该项检查技术属于有创性检查的一种,产生的辐射量相对较大,检查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较长,病死率及并发症率较高,且不能对血管的实际结构状态与脑组织之间所呈现的位置关系进行反映,也就无法给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疾病患者颅内的确切病理学信息。磁共振血管成像不仅仅可以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病变对患者脑干所产生的压迫情况进行显示,而且可对处于扩张扭曲状态下的管腔内血栓、血流情况及血管夹层内的血栓情况进行反映,但该项检查技术的扫描操作速度较慢,对颅内合并出血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变进行检查的敏感性不足,带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或电子植入物的患者在应该该技术检查方面还会受到一定的限制[5]。CT血管成像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只需注射1次对比剂,整个脑血管成像都能够完成,并能够对椎基底动脉扩张、迂曲、延长、偏移的情况及严重程度等情况进行清晰的显示,可对椎基底动脉的实际长度和宽度进行相对准确的测量,且能够对部分颅底骨进行保留。CT平面扫描对钙化病变的发现具有明显的优势,颅内其他病变也能够顺利发现,但由于部分容积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在基底动脉边缘轮廓的显示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对直径水平进行测量的时候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定的偏差[6]。

参考文献:

[1]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1,45(9):786-787.

[2]孙羽,沈海林,尚海龙,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影像学分析(附5例报告)[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9):1348-1351.

[3]范晓颖,唐光健,蒋学祥.头颅CT平扫诊断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18(5):215-217.

[4]杨天和,周乃珍,林建忠,等.椎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的MRI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5):414-415.

[5]余琳玲,车振勇,庄华,等.MRA、椎动脉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3(04):872-873.

[6]张华,马家莲,赵巧玲,等.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血流显像对68例正常人椎动脉各段检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14(07):732-733.

论文作者:刘景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  ;  ;  ;  ;  ;  ;  ;  

浅析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诊断老年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刘景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